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和·合——习近平这样讲述亚洲文明

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民心相通、命运与共。

 

习近平主席曾在众多场合多次讲述亚洲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追溯各个国家的文明起源,他提到了“河”;讲述各个文明交流互鉴内涵,他阐释了“和”;为各国文明交流建言献策,他谈到了“合”。

 

这三个字言简意深,体现着深远的历史目光,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光芒,映照着生动的行动实践,向世界描绘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壮丽山河 孕育文明

 

广袤的亚洲大陆用甘甜的河水浇灌出不同的文明形态,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在这片大陆孕育而生。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3月的海南小镇博鳌,海阔帆舞,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用几句话勾勒出古老亚洲文明的轮廓。

 

有人把河流称为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盘卧在辽阔神州大地的两条“巨龙”——长江与黄河,日夜奔流不息,养育着亿万中华儿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印度河—恒河低地这片广阔的平畴沃野上,流淌着印度河与恒河,这片丰饶的平原地区,被称作是大自然对印度民族的慷慨赐予,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催生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后者曾与古代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比肩齐辉。 

 

河·和·合——习近平这样讲述亚洲文明

 

当地时间2016年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陪同下参观“四方宫”。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每一种文明都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时代价值。亚洲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照亮了人类历史的天空。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中,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带来了一件图尔宾诺墓葬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前的叶形矛。这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出土于青海的、3000年前的倒钩矛非常的相似,而且倒钩的特点也都很明显。这反映出在早期青铜时代,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碰撞和相互的影响。

 

大量考古证据显示,几千年来,文明互通的密集轨迹共同编织起亚洲文明的璀璨银河。

 

“在亚洲,数学家发明了‘零’的概念与代数学,天文学家更能准确追寻天上繁星,诗人的文学作品至今撩拨心弦,哲学家创造了今天仍影响我们的思想与法律体系。”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戈登在著作《极简亚洲千年史》中,如是评价亚洲文明的创造力。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才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亚洲文明。

 

和而不同 和谐共处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2014年3月,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热烈的掌声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演讲。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访并发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明观: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  

 

这些论述不仅精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还进一步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内涵。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河·和·合——习近平这样讲述亚洲文明

 

2019年5月2日,在缅甸蒲甘,中国专家在监测他冰瑜佛塔内部的裂缝和变形情况。

 

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理念,饱含着中华民族朴素的哲学思想,揭示了多样性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并存共处是天地万物生发之道。

 

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来看,中华文明既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文明。

 

这也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面对文明交流这个永恒话题,古老的东方智慧给出的中国答案。

 

“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这样一种期待,这样一种憧憬,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坚守的。不仅要坚守,而且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

 

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为纷繁变乱的世界带来曙色与希冀。“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而不同”的深邃智慧,正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共鸣。

 

互利合作 融合发展

 

公元15世纪,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经停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海峡,使这里成为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各国贸易往来、文明交融的历史名城和世界遗产。

 

如今,马六甲已成为马来西亚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每年有超过1500万游客来此观光。

 

文明互鉴之光,照亮发展新路。

 

亚洲文明形态多彩多样,应该平等尊重;亚洲文明聚集历史智慧,应该礼敬传承;亚洲文明发展兼收并蓄,应该包容互鉴;亚洲文明对话促进共赢,应该积极作为。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在一场以“多彩文明与亚洲新活力”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分论坛中,擅讲故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讲述了自己这样一段经历。上世纪60年代,莫言曾品尝到来自伊拉克的椰枣,并为之怀念了几十年。甚至在海湾战争爆发前期,他坚决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我害怕美国的飞机把伊拉克的椰枣树都给炸没了。” 

 

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物流的发展,想要吃到产自中东的椰枣,从手机下单到送货上门最短仅需几小时。一包小小的椰枣,令莫言感慨中国在互联网时代与世界密集而快捷的联系。

 

河·和·合——习近平这样讲述亚洲文明

 

当地时间2016年6月21日下午,正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文化名城布哈拉。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参观一家地毯和丝绸作坊。

 

“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主旨演讲中援引亚非欧三大洲的多条谚语,说明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各国文明形态各异,文化信仰千姿百态,需要用对话去求同存异,寻找共鸣;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发展诉求大不相同,需要用对话去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文明互鉴之光照耀着我们共同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