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生: 两岸城市交流有个前提不能忘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张文生
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的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对蔡英文当局内外政策的不满,尤其是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恶化了两岸关系,进而直接损害了台湾基层民众的利益。也因此,12月25日将正式就任高雄市长的韩国瑜在竞选中公开承认“九二共识”,喊出了“货出得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的口号。
当蓝营在“九合一”选举中赢得绝大多数台湾县市长席位后,“九二共识”和“两岸交流”成为岛内热词。国民党籍澎湖县长当选人赖峰伟是 “九合一”选举后第一位前来大陆交流的新科县市首长。他表示,他上任后,希望把澎湖打造成两岸转运中心,货物能进能出。此外,台湾“九合一”选举后两岸第一项城市交流活动——“台北─上海双城论坛”20日在台北开幕。本次“双城论坛”以“循环经济”为主题,上海代表团约135人赴台,创下历届人数最多的纪录。双方签署3项合作备忘录,包括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交流合作、台北市大同区与上海市嘉定区交流、两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交流。
笔者认为,我们当然欢迎包括商业往来在内的两岸交流重新恢复起来;我们也应当肯定,韩国瑜及其他县市长当选人敢于公开支持“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中的进步。国台办发言人此前明确回应,“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这表明,两岸城市交流是有前提的,并非是毫无条件的。
为什么要对这个前提予以重视?
首先,民进党直到现在仍反对两岸交流有政治前提。例如,民进党当局的“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就认为:“乐见各县市拼经济,但是拼经济,少谈一点政治。”“两岸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选举后俨然成为民进党内仅剩的“政治明星”的郑文灿也表示:“城市交流不应该有蓝绿的差别,城市交流也不应该预设政治前提。”这只能说明,民进党仍然没有正确把握两岸民意的变化,所谓“不要有政治前提”的说法,目的是把“否定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两岸城市交流的政治前提。这种顽固坚持“台独”路线的做法是无助于开启和促进两岸城市交流的。
其次,除了民进党的“台独”障碍,另一种倾向也是必须警惕的。即只谈城市交流、经贸交流,却把“九二共识”空心化的倾向。台湾一家报纸就曾经刊登过一篇评论,一边呼吁“让两岸城市交流吧”,一边又认为“什么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到底又是什么内涵?坦白说,不重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台湾社会确实有一些民众,他们搞不清楚“九二共识”的内涵,心中想的是:只要有钱赚,管它“九二共识”是什么。有的人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有的人甚至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一边一国”,真可谓是谬之千里。这也是为什么大陆必须把“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界定清楚的原因。
最后,历史的偏差应当引以为戒。在马英九当政时期,两岸交流日益开放,但是台湾民众的认同却日益疏离,最后走上了“反中反服贸”的极端道路。随着“九合一”选举体现出台湾民意的转向,两岸城市交流可能成为下一阶段两岸关系的重要主题,但是别忘了,民进党依然是台湾的当政者,依然牢牢控制着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路线,台湾当局依然否定“九二共识”。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两岸城市交流理当在拉近两岸民众的政治认同,共同反对“台独”,推进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城市交流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也不是只拼经济不谈政治的“两面性”交流。(作者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