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十年:从个人逐梦到助人筑梦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05-24 09:59:31 | 来源: 新华社 |
“一辈子能有几个十年?2009年至今,我从打工到创业再到开办双创基地,几乎经历了台湾青年在大陆能够遇到的所有事情,过得充实而精彩。”38岁的厦门台胞范姜锋说。
又是凤凰花开的季节,漫步鹭岛,满眼生机盎然。暖暖的海风饱含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像极了初次“登陆”的那个夏天。坐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的总经理办公室里,范姜锋回忆往事,打开了“话匣子”。
“我大学念的是会计系,毕业后在一家汽车企业工作。2009年,公司派我到大陆的4S店负责销售业务。真是很突然!接到通知前一天,我还在选购机票准备度假。”他笑着说,没想到人生轨迹就这样发生了改变。
三年“台干”生涯带来的不仅是事业和经济上的收获,还有对大陆飞速发展的亲身体验,更有对巨大商机的心驰神往。
“都说台湾人喜欢‘小确幸’的生活,但我觉得人生应该有诗和远方。”范姜锋说,结束任期返台时,自己的一颗心已变得“躁动不安”,尽管公司待遇优厚,还是决定回去大陆“闯一闯”。
起初创业并不顺利。直到2015年,福建推出“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为来闽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政策解析、导师辅导,还给评选出的“创业之星”提供5万元人民币扶持金。范姜锋立刻报了名。
他的文化公司主打“帮助台湾文创业者对接大陆市场”的业务概念,由于切中厦台两地产业特色得到评委一致认可,荣获扶持金并逐渐在业内打响名气。
“台湾青年到大陆不管创业还是就业,一定要仔细研究各地政策以及扶持的产业类别,才能因地制宜,真正融入当地。”范姜锋说,越来越多接触到同样怀揣梦想的台青朋友,打造创业基地的念头就越来越清晰。
2016年9月,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成立。基地位于龙山文创园,30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分隔成几十间办公室和一大片公共洽谈区、休息区。
启达基地将所有台湾青年可以申请的优惠政策都做成了标准化流程,并积极为台青提供与大陆市场的资源对接。基地筛选入驻公司也非常严格,必须有实打实的项目规划、资本投入和团队建设,每三个月清理一次,“让做实事的人留下来”。
“正向服务和反向倒逼相结合,能让创业者迅速成长。基地累积孵化的100多家公司涉及设计、农业、贸易等领域,存活率高达九成。”范姜锋不无自豪地说。
启达相继在泉州、漳州开办同类基地,上门“求入驻”者络绎不绝,范姜锋身为“操盘手”愈加忙碌。“虽然每天千头万绪,但看到小伙伴们的成长,我很有成就感。”他说。
这个桃园客家青年冠有罕见的“范姜”姓氏。家族祖籍广东汕尾,康熙年间来到台湾,生息传承至今。向上追溯,他们是范仲淹的后人。
第一次登上岳阳楼的记忆犹新。范姜锋说,当时望着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中默念《岳阳楼记》,忽然对祖先留下的名篇有了更通透的理解,“于我而言,践行忧乐精神不正是把创业基地好好办下去吗?”
2018年,范姜锋成为福建省首批台籍“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之一。他将荣誉带来的名气和便利转化为升级“基地服务2.0”的动力,轰轰烈烈地搞起了网络媒体推广、返台宣讲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业内媒合服务。
范姜锋父母都是退休职员,对儿子从事的新业态难免陌生。去年9月的一次省级表彰活动,两位老人受邀出席。“他们才晓得我整天跑来跑去,接客人谈事情,究竟是在做什么。”范姜锋说,“那一晚,他们是唯一站起来接受全场掌声的父母。那个场景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凤凰花开又谢,转眼十年。从追逐个人事业梦想到为更多创业台青筑起圆梦平台,范姜锋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从容。“如果有机会对十年前的自己说句话,我想说——谢谢你,还好你愿意改变。”他说。新华社福州5月23日电(记者赵博、许雪毅、陈旺)
相关新闻
- 2019-05-20山海相融——台青在重庆的奇幻人生
- 2019-05-21琼台青少年大武山下以球会友
- 2019-05-09福建闽台青年文旅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挂牌
- 2019-05-07百般阻挠台青西进 台当局如何挡得住人心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