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飞来大学录取通知书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08-28 16:34:21 | 来源: 长沙晚报 |
福利院的类家庭出了个大学生,范鸿宇(左二)和“妈妈”“弟弟”以及福利院工作人员合影。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8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华) “咱们院里的孩子要去大学读书了!”开学在即,喜庆的气氛洋溢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少奔走相告:在院里长大的范鸿宇考出了589分的好成绩,超出一本录取线89分,被湖南师范大学统计学专业录取,成为福利院第一个考上“211”大学的孤残孩子。
福利院的类家庭出了个大学生
“我喜欢数学,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福利院也很支持。”范鸿宇个子挺高,接近一米八,年幼时烧伤留下的伤痕依然醒目,特别是一双弯曲变形了的手,让人惋惜。但小伙子并没有刻意做出遮挡的动作,可以感受到,他已经逐渐走出了儿时的阴影,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录取通知书被他用塑料皮小心地包了起来。他笑着说,暑假里已经和同学悄悄去湖南师大校园参观了,“学校很美,希望进入大学后,继续努力,考取硕士甚至博士。”
“鸿宇很刻苦,经常晚上学到12点,成绩一直不错。”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幸福楼的一楼,住着范鸿宇和他的“爸爸”“妈妈”“弟弟”们,“妈妈”盛庆双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给这个即将奔赴大学的“儿子”准备丰盛午餐。这是福利院引进的类家庭抚养模式,通过志愿报名和考核培训,聘请一对夫妻并提供住宿,为福利院孩子模拟出温暖的家庭环境。
高中三年里,范鸿宇在这个家庭获得了安静的学习空间和细致的生活照料,对于“儿子”的好成绩,盛庆双笑得合不拢嘴:“高考那几天,他的‘爸爸’没出去上班,就在家里陪着他。考数学那天下雨,我们打不到车,鸿宇急得不行,他‘爸爸’赶紧骑着电动车送他过去。”
曾经历数年痛苦康复过程
“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很多。”范鸿宇是望城茶亭镇人,2岁时遭遇一场火灾被严重烧伤。5岁时,父母双亡的他被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送到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呆就是14年。
他来的时候没有接受过修复治疗,面部严重烧毁,嘴巴、手因伤无法正常‘工作’。”当时接待他的是福利院工作人员易宏兵。为了让范鸿宇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福利院联系了省人民医院专家为他进行了面部和手部的修复手术。
“手术断断续续进行了两个月,后期恢复花了几年,过程相当痛苦。”易宏兵记得有段时间,范鸿宇日夜要戴着一个绷紧的面具,还因为腹部植皮手术痛到无法直立行走,“我们鼓励他,安慰他,陪伴他,这个孩子都挺过来了。”
易宏兵还像普通家长一样,为范鸿宇启蒙,教他拼音、汉字、数数、画画等。如今,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幼前、学前教育已成体系,为更多孤残孩子打下了发展的基础。
手术后,范鸿宇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就近在育新小学上学。“每年都要与校长和班主任联系,了解情况。此次高考前,也专门跟他的班主任交流过,为他高考填报志愿做了参考。”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龙环更像一位爸爸,不爱多言总是默默支持。范鸿宇小学毕业那年获评长沙市三好学生,他作为家长代表参加颁奖典礼,感到特别欣慰。
为更多孤残孩子一生打基础
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范鸿宇也不例外。
“小学三年级时,曾因忍受不了别人的嘲笑,跟别人打了起来。”范鸿宇清楚记得。那一次,易宏兵跟他做了一次深入交流, 范鸿宇坦承,那一次交流对他触动很大。之后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他保持了“学霸”形象,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我也爱打游戏,刚进高中时成绩一度下滑过,后来福利院老师找我谈心,高三时期的休闲就以看书和听音乐为主了。”范鸿宇明白回报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唯有考出好成绩,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哪怕是搭车去学校的十几分钟,也要背诵一段资料。
“鸿宇给院里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龙环说,按照规定孩子上学只有基本费用,但只要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福利院都竭尽所能支持和帮助,包括请辅导老师、上兴趣班等。事实上,范鸿宇并不是福利院培养出的第一个“奇迹”,2009年福利院女孩张柯柯考取了马来西亚一所大学,也是在福利院及爱心人士多方筹资下,圆了留学梦。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养活孩子,而是为其一生打好基础,通过学习让他们走得更远。”龙环说。
爱心陪伴他们走得更远
袁云才
生活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类家庭”中的范鸿宇,今年以超出一本分数线89分的好成绩,被湖南师范大学统计学专业录取。这张“飞来”的名牌大学通知书,洋溢着喜悦,饱含着温暖,它是对一个孤残孩子十余年寒窗苦读的最佳奖掖,也是对于“类家庭”这种抚养模式的充分肯定。
在范鸿宇所处的“类家庭”中,住着他的“爸爸”“妈妈”“弟弟”,每个人都如真实家庭中的成员一样,认真当好自己的角色,营造出浓厚、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于自幼父母双亡的小范来说,不只是获得生活上的关心与照顾,更能汲取精神与情感上的养分,更好地抚平不幸遭遇带来的心灵创伤。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人对于友情的需求尚且如此强烈,亲情就更加不可缺失了。福利院引进的“类家庭”模式,正是为孤残孩子弥补亲情的一种很好的探索。
无论是家庭收养、社会抚养还是“类家庭”寄养,都有一项成分至关重要,那就是爱心。在范鸿宇以及很多成长成才的福利院孩子身上,我们都能看到爱心有如潮涌。事实上,不只是“爹妈”的爱,所有社会各界的爱心,都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光芒,将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关新闻
- 2018-06-26九旬台湾老人为昆山学子捐赠“慈善书箱”
- 2019-02-25新疆民间公益的“心”力量:向善之行 绽放芬芳
- 2017-11-24台企四川献爱心 雅安又添“康师傅图书室”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