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教授时隔36年修复自己的黄鹤楼壁画

央美教授时隔36年修复自己的黄鹤楼壁画

 

央美教授时隔36年修复自己的黄鹤楼壁画

 

楼家本在黄鹤楼修复壁画记者胡九思 摄

 

记者从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获悉,历时5个月的黄鹤楼主楼5楼壁画修复将于11日举办竣工仪式,计划13日对市民游客开放。

 

央美教授时隔36年

 

再绘“长江神话”

 

时隔36年,著名国画家、壁画家、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楼家本教授再登黄鹤楼,为他1987年创作的壁画再添墨创新,用江水和时光编织了一段美好的长江神话。

 

黄鹤楼主楼五层是楼家本壁画的展厅,也是他的工作间。稍显冗杂的空间被脚手架、升降台、颜料、床、餐桌等物品充斥得满满当当。从高高的脚手架望去,楼家本正站在升降台上修复主壁画《浪淘沙》的金色线条,他身穿白色衬衣,后背已经被一大块圆形的汗渍透湿,手腕两侧沾满了颜料,但手中的画笔还徘徊在壁画的惊涛骇浪里。

 

这组题为《江天浩瀚》的十幅大型壁画,展示于黄鹤楼主楼5楼大厅的四面墙体上。其中《长江源流》的七幅壁画展现了长江流经中国九曲回肠的巍峨壮丽,从喜马拉雅山的天雪万溪到金沙拍浪、一泻万里;从九寨沟的斑斓仙境到壮险三峡的白帆过隙;从黄庐的神松彩霞到洞庭太湖的浩渺千帆;最终滚滚江河奔向大海,万千黄鹤击浪大洋。另外三幅大型壁画名为《流逝》《华年》和《浪淘沙》,分别描绘了长江文明美好图景、黄鹤楼的千年传说和长江之水的爆发和喷薄。

 

色彩与线条升级

 

赋予壁画灿烂今生

 

《江天浩瀚》是一组金碧写意重彩壁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彩。在江水气息氤氲的武汉,壁画难免受潮黯然失色。此次楼家本亲自修复,色彩与线条的夺目碰撞是时隔多年对黄鹤楼壁画的再一次创作表达。楼家本介绍,此次修复色彩上选用了矿物、动物、植物等多种颜色,并用沥粉贴金和泥金的方式表现,让整个画作充满了大自然的梦幻,处处细节看起来精致立体。“长江流淌着金色的水,是我们的文明之水,瑰丽又灿烂。”《浪淘沙》是楼家本用时最长的一幅壁画,全部江水用泥金绘成,江水的澎湃、闪光、沉淀通过色与线的深浅、粗细、力道变化,交织出关于时代更迭的内在情感。

 

壁画最大的提升不只是内容的补充,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爆发。“如果说36年前楼先生营造出了《江天浩瀚》的恢宏概念,那么36年后多了岁月沉淀,他的技法和表达更加炉火纯青,壁画成为了他融入自然的灵魂上的表达。”楼家本的夫人杨宝慧见证了黄鹤楼壁画的诞生与升华。杨宝慧介绍,此次修复中有4幅作品有较大的提升和色彩填充,包括《江河源头》《上游浪泻》《黄庐仙幻》和《东流沧海》,用重彩的碰撞和现代的视觉语言,让每个游客游览时都能猜出这是哪一段的长江风光。

 

修复壁画

 

他每天超负荷工作

 

黄鹤楼壁画的修复工作,楼家本将这份初心延续下去,在没有任何打稿与改动的情况下,洒脱泼彩、一气呵成。然而对于77岁的楼家本来说,修复壁画首要面对的是身体上的巨大挑战。

 

36年前,楼家本在黄鹤楼创作壁画时腰椎受伤,从此落下了病根。长时间站立创作壁画对身体要求很高,此次来武汉修复壁画,楼家本腰椎的老毛病又犯了。为此他去医院做了两次核磁共振,医生要求楼家本留院手术被拒绝后,只得建议他每天工作不超过4小时,一次站立不超过40分钟,可楼家本却十分倔强,每天超负荷坚持工作9个多小时。

 

修复壁画时常要穿梭、跨越于高度不一的脚手架和升降台,这对楼家本并不是一件易事,杨宝慧介绍,一旦投入创作,楼家本就进入了忘我状态,他常常待在脚手架上不愿意下来,不吃不喝、衣襟汗湿透能拧出水来,在夫人再三劝说下才肯休息。

 

浓墨重彩

 

表达中国文化自信

 

“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在艺术的创作中可以不断学习汲取,但最根本的是要让创作自立于自己的文化,表达出民族最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楼家本所有的艺术创作,都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旗帜鲜明地向世界展现。

 

楼家本介绍,黄鹤楼的《江天浩瀚》全面传承了中国壁画的特点,继承了主流风格,突出中国绘画的积淀和美,同时又用重彩突出了奔放,将长江的故事以炽烈的方式表现在人们眼前。

 

艺术不是过眼云烟,楼家本在用独有的笔触,描绘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文明画卷的同时,也用包容博大的中国艺术展示着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立。(记者 彭毓颖 蔡燕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