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看两岸变化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09-24 09:51:07 | 来源: 海峡之声网 |
林恺(左)、史依弘(右)在《梅尚程荀 史依弘》发布会
在两岸传统戏剧界,很多人都熟知“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这句话。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句话已经无法准确的表达两岸传统戏剧的现状。二十多年来,林恺推动了两岸传统戏剧的交流合作,见证了两岸戏剧市场的发展,也感受到了两岸经济社会的变化。
林恺与蔡正仁合影
海峡架金桥
林恺,曾在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媒体任职,担任过记者、总编等职。他不仅是一位妙笔生花的媒体人,也对传统戏剧艺术有着独到的鉴赏能力。因此,他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为两岸戏曲交流架起一座座金桥。“因为我自己对戏剧很热爱,我就对一些需要话题、需要大家认可的演出上出些主意,增加亮点。”
1987年,两岸在隔绝近四十年后终于开启交流交往的大门。台湾民众虽然能回大陆探亲,但无法与亲人常守常伴。林恺深知,中国的传统戏剧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于一体,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戏剧不仅能抚慰台胞的思乡之情,其传递的“礼义廉耻忠孝悌”更是许多台湾民众渴望的精神食粮。
1997年,两岸民间往来更加顺畅,林恺开始将大陆的曲剧、评剧、京剧、黄梅戏等剧种带到台湾演出,促成了两岸戏剧界的多次合作。林恺说,每一次演出后,他都能收获到艺术的养分,也会珍藏许多趣事。比如,1999年,北京京剧院二度赴台时,为台湾民众献演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林恺对于那次演出的印象,除了火爆的票房外,还有庞大的演员阵容和突然来袭的台风。“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到台湾演出时,货柜非常大,40尺的货柜有六个。那一次中间因为台风有一天停演,后面再补演。也让北京京剧院这些北方的小伙子看到了什么叫台风。”
林恺在和大陆戏剧演员一次次的合作中实践着传统戏剧的市场化,不经意间也参与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潮中。从1997年到2003年,林恺在台湾共制作了近30台大戏,涵盖了京剧、曲剧、黄梅戏、评剧等剧种,他也为两岸的戏剧合作留下一段段梨园佳话。作为制作人,林恺深知台湾民众对传统戏剧的痴迷,也深知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台湾演艺市场好的时候,大陆各省的各种地方戏的院团都到台湾去演出。”
林恺(左一)在《铁冠图》演出现场
戏曲连两岸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更加频繁、便捷,台湾民众对传统戏剧演出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林恺看到了台湾戏剧市场的变化,便专心回归到媒体,由此开启了一片新天地。“我后来就到了中天电视台,中天电视台是一个跟大陆交流很密切的电视台,我就发现大陆发展的空间很大,于是我离开了中天电视台,就专职在这边了。”
2007年,林恺离开台湾中天电视台,选择到大陆定居。他成立了双木和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与了大陆影视节目的制作。林恺曾受邀成为中央电视台4套《中华情》导演、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电影界庆祝晚会总导演等,他的专业也广受业界好评与认可。
不过,林恺并未放下挚爱的传统戏剧。2011年,他阔别10年再次参与传统戏剧的制作。他为京剧演员史依弘量身定制了《锁麟囊》《文武昆乱史依弘》《梅尚程荀史依弘》等一系列的演出。由此,“文武昆乱不挡”成为了史依弘身上独特的标签。
在林恺看来,当代思维和传统美学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我觉得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每个时代不同的视野。技术是要有的、看得多是要有的,学的多是要有,然后开放的心灵、开放的头脑、开放的接受度的提升,这也是需要的。你认为的现代审美和传统的艺术素材放在一起,怎么才能化学变化出一个新的高度,我觉得这是很重要。”
有人说,林恺像一位魔术师,他的创意总能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剧不同的美。近年来,林恺和北方昆曲剧团、上海昆剧团、上海京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等合作推出了青春版昆曲《红楼梦》、新编红色昆曲《飞夺泸定桥》、大师版《牡丹亭》、新编昆曲《醉心花》、京昆合演《铁冠图》、昆曲《浮生六记》等众多剧目。在他的推动和策划下,蔡正仁、张继青、梁谷音等“国宝级”戏剧大师,在古稀之年一次次走上舞台,给观众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我觉得老师的体力不如从前,声音的表现不如从前了,可是他们身上的精神,还有他们自己比较纯粹的艺术的认知,你还是可以看得见。观众在现场看到的也许是一个皱纹很多的杜丽娘、可能是发胖的柳梦梅,可是我觉得都没有关系。老师们的精神,他们身上的技术还有艺术,观众看到了就可以留下去。对于昆迷来讲,这一辈子再看到这些艺术家的演出,可能是你这一辈子最能回味的一件事情。”
林恺制作的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合作迎新貌
传统戏剧是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能够承载真善美,也能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风情。通过几百年的传承,戏剧传递的文化审美、文化理念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记忆。林恺说,他要做的便是让戏剧在当代多元化发展。“昆曲传承、昆曲发展有关系的东西,我还是很愉悦的,我参与了就是一种愉悦。”
时光就如贪玩的孩童,不经意中早已离我们远去。2018年,林恺被聘为上海大剧院的特约制作人,他也在大陆感受到各地政府对文化事业、戏剧市场的“加持”力度。“我发现,政府对戏曲、传统艺术的支持,更强烈了,市场更开拓了。我在大陆做制作人,我也希望能够有多一点的竞争。整个大陆市场,对戏曲的经营,上海大剧院做的很好,所以我跟他们合作试试,看看在市场上能不能再独立一点。”
传统戏剧市场的繁荣,得益于大陆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戏剧人的坚守。二十多年来,林恺参与了两岸传统戏剧的合作交流,助推了两岸戏剧文化的传承发展,也见证了两岸社会生活的巨变。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上海9月23日消息(记者 张笛)
相关新闻
- 2019-09-24上海普陀区台胞台属同心欢聚才艺交流
- 2019-09-23杨毅周:两岸一家亲推动两岸人民一起前进
- 2019-09-09海峡两岸嘉宾寻梦止戈文化交流中心
- 2019-09-06赖声川十年蕴酿生命史诗《曾经如是》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