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 庶民与台湾政治漂移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10-09 10:23:08 | 来源: 台海网 |
《两岸关系》杂志社编辑郝沛然、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仇开明研究员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0月号发表专文《“流寇”、庶民与台湾政治的“漂移”》,作者认为:近二三十年来,台湾政治发展偏离了应有的正常轨道,与基层庶民严重脱节,违背了多数人要生存、求发展的朴素愿望;相反,它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变态与异化。随着国、民两党“完全执政”的先后失败,台湾经济社会不断向下沉沦,多数民众期冀的美好生活遥不可及,“特定阶层”终于忍无可忍,带着“迷惘、失落、愤懑不平”,将希望寄托在懂庶民、接地气、拼经济的韩国瑜身上,最终汇聚成声势浩大、持久不灭的“新流寇运动”。岛内各政党和政治人物只有明了和把握这一最新民意脉动,只有真心实意为民众谋福祉,才能得到民众拥护,才能在未来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文章内容如下:
历史上,“流寇”被统治阶级用来形容到处流窜的“叛乱者”;他们行踪不定,攻城略地,稍有战绩便骄傲自满、纵欲享乐,最终难免失败结局。近期,这一略显古旧的词汇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台湾,并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然而,它不再具有负面的涵义,而是代指那些生活在基层、渴求改变的广大庶民。
一、“新流寇运动”与“特定阶层”
(一)“新流寇运动”折射出台湾政治板块移动,吹响“改朝换代”的号角
去年“九合一”选前,以“庶民代表”自居的韩国瑜掀起席卷全台湾的“韩流”,不但将其自身推向人生的一个高峰,而且带动国民党气势大涨、一举攻下15个城池,缔造了“庶民翻转台湾”的传奇。今年以来,“韩流”持续发威,韩国瑜声望居高不下,一度超越几乎所有岛内政治人物。韩国瑜在岛内各地的竞选活动也极大地震撼了台湾政坛。对此,绿营背景的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韩国瑜从去年“三山造势”开始横扫高雄,肆虐民进党大本营,半年间“北伐、东征、西讨”,所到之处人头攒动,可称之为“新流寇运动”。他还认为,“这个词的精神基础脱离不了民粹主义,社会基础是迷惘、失落、愤懑不平的跨党派中产及中下阶级群众”。换言之,“中产及中下阶级群众”这一“特定阶层”是“新流寇运动”的参与者与真正的造就者。无独有偶,台湾中评社从另一角度诠释了“新流寇运动”,其社论称台湾政治板块出现大位移,民进党基本盘被松动,原本一贯支持绿营的台湾中南部民众,农、工、小贩等中低阶层,以及年轻人改变了政治取向,改为支持韩国瑜或柯文哲。而这恰恰是岛内政党轮替的前奏。
(二)“新流寇运动”与政治板块移动均是台湾政治出现“漂移”的结果
无论是“新流寇运动”的兴起还是政治板块的变化,均与台湾政治的“漂移”密不可分。所谓“漂移”,是指近二三十年来,台湾政治发展偏离了应有的正常轨道,与基层庶民严重脱节,违背了多数人要生存、求发展的朴素愿望;相反,它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变态与异化。随着国、民两党“完全执政”的先后失败,台湾经济社会不断向下沉沦,多数民众期冀的美好生活遥不可及,“特定阶层”终于忍无可忍,带着“迷惘、失落、愤懑不平”,将希望寄托在懂庶民、接地气、拼经济的韩国瑜身上,最终汇聚成声势浩大、持久不灭的“新流寇运动”。
二、“特定阶层”的分配弱势与庶民的扩大
(一)“特定阶层”在利益分配中长期处于弱势
进入本世纪后,台湾经济低迷不振,增长缓慢。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却加速扩大,1998年,台湾最富有的5%与最贫穷的5%的平均收入相差32倍,到2018年,已变为104倍。在此背景下,多数民众薪资出现“滞涨”。2000年至2014年,就业者平均月薪仅从34133元新台币(下同)涨至35986元,涨幅极微,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形下,处于实质倒退状态。就“特定阶层”而言,贫困问题更为明显。一是青年群体普遍收入低,起薪“22K”成为长期难以克服的问题,迄今仍有相当比例的青年月收入低于2.3万元。此外,青年失业率也出现逐年攀升的趋势,据统计,2011年以后大学学历以上的失业率甚至超过总失业率。二是劳工多数属于低薪阶层。收入低于2.3万元的低薪阶层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工作者、底层劳工等弱势群体。近十几年来,台湾受雇者经常性工作收入平均每月3.3万至3.6万元,八成受雇者收入在5万元以下。以2017年为例,月收入达5万元以上者仅占18.94%。
(二)“特定阶层”人数不断增多,阶层结构一定程度上已然固化
首先,“特定阶层”在台湾社会居相对多数。目前,农林牧渔工作者达50.6万人,占劳动人口的4.43%;劳工人员达351.7万人,占劳动人口的30.7%。其次,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者人数持续升高,貌似中产阶层数量有所增长,但多为销售和服务人员等,处于就业人口平均收入的中低区间,事实上掉入工农阶级和弱势群体的队伍里,故中产阶层总体处于下沉趋势中。再次,由于台湾社会经济从产业格局到就业者收入都出现停滞,不同阶层很久未出现较大规模的移动,阶层结构已呈现一定程度的固化状态。
三、台湾政治的分化与异化
(一)台湾精英阶层内部以及精英阶层与庶民之间均出现分化与对立
过去二三十年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夺取政权的需要,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精英阶层出现以蓝绿为基本分野的分化,两者在一系列重要议题上激烈恶斗,“只看颜色、不问是非”的治理观念、问政方式在岛内政坛频频出现。台湾遂陷入了长期内耗的泥沼。
更严重的是,这一方面导致台湾经济民生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众多可造福于民、有助于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或被贴上标签、横遭污名化,或在蓝绿纷争中被长期拖延、难获落实。另一方面,经济政策被意识形态裹挟,没有长远的战略视野,以服从服务于政党利益为主,更多用于讨好支持者,而非着眼于经济持续发展,沦为政客“拼政治”的祭品,最终酿成经济政策碎片化、资源严重浪费的后果。
据统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经济尚能大致延续七八十年代的中高速增长,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却出现2001年、2009年两次负增长,1%、2%之类的低速增长更是如家常便饭。这固然受外部因素影响,但更多是拜台湾紊乱的政治所赐。政治的混乱与经济的困境致使民众幸福感、获得感无法升高,反而愈加苦闷,他们普遍厌恶政客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普遍希望社会安定和谐、经济成长改善。然而迟至今日,这种精英阶层与庶民之间的分化对立仍然较为明显。
(二)台湾政治异化严重,解决经济民生问题的功能明显下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台湾开启“民主化”、“本土化”的进程后,这几乎成为三十年来台湾政治发展的主轴。它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长期以来多数人未对此产生任何质疑,反而醉心于这种“一人一票选公职”的舶来品,并深深引以为傲。然而,这实际上不但使经济民生议题被边缘化,更掩盖了政治出现严重异化的问题。
这些年来,掌握多数政治资源的精英阶层牢牢把控利益分配,内部分赃机制固化,然而他们只知道维护其政党和团体利益,没有为广大庶民谋求福祉,与整个社会希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相悖离。换言之,西方式的“民主”没有改变广大庶民的命运,没有体现他们的意志,“民主”光环渐趋褪色。
(三)民进党两次执政加剧台湾政治的分化与异化
民进党成立以来,以“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大陆威胁台湾安全”为支撑,建立起一套只有代表本土的民进党在台湾掌权才是政治正确的歪理。在多数时间里一直通过制造族群对立和两岸对立,煽动“仇中”、“抗中”扩大政治空间;取得权力以后,又通过打压对手、推动“台独”等方式巩固和拓展政治版图。在民进党和“台独”势力操纵下,台湾政治陷入用所谓“安全”取代发展的误区中。2016年5月蔡英文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阻挠破坏两岸交流合作,台湾民众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尽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怀着“非我族类”的心态加紧清算政治对手,优先处理颇具争议的“不当党产”、年金改革、同性婚姻合法等议题,对涉及广大庶民的经济、民生议题则反应滞后;对外交往上奉行“倚美抗陆”路线,推动“新南向政策”,却屡屡受挫,得不偿失。在此情形下,台湾政治社会逐渐被意识形态禁锢,政治行动力日渐衰退,经济发展长期停滞和广大庶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台湾政治日益脱离民众的利益和社会需求,沦为精英阶层争权夺利的工具。
四、应回归为民众谋福祉的政治初心
(一)台湾社会在自发纠正政治分化和异化造成的不平衡,已处于政治主轴转换期
十几年来,台湾不少政治势力曾抛出“超越蓝绿”、“中间路线”等主张,试图争取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但或者步履艰难、功败垂成,或者见权忘义、丢弃初心。然而,以去年“九合一”选举为标志,民进党惯用的为夺取政权、稳固统治服务的说辞已被台湾民众识破,不少人从“铁杆绿”或“铁杆蓝”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更加重视政治人物能否照顾到广大庶民的切身利益,能否为多数人带来福祉与安全。“韩流”的延续与“新流寇运动”的方兴未艾,均在显示台湾社会已在自发纠正政治分化和异化造成的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以往政客一拿到权力便无限透支消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岛内各政党和政治人物只有明了和把握这一最新民意脉动,只有真心实意为民众谋福祉,才能得到民众拥护,才能在未来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如今,除韩国瑜外,柯文哲“找回良心、莫忘初衷”和郑文灿“建设不分蓝绿、福利不分颜色”等表态,表明岛内一些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对此已有较深的认识。相反,如果像民进党这样继续沿着现在的歧路走下去,只会面临进一步加剧的执政危机,最终被民众和历史所唾弃。
(二)大陆提出的一系列主张有助于增进台湾民众福祉
近些年来,尤其是今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大陆已提出携手推动民族复兴、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主张。这有助于增进台湾民众福祉,符合岛内的现实需要和政治逻辑,也给广大台湾民众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深入推进对话协商,让台湾社会和民众认识到当前大势,了解大陆的善意和保护好台湾未来的重要举措;同时,以坚定意志化解台湾民众的错误认知,增进其对大陆发展理念认同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唤起更多台湾民众踊跃加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进程中来。
相关新闻
- 2019-10-09没本事“拼经济”?蔡英文大卖“芒果干”
- 2019-10-08守护台湾?孙大千痛批蔡英文只会守护自己
- 2019-10-08民进党谎言洗脑大众 台湾已面临“民主独裁”的威胁
- 2019-09-29台湾受到国际支持最强的时候?蔡英文别闹了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