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质疑蔡当局,“惠台”和“利中”冲突吗?

专家质疑蔡当局,“惠台”和“利中”冲突吗?

 

图片来源:港媒

 

“中时电子报”6日发表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文章说,中国大陆刚刚发布了“26条措施”。这些措施在“31条措施”的基础上,对台湾同胞加码释放善意,体现更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和同等待遇化。

 

蔡英文当局对此的响应却是,这是中国大陆对台湾施压、威胁逼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名为惠台、实则利中”。

 

所以,在蔡当局的眼里,“惠台”和“利中”是两个冲突的概念,两岸之间是零和竞争。即使大陆方面提出的措施对台湾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年轻世代的发展有帮助,都必须负面解读,都必须定调为“不怀好意、居心叵测”。这种回应方式,注定了会让两岸关系走入负向循环,越来越冷,越来越僵。但是,这种“官方冷”挡得了“民间热”吗?

 

蔡英文执政以来,不遗余力地想要“去中国化”,包括在经贸上主张“新南向政策”,想要“摆脱以往过于依赖单一经济体的现象”。搞了3年多,成效如何呢?

 

数字会说话。2016年到2018年,台湾对东南亚10国的出口从513亿美元略微成长到582亿,但顺差从241亿下滑到237亿,对东南亚地区的顺差占台湾整体GDP的比重,则是从4.5﹪下降到了4.0﹪。请问,效益在那里?

 

相对的,中国大陆和东南亚10国的贸易成长相当显著。今年以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两岸之间以及大陆和东南亚之间,的确出现了一些贸易和投资移转的现象。但是,随着中美之间达成初步协议,这些贸易和投资的移转幅度不会太大。反而是大陆方面借机开放市场、倒逼改革,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增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同时,也益发巩固了东亚区域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今年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宣布,除了印度以外,RCEP的15个成员国已经完成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于明年正式签署协议。可以预见的,从东北亚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到东亚地区的RCEP,再到覆盖整个亚欧非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大陆领航区域乃至于全球经济的势头已经沛然莫之能御。台湾要把它当成威胁还是机遇?

 

“26条措施”出台,意味着大陆方面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透过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和同等待遇,优先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蔡当局的因应态度只是暴露了民进党执政的无能和心虚,把经济实惠解读为政治阴谋。但是,不善用大陆提供的机遇,台湾还有什么出路?

 

经济规律不会因为政治操弄而转弯,然而,民进党执政却总是政治挂帅,把原本可以互利共赢的“惠台”和“利中”切割对立,让两岸关系越来越冷,越弄越僵。结果,就是台湾只能不见天日地“闷”下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