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拒当“洋垃圾场”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9-06-04 10:25:46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洋垃圾”是来自国外的固体废物的俗称。据外媒称,自从中国2018年起禁止“洋垃圾”入境后,许多“洋垃圾”开始转向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但近来,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表态,决不当世界的“垃圾场”。
垃圾争端愈演愈烈
菲律宾和加拿大近期围绕垃圾的争端愈演愈烈。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前,菲律宾总统府表示,鉴于加拿大一再拖延的态度,菲方已决定自行租用船只将这批垃圾运回加拿大。加拿大曾承诺将在6月底前运走滞留垃圾,但遭到菲方拒绝。菲方坚持要自行“遣返”这批垃圾。
根据菲律宾媒体消息,5月31日上午,菲律宾政府将滞留在港口的69个集装箱的垃圾运返加拿大。据《卫报》称,这批“洋垃圾”总重量超过1500吨,预计将于6月22日抵达温哥华,运输费用将由加方承担。
菲律宾和加拿大都是《巴塞尔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旨在控制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越境转移,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综合室主任谭全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环境权益是一个国家主权权益的重要部分,环境外交也是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菲加之间的垃圾争端绝非小事,一方面,菲律宾总统将争端抛诸公众视野,可见其对于退运行为的重视;另一个方面,争端折射出在目前国际法框架下缺乏强有效的退运机制。”
菲律宾并非个例。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前,马来西亚能源与环境部部长杨美盈宣布,当局将把重达3000余吨的“洋垃圾”全部送返来源国。这些国家包括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
以邻为壑转嫁污染
“随着各自国内环境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在国内利用处置废物的环境成本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环境执法能力相对差、人力成本相对低,从而导致发达国家国内处置与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成本差距多达数倍。”谭全银分析,“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垃圾时,利用了各国海关监管漏洞——无法逐一核查转移的物品,在转移垃圾时谎报为旧产品或者原料等其他类别。”
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利用处置成本等因素考虑,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洋垃圾”。但随着民众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发展中国家纷纷对发达国家的“甩锅”行为严正说“不”。
中国率先采取行动。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吹响了中国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的号角。
为禁止进口“洋垃圾”,东南亚国家陆续立法。据报道,泰国政府宣布2021年前将禁止进口塑料废物。印尼驻欧洲的领馆人员4月表示,印尼已立法停止进口来自西方国家的特定塑料垃圾。越南政府去年7月宣布,停止发放新的垃圾进口许可。
谭全银表示,“虽然发达国家出口‘洋垃圾’很大程度是由于经济驱动,但掩盖不了其转嫁环境污染、推卸治理责任行为的实质。从‘污染者负责’的角度来看,各个国家应该处理自己产生的废物,而不是以邻为壑、转嫁污染。”
“禁废”应有全球方案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德国、美国和日本2018年出口塑料垃圾均超过100万吨,美国则向发展中国家出口15.7万个装有塑料垃圾的大型集装箱。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呼吁提出“洋垃圾”治理的全球方案。
据美联社报道,马来西亚能源与环境部部长杨美盈称:“我们敦促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对塑料垃圾的管理,停止往发展中国家运垃圾的做法,因为这样既‘不公平’也‘不文明’。”
“很多国家的环境法规常采用废物全生命周期责任制,但在国际法的框架下,目前无法涵盖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废物。因此,在人人享有同等环境质量的愿景下,废物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需要各国共同协作,在国际法当中得以体现并且执行。”谭全银说。
标本兼治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谭全银认为,改变消费习惯,减少日常生活相关的废物产生,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从而形成各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固体废物管理世界格局。(李笑然)
相关新闻
- 2019-05-29马来西亚敦促发达国家停止输出垃圾废品
- 2019-05-31加拿大运走堆放在菲律宾长达6年的垃圾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