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自贸区再扩容 中国持续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中国周一(26日)公布新增的自贸试验区名单,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省区入围,全国自贸试验区增加到18个。中国再次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持续注入正能量。

 

自2013年中国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自贸区已向全国复制推广了五批171项改革试点经验,累计新设企业60多万家,外资企业近4万家,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吸收了12%的外资、创造了12%的进出口额。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此次增设的6个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具有系统性、集成性的改革试点任务。如山东侧重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江苏着力于提高境外投资合作水平;广西自贸区主要是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河北支持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开放发展;云南侧重于创新沿边跨境经济合作模式;黑龙江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等。它们将结合区位优势对国家发展战略进行探索,逐步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此前一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密集推出三项重大开放举措,展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引擎。

 

当前,中国正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新增6个自贸试验区,为推动这一开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平台。比如,临港新片区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以降低企业门槛,并允许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方便企业解决纠纷;深圳先行示范区将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这些首创性政策安排表明,中国正在扎实稳步地推进制度型开放,并根据实践将这些安排应用到更多的城市,从而带动长三角、粤港澳乃至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人们看到,虽然一年多来美方挑起并升级经贸摩擦,但中国仍按照既定节奏与安排,不断自主扩大开放,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强大引擎。从今年3月《外商投资法》公布,到6月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瘦身”,再到8月密集出台关于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增设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文件,中国承诺的对外开放措施一一落地,言必行,行必果。

 

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和11.9%。这有力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同时,中国不断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也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发布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1.2。日经中文网近日也发表文章称,世界经济比想象中更依赖中国,目前把中国作为出口目的地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约70个,这意味着全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三分之一把中国作为“主要客户”。在当前一些国家奉行保护主义的当下,中国以坚定的扩大开放举措向世界亮明态度:支持经济全球化,欢迎外企外资来中国投资,分享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机遇。 (国际锐评评论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