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加入大湾区可分享十大红利

编辑:左妍冰|2019-03-15 10:04:26|来源:环球时报

今年2月,酝酿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其实,早在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显示中央对于这一区域发展规划的高度重视。

 

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湾区的沿海城市群,能够形成协调产业聚集和城市发展的支撑体系,因此湾区始终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粤港澳湾区对内背靠珠江三角洲及周边的内陆地区,对外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客流量已经成为全球四大湾区之首,可以形成有效的内外资源互补。通过规划纲要的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将更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更强劲的增长,进一步凸显这一区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有效增进民众福祉。

 

从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在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看,台湾与港澳相比各具优势,若能尽早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那么可以直接享有十方面经济红利:

 

第一,充分发挥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以“中华台北”或者其他适当的名义和方式,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加入亚投行,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依托海外产业网络、国际运营经验和自身的市场化优势,台湾可以发展成为中国大陆与全球发达经济体产业技术、资本连接的枢纽及资源集聚区,吸引大陆与发达经济体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带动自身经济规模的扩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完善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安排,在此基础上,大陆实施在金融、教育、物流、生物科技、绿色能源、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对台湾的特别开放措施,并逐步取消对台湾投资者的资质规定、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方面限制,在相关合作区试点“台胞台税、台企台税”。

 

第四,推动两岸相关区域合作的落实,包括北台湾与长三角的区域合作、中台湾与海西的对接合作、两岸南南合作等,并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拟定相应的合作规划,切实落实合作协议,带动两岸合作的全面深化。

 

第五,推进两岸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实现交通的全方位连接(包括空中和海上航班公交化、海底隧道的贯通等),全面助推海峡两岸相关城市群合作。在“一日生活圈”的基础上,实践两岸条件接近城市间在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的均等化、普惠化以及便利化。

 

第六,巩固和提升台湾桃园在东亚地区的航空重要节点地位以及在高雄港西太平洋国际海运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两岸空运和海运的合作,助力台湾在航空物流、船舶修造、运输工具的融资租赁等领域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的附加值,打造成为亚太营运中心的重要枢纽和节点。

 

第七,全面推动两岸旅游合作,通过协商,在充分考虑接待能力和相关设施适配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入境手续,适当加大航班密度,推动实现旅游管理机构的对接以应对突发情况,便利两岸民众往来。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台湾在旅游资源领域的优势,丰富旅游品种(如休闲游、医美游、文化游、教育游等)、开辟新的邮轮航线,助推台湾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第八,推动建设“上海—台北”基础科技、“新竹—苏州”产业科技、“台湾—海西”创意产业走廊建设,发挥两岸各自优势,推动上海科创中心、苏州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闽南创意文化园区与台湾相关科技和文创资源的有效对接,有序向台湾科技人员开放在上海、江苏、福建、浙江等区域的国家科研基地和服务平台,助推两岸科技创新与文创合作。

 

同时,借助台湾在国际化领域的经验,探索在台湾设立两岸人才合作特区的可行途径,积极引进大陆与海外科技人才和相关资源,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第九,强化两岸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领域的合作,全面开放台湾相关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大陆招生、设立独资教育培训机构、与大陆相关机构开展全面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台湾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国家重大基础科技项目,全面推进科技合作。同时,也进一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全面保障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合法权益。

 

第十,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就业、实习和参加志愿者工作等创造一切可行的机会与条件,支持台湾青年全面参与大陆各项建设,包括参与“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西部扶贫、希望工程和相关国际青年志愿者计划等。

 

随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持续推进,相信台湾民众所能够享有的红利远不止上述这些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这一讲话为台湾民众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享有和平发展红利奠定了基础。两岸各界可以就相关合作深化展开充分讨论,从而使两岸民众能够更充分地享有改革开放的红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利、共圆中国梦的红利。(作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盛九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