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当前,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传统和新型的威胁,面临着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不确定性挑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时就曾指出,世界正在变得危险,不可预测,且更为混乱,旧的冲突尚未结束,新的冲突又开始出现。国际局势发展印证了他的说法。自去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因为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而蒙上阴影。美国2018年6月宣布退出人权理事会又是它在人权领域搞单边主义的典型举动。

 

全球人权治理向何处去?世界和平、发展和人权的促进,离不开各国的建设性参与和贡献。面对种种挑战,强调以既有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治理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正是全球人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推进自身人权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坚持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国际人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实际行动推动国际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2016年10月28日,中国以180票的高票第四次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获得连任。这说明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权发展成就的认可,更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人权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特别期许。

 

2018年3月11日,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宪法序言部分。这是对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可以指引全球人权治理的方向。

 

中国主张迅速在联合国引起积极反响。近年来,联合国安理会、经社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和人权理事会多次通过的决议中都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23日,人权理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还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的决议,首次将中国提出的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同时纳入联合国决议。为实现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中国和其他国家一道,总结之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经验教训,确立并支持人权理事会以客观、公正、建设性、非选择性、非对抗性、非政治化的原则开展工作。这有助于避免一些西方习以为常的将人权作为外交施压的政治工具的做法。

 

人权不是孤立存在,它首先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中国通过积极探索,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先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再是积极建设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更加富强的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大力扶贫,即将实现从70年前的普遍贫困向2020年整体消灭绝对贫困的转变。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国内来说,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在国际社会来说,这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在国际层面,中国同样将发展与人权紧密结合起来,主张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其他国家一道,积极推动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重视并倡导通过南北合作、南南合作来为落实议程采取行动。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首次就落实2030年议程制定了行动计划。

 

2018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

 

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出了一条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不平凡道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改善全球人权治理做出建设性贡献的信心更加坚定。

 

(作者柳华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