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的现实困境与化解之道
作者 严语
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叠加效应,特别是蔡英文当局的执政无能,目前台湾青年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苦梦与迷茫、彷徨与无望,薪资常年停滞不前,失业率是全台平均失业率的三倍以上。未来台湾青年若想摆脱困境、走出泥潭,唯一的化解之道就是拓展视野、积极西进,早日分享中国大陆的发展机遇,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
台湾青年头顶“三座大山”
近年来,台湾青年面临着各色各样问题的困扰,包括由于外来投资较少缺乏跨境企业及高薪机会,服务业缺乏国际化竞争力水平等等,具体而言则表现在:
一是失业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劳工低薪是台湾各界议论的焦点议题,但这只是冰山下的一角,低薪表象下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深层问题,如劳资关系紧张、非典型雇佣趋增乃至于教育政策失衡等等,都与此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就业问题上,台湾青年一直是首当其冲,深受受害,成为台湾社会最为焦虑的群体之一。2005至2015年,台湾失业率由4.1%降至3.8%;在各年龄阶层中,失业率以20至24岁人群为最高,过去10年间由10.3%增加至12.6%,是整体平均失业率的3倍,25至29岁失业率也高达6.61%。台湾青年平均每年失业人数超过20万,占整体失业人数的45%左右。
二是薪资水平停滞不前。据台湾“主计总处”公布的资料显示,台湾30岁以下年轻人年均所得为44.08万新台币,倒退至2000年左右的水平;30至39岁的年均所得63万新台币,更倒退至2000年以前的水平。台湾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长期在低位徘徊,时隔16年后,去年才再次突破新台币2.8万元,但增幅较小(实际仅增长100元新台币左右),考虑到物价大幅上涨等导致的通货膨胀等因素在内,台湾大学生的毕业起薪未增反降。根据台湾1111人力银行发布的“青年创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台湾30岁以下的青年,1/3是低于平均收入的低薪族。
三是债务压力沉重不堪。台湾青年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台当局立法机构预算中心所制定的2018年总预算评估报告显示,台湾每个家庭年收入最高5%与最低5%的差距,从2006年的58倍逐年攀升至2009年的75倍,2014年则达到112倍,2017年的数据拒绝对外公布,估计更高。显然,台湾社会的贫富程度正在加剧分化,阶层固化进一步加重,上行通道基本阻塞,下行通道则是大幅敞开。在这种分化过程中,台湾青年自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容易被裹挟到社会的最底层。根据台湾yes123求职网调查,1/3的青年劳工是“月光族”,入不敷出,且有46%的青年劳工背负着沉重债务,包括学贷、信贷、车贷等等。曾经被誉为是“千禧一代”的青年人,最终沦落为“穷忙世代”。相关民调数据显示,在青年人当中,63.3%的受访者自认属于“贫穷阶级”,仅有3.7%的青年人认为自己“富有”。
蔡当局执政无能是造成青年困境的关键原因
台湾青年之所以困难重重,与台湾整个社会目前所处的艰难转型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台湾对资讯、通信和技术(ICT)产业过度依赖,1998年ICT产业占工业产出比重约为16%,2014年则猛升至42%,产业结构明显单一化。由此可见,台湾这20年来“押宝”的ICT产业竞争十分激烈,生产力虽有所增加,产品价格却猛跌50%。传统的制造业代工模式已经利润越来越低,而且在加速对外产业外移。除此之外,台湾在陈水扁时期不顾客观规律,大肆发展高等教育,直接导致“脑体倒挂”,受教育程度越高,失业率越高,在学校中学习钻研的知识在社会上根本无用武之地,目前台湾大学以上程度失业率高达4.5%。
最为重要的则是蔡英文当局的执政无能。到目前为止,台湾20至35岁的青年人口数量约为300万人。蔡英文在选举时的压倒性胜利及其上台,都离不开青年世代的集体支持。然而,台湾很多年轻人或“首投族”在2016大选时把票投给了蔡英文,但蔡英文上台后缺只顾照顾民进党,并未回报年轻人,反而当起了“东郭先生”,利用修改“劳基法”等手段对年轻人痛下杀手。蔡英文的很多政策都空洞无物,不着边际,不仅两岸关系倒退,所谓“新南向政策”也完全让民众无感,蔡英文当时提出的“青年好政”也变成了“青年无政”。青年发现被民进党利用了,利用完之后也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与诉求,问题不减反增,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反弹,普遍倒戈,对蔡英文的支持度大幅下滑,不满意度远高于满意度。
目前台湾年轻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蔡英文当局对此其实也心知肚明。2017年底,蔡英文在一次茶话会上专门表示,“我知道青年对新当局不满”,“如果年轻人还想听政府说几句话,我要告诉大家,2018年给行政团队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改善年轻人的低薪问题”。但目前台湾青年所面临的困境是全方位的,不是靠蔡英文嘴巴喊一喊就能解决的。如果蔡英文当局有能力破解这一问题,估计问题早已解决了。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蔡英文当局连卫生纸这种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都无法稳定,要想指望其解决青年人难题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而当蔡英文当局象征性性地抛出一些拉拢青年人的政策后,台湾青年并不买账,认可和回应度极低,普遍认为蔡当局是“头痛医脚、胡乱开药”。例如,蔡英文当局的“青年就业储蓄项目计划”就被批评是荒腔走板,毫无效应,至于“青年体验学习”计划则更惨,全台高中职学生只有18人申请,最后通过的报名者仅有5人。
走出“天然独”的意识形态误区
由于在现实利益方面无法为台湾青年解决任何问题,蔡英文当局只能依靠传统的意识形态伎俩来迷惑岛内青年。蔡英文在参加2016年“大选”期间抛出的“台湾青年已经是天然独”的说法即为其中之一。蔡英文对台湾青年的这种政治定位,显然是要去绑架台湾青年群体,将其被动划入到绿营阵营中来。事实上,这种奇谈怪论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是对台湾青年的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
首先,这是“天然毒”而非“天然独”。目前台湾的青年人多数是在李登辉、陈水扁时期成长起来的,在教育、文化方面受到当时执政者的“毒害”,是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文化独”与“教育独”而非“天然独”。所以如果说即使有部分青年在政治身份上出现了认同错位,那也是受绿营势力长期毒害的结果。
其次,“天然台”不等于“天然独”。当前台湾的青年人很多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在台湾出生的后代,这些人多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基本缺乏在大陆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意识里很多是认可自己是“台湾人”,拥有“台湾意识”,对于大陆的联系则显得比较遥远。这种对于台湾的意识更多是一种乡土意识,就像是大陆的一个四川人无论走到何处都不会忘记其家乡一样,所以“台湾意识”并不等于“台独意识”。
再次,台湾青年中存在着“天然赌”。由于台湾的发展空间有限,台湾经济成长已停滞多年,部分年轻人也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就会在两岸关系上做出错误的判断,误以为通过向民进党当局表忠心来获取现实利益,能够谋取“一官半职”,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就容易发表过激言论。
不过整体观察,现在台湾是年轻人的世代,他们要的是现实利益和长远发展,而不是利益勾结和政治挂帅。意识形态毕竟不能当饭吃,前途还需要自己来打拼。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天然独”的说法不过是蔡英文用来误导青年、骗取选票的一个口号而已,并不真实存在,反而会贻害四方。在逐渐认清蔡英文当局的真实面目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已经开始从大陆从寻找机会,重新规划生涯。据台湾相关民调显示,愿赴海外工作的20至29岁年轻人中,近6成想到大陆工作。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台湾青年到大陆来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融入到当地环境中来。加上中国大陆相继出台多项惠台政策,市场广阔等多项因素,中国大陆自然会成为台湾青年的首选。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逐渐增多,台湾青年人将会逐渐导正他们的身份认同,蔡英文“天然独”的说法也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