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艺术在英国受欢迎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06-11 10:23:30 | 来源: 人民日报 |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剑桥大学文化保护项目“康河计划”主持人艾伦·麦克法兰近日表示,“康河计划”今年将举办一次围绕昆曲的文创设计大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昆曲近年来在英国受到欢迎。既有以“康河计划”为代表的从学术角度研究、保护昆曲艺术的项目,也有许多研习、表演昆曲的爱好者。
去年,英国首个昆曲文化遗产展在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举行。该展览向观众呈现了2016年启动的“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项目的成果。这一项目由“康河计划”和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联合主办,与中国昆曲博物馆等机构联合共建。据了解,该项目已完成了超过30万字的昆曲资料翻译工作和超过5太字节的数字化工作,英国民众今后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体验昆曲文化。此外,剑桥康河出版社还将陆续出版介绍昆曲的英文书籍。
对英国研究者而言,被称为“中国戏剧之母”的昆曲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说起昆曲,大多数英国人会首先想到《牡丹亭》。麦克法兰对记者表示:“与英国文化中音乐是音乐、文学是文学不同,中国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是无法割裂开的。一部《牡丹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英国民众需要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爱情的主题是跨越国界的,这也是昆曲《牡丹亭》在英国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伦敦京昆研习社创始人李惠馨表示。在麦克法兰看来,《牡丹亭》所代表的视觉艺术是可以被西方观众所理解的:“我和妻子于2013年去苏州旅游时,第一次听到了昆曲。昆曲华美的服饰和艳丽的色彩,对于外国人而言,是一次视觉上的冲击。”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生于同一时代、逝于同年,喜欢莎士比亚戏剧的英国观众自然地对汤显祖有了一份亲切感,也让《牡丹亭》在英国更为人熟知。正因如此,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举办了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国的昆曲艺术家在伦敦上演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用昆曲这一传统艺术演绎西方经典文学,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好评。
现在,诸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高校,经常会举行一些小型的昆曲表演和讲座。去年,李惠馨的徒弟、剑桥大学学生汤姆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了《牡丹亭》选段“游园”,反串剧中杜丽娘的角色。从汤姆的剧照看,从行头、妆容到眼神、做派,都让人啧啧称赞。
“在发掘昆曲传统魅力的同时,我们还要给昆曲的传播注入新的动力。这些动力来自年轻人,来自国际化,来自跨文化的互动。”麦克法兰表示。即将举行的昆曲文创设计大赛,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他期待今年的设计大赛“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受到昆曲鲜活的一面”。
相关新闻
- 2018-11-29白先勇:昆曲《牡丹亭》唤醒青年学子民族文化意识
- 2018-02-11过年听大戏——实景版昆曲《牡丹亭》惊艳新西兰百年名园
- 2019-05-292019年“千年万象·敦煌文化艺术展”走进台北校园
- 2019-04-28“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注脚——海外首座牡丹亭在英国斯特拉特福落成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