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粤港澳大湾区由“大”到“强” 这一步很关键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03-12 17:01:52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 |
中国政府2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有数据显示,全球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98.7%是正面报道。在中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怎么建、怎么发展,更是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中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与世界著名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愿景被视为中国政府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在国际上毫无先例可循:既要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也要在“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体系”的发展生态下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比肩世界三大湾区的新发展路径,因此,关键之举在于制度创新。
根据政府计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今年重点是抓紧推进规划体系、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在跨境车辆进出、人员进出、海关通关便利,特别是方便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一侧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相关政策成熟一项要公布一项。
粤港澳三地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一直有密切合作,这一合作在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后不断深化。比如,2003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就分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也就是CEPA,促进三地共同发展,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近年来,中国在深圳前海地区设立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作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意在把它打造成为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曼哈顿”。再后来,中国在广东设立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现有规模和体量之大自不必言,其面积几乎相当于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成熟湾区之和,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三大湾区总和的约4.5倍。但要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增强实力,还需要在多年来三地合作的基础上,实质性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化学反应”。这一“化学反应”是它发展的难点,也是核心,必须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重大突破。
大湾区现行的发展生态与众不同。一方面,区内制度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要素的高效便捷流通,有些问题难以用传统思维破解;另一方面,制度性差异正是大湾区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过程不是“打碎”和“重塑”,而是“创新”和“融合”,它不仅仅是内地的事,也是香港、澳门都需要做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实现这些目标,大湾区就能为中国新一轮开放发挥引领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创新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制度创新的龙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有力推进了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合作,大湾区将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通过“金融通”为区域内的制造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资金。金融保险服务业在大湾区建设的所的生产要素中,将起到“超级联络人”的作用,并带动其他领域的互联互通。
“敢闯敢干、先行先试”是粤港澳居民独特的精神气质。据信,广东省正在部署40项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改革试点。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是一场有世界意义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大赛”,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如何用创新引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坚守,确保“一国两制”不走样、不变形;有协调,在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上互相尊重,协调处理地区间税制、法律制度的不同;有探索,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解决问题;有融合,坚持以民为本,社会与民众相处更加融合。
相关新闻
- 2019-03-12大湾区规划扩大青年科创空间 澳门将加大支持
- 2019-03-11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与国家信息中心签署数据建设合作备忘录
- 2019-03-12梁华委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澳门提供发展良机
- 2019-03-11梁华:践行“四个更加积极主动” 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