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宇航员海综合科考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0-01-09 11:15:53 | 来源: 新华社 |
科考队员回收海洋走航剖面仪(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北京时间1月8日1时,载有多种海洋生物的大型底栖生物拖网从1200多米深的海底回到“雪龙2”号甲板,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南极宇航员海综合科学考察。
这是“中国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首次进行的大洋科考,也是中国对宇航员海海域进行的首次综合科考。本次考察历时37天,作业海域横跨40个经度(东经33度至73度)、纵穿5个纬度(南纬62度至67度),航行距离超过5000海里,获得了这片人类知之甚少的极地海域的相关数据和样品。
据“雪龙2”号大洋队队长曹叔楠介绍,本次考察顺利回收了此前科考队布放的2套潜标,同时重新布放了4套潜标;开展了9条断面共77个CTD(温盐深剖面仪)站位的采水作业,获取了海洋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数据以及微小型浮游生物样品。
考察队分别完成60站垂直网、16站多联网的浮游生物拖网作业,获得了不同水层浮游生物样品;开展了28站磷虾拖网、11站中层鱼拖网和4站底栖生物拖网,获得磷虾样品约25公斤、成鱼和仔鱼样品近300尾,以及海百合、海胆、虾、蛇尾等多种底栖生物样品。
同时,考察队获得了18.36米中国南极考察史上最长的沉积物样品,完成了3站箱式沉积物取样和2站多管沉积物取样;开展了114.5个小时的地球物理调查,完成多波束测线2040公里、浅剖220公里,增进了对该海域海底地形及底质情况的了解。
此外,借助于“雪龙2”号表层水采集系统和拖网作业等,科考队员对海洋微塑料进行了调查。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何剑锋说,宇航员海是国际上认知极少的海域,本次考察实现了对宇航员海基础环境和生物群落较为系统的了解,对了解南大洋的生态环境及南大洋各海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进而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科考队员在“雪龙2”号船尾回收最后一次底栖生物拖网(无人机照片,1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科考队员在“雪龙2”号船尾回收鱼类拖网(无人机照片,1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科考队员利用“雪龙2”号月池系统进行CTD采水作业(2019年12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1月8日,科考队员喜获港从海底获得的底栖生物样品。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科考队员在“雪龙2”号船尾布放箱式取样器(1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科考队员回收潜标(2019年12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相关新闻
- 2019-12-04“雪龙兄弟”的8次“聚会”
- 2019-11-28“雪龙2”号完成首向和尾向破冰试验
- 2020-01-02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员“五大阵地”过新年
- 2019-12-10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
新闻推荐
- 玉渊谭天丨警惕:美国开始用这种方式窃取中国企业商业机密2024-12-23
- 中央港澳办 国务院港澳办:领航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2024-12-23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审议执法检查报告、专项工作报告等 赵乐际出席会议2024-12-23
- 抓住新机遇、创造新辉煌——习近平主席殷切寄语激励澳门各界实现“一国两制”新飞跃2024-12-23
- 这些时刻,见证对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2024-12-23
- 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在成都举办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