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互信的基础绝不是名词问题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8-12-28 11:12:22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北市长柯文哲在日前的台北上海双城论坛结束后,声称无论是“九二共识”或“两岸一家亲”,都已被标签化,应该想个新名词。“大华网络报”2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种说法是自降水准自贬格调了,竟然把两岸互信的基础,当作名词问题。
首先谈“九二共识”。这是1992年两岸授权管道海基、海协两会经过千锤百炼才达成的共识,不是什么这个名词或那个名词的选择。当年两岸因开始民间交流,海峡两岸都认为有开展制度化协商的必要,以维护两岸人民权益,从而必须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础。或许对台湾而言,只要协商而不要政治前提是最轻松的事,正如现在民进党当局主张两岸应进行不预设政治前提的协商。然而,此种可能性自始就不存在。
当年海协要求确认两岸协商不是两国协商,海基获得主管部门同意后提出方案,大陆也提出方案。在这些文件中,若问两岸“两会”有没有都主张国家统一?只要查阅文件即知,答案是有。若再问“两会”有没有都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也是有。此皆无从否认,除非不识字,所以“两会”在这两点上确有一致的说法。历史性的“汪辜会谈”以及2008年至2016年两会签署的23项协议,都是从“九二共识”产生的。
如果要换个名词来代替,除非比“九二共识”更加靠近“一中”原则及国家统一,否则绝对达不到维护两岸政治基础的目的。而现在台湾内部分歧甚于当年,民进党连求同存异的“九二共识”都拒绝接受,岂会更向“一中”原则或国家统一靠近?若两岸重新谈判双方的政治基础,会比当年得到更好的结果吗?尤其民进党“台独”动向明确,双方重谈只会造成台湾更加受到政治约束。政党及政治人物应该务实看待两岸关系,否则双方无法良性互动,对台湾有害无益。
再谈“两岸一家亲”。其重点在于先是“一家”才能“亲”,如果台湾执政者欲与大陆分家搞“台独”,大陆势必依《反分裂国家法》遏“独”,甚至以武阻“独”,台湾何须如此自寻战祸来袭?若两岸都基于同属中华民族、同受中华文化熏陶的理念,自许为一家人,共谋互利融合,就完全可以免除兵戎相见,何乐不为?
台湾居民98%皆为汉人,使用汉人姓氏,同于大陆居民最主要的汉民族。且台湾多数居民来自福建省的厦漳泉三地,讲闽南话,普遍祭拜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始祖炎帝、黄帝,也和大陆内地或沿海一样祟敬关公、妈祖。可见“两岸一家”是具有深刻底蕴的,绝非只是名词或标签而已。
“两岸一家亲”是从社会和感性的角度而言,“九二共识”是从政治和理性的角度来说,前者是两岸互信的社会基础,后者是政治基础,都至关紧要。当然也不是必须一字不变,重点是如何体现增进两岸互信,不是换个名词这么简单的问题。现在蔡英文当局既否定“九二共识”,又反对“两岸一家亲”,就会造成台湾在安全与发展上的危害,一点好处也没有。
相关新闻
- 2018-11-12台退役飞行员慕名观展 愿两岸早日建立军事安全互信
- 2017-12-26新党事件打击两岸互信 台当局陷入三重危机
- 2017-10-10台媒:两岸间不是语言文字问题 蔡当局毁了互信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