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虎鎣”明起亮相国博 曾流散海外百余年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01-28 16:49:50 | 来源: 北京晚报 |
流散海外百余年的文物——圆明园青铜“虎鎣”,在中国文物部门的努力下,前不久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这件失而复得的珍宝将首次向国内公众展露真颜,明天下午,“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即将在国家博物馆开展。
据悉,本次展览是国博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展览,旨在全景式展现“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展览从器型、铭文、功能、纹饰、器座等多方面详细介绍对“虎鎣”的初步研究成果,对“虎鎣”从流失到回归的历史过程也将予以完整呈现。
国家博物馆专家介绍,“虎鎣”从造型、纹饰和铭文都可以看出典型的西周晚期特点,据此可以判断它的铸造年代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细观这件青铜“虎鎣”,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肩部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现已遗失。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通常,‘鎣’作为一种水器与盘相配合作为盥洗之用。目前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鎣’就是‘盉’的一种别称,或方言表述。”
记者了解到,去年3月,国家文物局得知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后,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方式,推动这件流失文物的返还工作。4月底,虎鎣的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去年11月23日,虎鎣安全抵达北京;12月11日,这件失而复得的青铜器正式入藏国博。本报讯(记者孙乐琪)
标签:
相关新闻
- 2019-01-25长城将尽可能按原状保护
- 2019-01-22圆明园受赠8件清代石刻:包含石座1件 石狮2只等文物
- 2019-01-21河南南阳市发现2000多年前“造币厂”
- 2019-01-08腊月到 故宫邀市民紫禁城里过大年
新闻推荐
- 竞争力领跑全球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近万亿元2025-09-26
- 4.8亿元补贴来了!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启动2025-09-26
- 香港再次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2025-09-26
- “精彩青岛我来了”两岸媒体青岛行 从服装智造到高铁装备 见证大陆硬核实力2025-09-26
- 跆拳为媒牵两岸 文脉共情聚同心——2025年海峡两岸青少年跆拳道公开赛侧记2025-09-26
- 四十载艺术积累 非遗传承人杨惠姗琉璃马新作在沪全球首发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