纪录片《中国医生》刷屏网络,拿下9.3的超高评分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0-02-25 11:08:27 | 来源: 文汇报 |
近距离拍摄带来的高清细节,展现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过程,也烛照了白衣之下的血肉之躯。(资料图片)
在全民战“疫”的当下,那些迎难而上的医务工作者,成为人们心中最可敬可爱的人,他们逆行向前的身影也成为最美丽、最值得珍藏的时代影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一部名为《中国医生》的国产纪录片刷屏网络,一举拿下9.3的超高网络评分。对于这部纪录片,豆瓣上有一个“高赞”评论道出无数观众的心声:“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在于医生是没有道德缺陷的天使,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的希望之光。”
这部纪录片的摄制耗时一年,摄制组将镜头伸向中国六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涵盖妇产科、急诊科、肿瘤科、手术室、ICU等多个科室,跟踪式记录了20多位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近距离拍摄带来的高清细节,展现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过程,也烛照了白衣之下的血肉之躯——治愈他人的白衣天使,承受着身心的超负荷运作,也有迷茫、纠结、苦痛甚至“熬不过去”的时刻,而他们的自我治愈,大多时候靠的是内心深处的善良、信念与担当。
《中国医生》镜头中的不少医护人员已奔赴战“疫”一线。“我们是一条战线的伙伴,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一位医生对病人这样说。在主创看来,没有豪言壮语,却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应该得到尊重与善待。
撑起“光荣与梦想”的牺牲、疼痛与纠结
《中国医生》的总导演张建珍本是一名影视学者,她对纪录片的基本拍摄规律尤为尊重——不渲染、不夸张的“冷静感”贯穿全片。一如医生这一职业,面对一幕幕生死无常的瞬间,内心也有波澜起伏。只是作为病人的依靠,他们更多一份理智与清醒,但那绝非冷酷。近距离的跟拍,让观众看到了白衣、口罩之下鲜为人见的心绪和表情,一种真切的牺牲与疼痛,直击观众。
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从医30多年。被称为“心脏拆弹专家”的他,经常从早上8点工作到次日凌晨,几场手术连轴转。一台手术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心脏外科就得身体最好的,身体不好的、站台站不住的,就被淘汰掉了。”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的王东进扶着腰总结。但即便“本钱”再佳,超负荷工作带来的损耗依旧巨大——长期手术导致王东进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有时疼得受不了就戴着颈托做手术;他的腿部也有严重的静脉曲张,必须常年穿弹力袜。
对大多医生而言,比起身体的超负荷,病人的不理解是更大的煎熬。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二病区主任朱良付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一位老年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不幸去世,他的妻子觉得是医生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对医生大喊:“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老太太一边这么喊着,一边却还对他说:“我近来血压高了,你再给我看看。”类似的医患矛盾并不少见,对此,朱良付是无奈的,却也理解家属的无助与冲动,他甚至会站到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很多患者认为,当我找到了这个医生,我们家就获益了。实则不然。病人获益最主要是靠科技,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庞大的医生队伍。如果我们不自负、不骄傲,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踏踏实实学习,把自己的业务科技做得更好,你就不容易和患者发生矛盾。”
令观众感动到落泪的,还有医务人员自身清晰可见的蜕变与成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已带领团队完成了超1200例脐带血移植。但谁又能想到,这位为不少家庭点燃希望之光的白衣天使,也曾一度想要放弃。1990年之前,限于医疗水平的局限,孙自敏所在科室经多年医治还是没能救活一名白血病患者,这些逝去的生命中甚至还有她的同窗好友。这种无力与绝望让孙自敏寝食难安,好在坚强的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攻克白血病,“不攻克,我这个医生也做不下去了。”
这个众志成城的时刻,这些逆行的身影值得被珍藏
一部不煽情的医疗纪录片能够成为爆款,与扎实、细腻的记录叙事风格有关,更离不开对当下社会情绪的观照与呼应。正如网友评论的那样,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中国医生》来得正好。
疫情当前,医务工作者逆行向前的身影一次次打动人们的心灵。在央视春晚播出的一段武汉金银潭医院影像中,已在第一线奋战27天的护士朱庭萱对着镜头腼腆地说:“恐惧或担心都会有,但感觉穿上这身衣服,就没有担心了。因为是医务人员,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除夕夜,上海首批医疗队130多名医疗工作者,连夜集结驰援武汉。此后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希望专列”纷纷驶入抗疫一线。有市民用手机记录下这样质朴而又感人的一幕:一位护士蹲在地上吃饭,不远处丈夫正抱着孩子看着她。这位奋斗在一线的护士怕感染家人,不愿回家,一次在护送病人后路过家门口,丈夫匆匆领着儿子将做好的饭菜放在路边,只为看妻子吃一口热饭……这些动人的瞬间,镌刻下一幕幕值得珍藏的时代画面。
据悉,《中国医生》中出现过的一些身影,此时正在疫情的第一线奋战着。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正在武汉方舱医院中,帮助更多患者挺过难关;数度从死神手中抢救回病人的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尹万红,转战武汉市江汉区红十字会医院,继续与病魔抢夺生命;2003就曾参与“非典”疫情抗战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这一次以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的身份,奔赴最前线。
这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用付出与忍耐告诉大众: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极致表达。
■本报记者 张祯希
相关链接
听听中国医生掏心窝子的话
■天天这样作息不规律,工作量大,我担心自己会突然倒下,但是我不能。我家庭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我们差不多要用25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一个。我现在44岁,如果我倒下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二病区主任朱良付
■为什么有人说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他是冷静。因为现在的这种情况,他早就见过无数个了,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冷静。这个过程是每个医生都会去经历的。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
■我们被包围了,要打突围战。能不能冲出去,你是战士,我们是制定方案的人,你的爸爸妈妈是准备粮草弹药的人,最后成功肯定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
相关新闻
- 2020-02-24致敬白衣天使 6部医疗纪录片带你认识我们的健康守护者
- 2020-02-17纪录片《中国医生》致敬白衣战士
- 2020-02-13生死两忘,冷暖不休,他们是中国医生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