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些台商凭“手艺”追梦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02-11 16:02:28 | 来源: 新华网 |
几可乱真的小鸟和花卉,其实由石粉粘土塑成;高温烧制下,几根彩色玻璃棒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猪;被视为废品的破损古茶碗,经过精巧设计和精心制作得以“重生”……
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出自几位台胞之手。不同于其他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没有厂房车间和规模庞大的员工队伍,他们凭着“手艺”在上海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6年,36岁的蔡旻吟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辞去工作,在台湾开设了粘土工作室“采坭塘”。10年后,因为丈夫的职业需要,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的她来到上海这座陌生的城市,尝试在大陆打开一片新天地。
彼时,许多上海人连什么是粘土都不知道,蔡旻吟的创业梦想难免受挫。略感失望的她决定等待。在“沉淀”的几年中,蔡旻吟跟随国画家丁彬芳学习工笔花鸟和山水,借此钻研如何让粘土制作更富“中国元素”。
近几年大陆文创行业发展提速,蔡旻吟的事业终于等来了合适的发展时机。不断有公司询问合作事项,想向蔡旻吟学习粘土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多。2017年,在台商连泰瑞的力邀之下,“采坭塘”在上海麦可将文创园正式“落户”。
在承接企业团建项目的同时,“采坭塘”开设了粘土制作、彩绘等多种课程。蔡旻吟的学生里,除了借此缓解职场压力的白领,更多的是有着同样创业梦想的大陆年轻人。
“大陆文创产业前景看好,形形色色的DIY风行对‘采坭塘’而言是机会。”蔡旻吟说,自己并不畏惧培养更多的竞争对手,因为对于手作行业而言,越多人玩市场才越“活络”。
创办Uhome玻璃创意工场之前,高志鸿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2001年,与同伴合作创立的玻璃制品工厂迁到上海,他就此和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十多年间,高志鸿团队开发的生肖、花卉玻璃工艺笔屡获大奖,从灿烂星河中获取灵感并辅以独特工艺制作而成的一款玻璃吊坠,更成为许多大陆年轻人爱不释手的“爆款”。
冰冷坚硬的材质、灼热流动的火焰,令玻璃灯工烧制成为一种“材料演绎”的艺术。为了让更多大陆民众亲近这种传统的玻璃加工工艺,高志鸿创立了Uhome品牌,继在奉贤区打造玻璃观光工厂之后,DIY体验店也在麦可将文创园区亮相。
从“工厂”到“工场”,源自外贸环境的改变,也得益于大陆文创市场的崛起。不少大陆年轻人慕名而来,或为体验玻璃之美,或为学习一技之长。
“这个行业讲究‘师徒传承’,手艺的养成需要时间积淀,更需要匠人的坚持与专注。”高志鸿说,直面“C端客户”的创意工场好比为神秘的玻璃艺术打开了“大门”,尽管当下尚处在“叫好不叫座”的阶段,未来的机会仍值得期待。
与蔡旻吟、高志鸿追求“完美”不同,来自花莲的蔡树康更偏爱“残缺之美”。他的主业是高尔夫教练,业余在麦可将文创园经营一间小小的茶室。除了邀朋友品茗叙谈,蔡树康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为破损的茶碗、老旧的铁壶赋予“新生”。
产自福建南平的建盏“为茶而生”,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美誉。蔡树康曾经收购了一件南宋时期的残破建盏,用大漆、夏布、瓦灰、金箔修复成心形,并在盏壁上精心绘制了一朵绽放的莲花。这件由废品脱胎而来的《禅心》,也成为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看似诗意的修复过程,其实充满艰辛。创业之初,因为对大漆过敏,蔡树康曾多次全身发痒、起水泡。不过,蔡树康依然乐此不疲。“残者,禅也。”在蔡树康看来,懂得包容残缺,生活才更加美好。
从铁艺到木工,从雕塑到皮饰。在麦可将文创园区,还有更多拥有超群技艺的台胞。为大陆不断提升的消费能级和快速发展的文创市场所吸引,他们来到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凭“手艺”追逐创业梦想的同时,也推动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记者潘清)
相关新闻
- 2019-02-02台湾应深度对接大陆市场
- 2019-02-02台商林建雄的新春返乡路
- 2019-01-17海协会会长张志军看望台胞: 落实各项惠台政策措施 支持台企更好更快发展
- 2018-12-1390后台青对话台商陈嘉雄:如果我家也来云南种茶,要怎么做?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