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大家一起拔萝卜”——台青大陆创投攻略篇

“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台湾年轻人,快来!”----虞慧芳(厦门市场台商协会副会长、台青创客家总经理);

 

“咱们中国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高莉蓁(中国国际金融理财师、台湾国际认证理财规划师,富鸿理财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认清自己,大步向前,美好的未来等着大家”----许炜昕(厦门掘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台湾创业家来大陆一定要细致入微、体贴入心,要在这边学习拥抱变化”----郭宏鸿(淘宝大学讲师、国家级青创基地宁波市鄞州红番薯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巾帼不让须眉,为了梦想我们永无止境”----法卓(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草帽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冬日鹭岛,风和日丽,海阔天空。12月5日刚刚闭幕的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上,中小企业合作及青年创业推动小组分论坛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两岸青年企业家及创业者们围绕“创新、融合、新梦想”主题,就如何更好地交流合作展开热议。两岸青创代表指出,中小企业和青年正成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主力”。近几年大陆各地陆续出台针对台湾青年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台青来大陆创业就业,不少台青已在大陆取得了亮眼成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峰会

 

12月3日至5日,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在美丽的厦门召开。(摄影 :何婧 )

 

对于事业已有起色的青年台商来说,今后可能要花更多时间思考如何深耕专业领域,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来突破创业瓶颈。而对于刚刚来大陆或者正准备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来说,这些前辈的创业经验和他们走过的路就成为了宝贵的财富,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创业应具备的心态

 

对于初到大陆的台青创业者,几位创业前辈都普通谈到了一个“稳”字。

 

法卓:《航海王》这部动漫剧伴随着我十几年的成长,一群年轻人为了梦想而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对我们青年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你自己心目中的海贼王,成为互联网大航海时代的赢家。创新就是面对现在而去改变未来的态度。你一定要去充分发挥你自己的长板,不要盲目地去追风,要深度地思考自己的优势到底在哪里,然后做好布局和规划。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法

 

天津草帽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卓在专题论坛现场向青年们传授经验。(摄影 :母曼晔)

 

虞慧芳:今年是大陆改革开放40年,很多台商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人。“九合一”选举以后,非常多的台湾企业现在要过来大陆“卡位”,因为以后台湾和大陆的经贸往来会更密切。对青年创业者来讲,现在应该是更好的时期。在座的青年我们一起发大财。我给创业者的意见是务实、不好高骛远。我建议在读大学的同学可以勇敢一点,无非就是实习,过来试一试,不管你以后在哪里工作,实习的经验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是刚刚大学毕业,我建议你先来大陆工作,然后想好了再开始。我们不建议大学毕业拿着父母亲的钱就来创业。不要说大陆各地现在都有补助我就来了,靠补助的企业是撑不住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营利模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月7日至8月13日,25位台湾学生聚首福州,“第二届极限60小时微电影PK赛”打响。两岸青年学子一起分工合作,以“好福趣”为主题,规定在60小时内写脚本、拍摄,并制作出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透过两岸青年不同视野,深入了解福州传统工艺之美。

 

8月7日至8月13日,25位台湾学生聚首福州,“第二届极限60小时微电影PK赛”打响。两岸青年学子一起分工合作,以“好福趣”为主题,规定在60小时内写脚本、拍摄,并制作出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透过两岸青年不同视野,深入了解福州传统工艺之美。(据资料图)

 

许炜昕:马步蹲得深才能跳得高。创业没有捷径。大陆市场大、机会多、优惠的政策非常地好,但创业初期稳扎稳打往目标迈进才是真正的捷径。我对于台青创业者的建议是多看多听多思考。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其实要先确认自己能做什么以及什么做不到。大陆市场是台湾的60倍以上,各行各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且各领域分工非常详细。放眼世界,大陆对于青年创业的初始环境真的是给予非常多的政策补助,但是自己的基本功要够硬,对于市场的调整应变以及专注的程度要足够。创业者要先了解自己创业项目的优劣势,不要对市场过于乐观。

 

高莉蓁:创业是艰难的,所有的困难都是磨炼,要有在冰里长出一朵花来的精神。当这个心态对了以后,企业家遇到任何的事情都挺得过去。企业家都有个特质:专注,因为只专注做一件事,所以他能从小做到大。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月5日举行的小组青创交流座谈会主题为“携手开创两岸青年在大陆的发展新契机”。这是座谈会现场,台青创客分享创业经验和建议。

 

12月5日举行的小组青创交流座谈会主题为“携手开创两岸青年在大陆的发展新契机”。这是座谈会现场,台青创客分享创业经验和建议。(摄影 :母曼晔)

 

 

学会融合接地气

 

谈到融合,接地气是几乎所有青创家们提到最多的词语。

 

郭宏鸿:大陆人和台湾人在讲话方式、思维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文化造成双方的差异。我来宁波的时候朋友跟我说,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接地气。接地气是什么?是把鞋子脱了站在草地上吗?其实不是。我会建议刚到大陆创业的台青搭着公车去吃全城的小吃,逛当地的菜市场,实际使用微信、支付宝,去接触到民众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感受,分析市场,你才有办法去决定你下一步要怎么样。许多台湾青年凭着在台湾的经验到大陆施展,“阵亡”的非常多。其实你花半年一年的时间来看市场、调整、站稳脚跟再去做,对企业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帮助。另外,我会建议,一是过来的商品要符合大陆这边的需求;二是从小地方做起,目标客户群更准确,做小而美,不要一开头就是全国市场,深耕好以后再往外扩展。

 

虞慧芳:放弃小确幸、融入大舞台。我们基地是两岸的团队在服务两地的青年,成就了好几对两岸的婚姻。我以为,对于来大陆的台湾青年,融入和接地气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说,融合是取长补短多合作。台湾的文创更加有底蕴、台湾的服务更加有温度、台湾的人才更加有活力。在资金方面,大陆政府在天使资金方面比台湾做得要好,我所在的厦门和上海各级政府都有天使资金在帮助新创企业。全国有76个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如果台青来创业可以优先选择基地,这些基地有便利的办公环境、完善的服务、成熟的运营模式,每年都会办创新创业大赛,还有配套的扶持基金。政府的营商环境更加法制化,服务也更加人性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月5日上午,台青创客、“台青创客家”总经理虞慧芳讲述大陆创业历程,分享经验和建议。新华网 肖和勇 摄

 

12月5日上午,台青创客、“台青创客家”总经理虞慧芳讲述大陆创业历程,分享经验和建议。(摄影:新华网 肖和勇)

 

许炜昕:创业之初,资源是有限的,要把所有火力集中在自己能掌控的事务上面。我公司在初期对大陆的税法不了解,以至于多交了好多税。新创公司接到业务固然开心,但我要提醒的是,税、账、法是非常重要、马虎不得的,我建议台湾青创者都要进入到两岸青创园区,园区对于政策、财务、税务、法务都会给予企业相当大的扶持以及及时解决问题。  

 

关于团队

 

法卓:创业过程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团队每个人的思想是否能够达成共识,是否能够寻觅到三观一致、志同道合的人快速连接到一起组建团队,形成思想上的共融,达到共同高度的认知是关键。

 

高莉蓁:创业就像拔萝卜。一只小兔子从一个小萝卜开始,慢慢慢慢拔出大萝卜。当他拔大萝卜的时候发现,糟糕,人不够了,怎么办?没关系,找人来,所以开始有了团队的概念。团队需要融合。我在大陆十年,我认为融合就像夫妻相处一样,有的一辈子相亲相爱,有的一辈子吵吵闹闹。在创业之前应该先要交朋友。重点考量我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团队,我认识的这批人适合不适合我往下走?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脚步是一致的,中间怎么吵吵闹闹都没有关系,就像邓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吧,总有一天会走到河的彼岸。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高

富鸿理财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莉蓁认为,团队的融合需要大家互相的理解和包容(摄影:母曼晔)

 

 

许炜昕:创业初期我们要找战友。大陆的小伙伴一般比较有狼性,敢冲敢闯;台湾的创业团队没有那么冲,但是想得比较多、比较务实一点,一步一个脚印规划得更好一点。一个团队如果有大陆伙伴又有台湾伙伴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融合体现在一个团队中就是互补,由大陆的伙伴先开头,由台湾的伙伴在后续的执行上作支持。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今年适逢大陆改革开放40周年,而大陆致力于为台商提供良好服务的政策取向一以贯之,对台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各项政策和服务只会越来越好。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台湾青年们,come on,baby!

台湾创业者谈大陆创业经历:“不来一定后悔”

2018-11-30

10日,第十届重庆·台湾周开幕。作为系列专场之一的“2018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研讨会”,邀请到大陆和台湾的创业者一起探讨两岸青年创业路径,共话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我想对还在观望大陆发展的台湾年轻人说一句:‘come on,baby’。现在不来大陆(发展),将来一定会后悔。”29日,台湾爱迪生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鸿吉在“2018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研讨会”上,以亲身经历向台湾青年发出“邀请函”。

 

当日,第十届重庆·台湾周开幕。作为系列专场之一的“2018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研讨会”,邀请到大陆和台湾的创业者一起探讨两岸青年创业路径,共话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拥有400多项专利、被称为“台湾爱迪生”的邓鸿吉虽然到大陆开办教育机构只有三年,但他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自己“感触很大”。

 

“现在的大陆早已今非昔比,无论基础设施还是经济,发展都非常快。”邓鸿吉说,另一方面,近年来台湾青年失业率较高,“经常有台湾年轻人问我,要不要来大陆(工作)?”

 

“为什么会讲‘come on,baby’这句话?这是我这三年在大陆创业的感觉——不来一定后悔。”邓鸿吉说,现在很多台湾年轻人还在犹豫和彷徨,不知道自己未来该怎么办。“我经常告诉他们,勇敢地踏出这一步,去大陆工作或者看一看,你会将有无法想象的收获。所以刚刚我会有感而发地说‘come on,baby’,也就是这个原因。”

 

“过往台湾青年就业的首选是欧美,第二是台湾当地,最后才是大陆。现在,对很多人来说,大陆已经超越欧美成为第一首选。”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副会长林子凯告诉中新网记者。

 

“从2015年开始,台湾的创业青年对到大陆创业就业的关注开始逐渐增长,现在很多台湾青年都有意愿想到大陆发展。”林子凯说,尤其是IT信息产业,很多台湾青年希望将自己研发的专利技术和好的产品,带到大陆进行合作。

 

在大陆创业已有13年的林子凯,对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提出了12字建议:接地气、选平台、看趋势、走创新。“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应该先定位好自己,了解大陆市场。因为大陆的竞争非常强,要选好平台和渠道,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林子凯说。(记者 韩璐)

展开全文

台青企业家:希望更多台青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2018-11-30

“‘一带一路’倡议将对两岸经济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能够深度参与其中,共享发展机遇。”重庆台协台青会主委、重庆好年代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光志在29日举行的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研讨会上表示。

 

此次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台企联青年团、台湾工商建研会青年团、台湾中小企业总会及北京、重庆等省市的100余名青年企业家代表,就青年创业新模式、创新创业新机遇等话题展开探讨。与会台湾创业代表表示,“一带一路”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希望更多台湾年轻人以此为契机到大陆闯出一片天地。

 

黄光志说,大陆拥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以及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为台湾年轻人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海外市场机遇也日益成为台湾青年创业者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

 

“经过三年的考察,我最终决定将大陆首个邓鸿吉创意发明基地设在重庆。”台湾爱迪生创意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邓鸿吉说,“我亲眼看到,大陆的西部地区正在崛起,‘一带一路’更是为西部成为开放前沿,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邓鸿吉说,重庆具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多种政策叠加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使重庆在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行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为创意发明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全国台企联副会长、台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子凯坦言,台湾80%的青年人有创业意愿,但是台湾岛内人才饱和,市场有限,发展机会较少。大陆经济发展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实施,吸引了青年台商的“西进”。

 

“今年3月,大陆推出31条惠台措施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生活、创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利于台湾年轻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林子凯说。

 

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叶力娜表示,大陆将会进一步创造条件,推动台湾企业到包括重庆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帮助台湾青年在大陆实习、就业、创业,希望台湾年轻人把握契机,到大陆施展抱负,共享发展机遇。

 

海峡两岸(重庆)青年创业研讨会是于29日开幕的第十届“重庆·台湾周”系列专场之一。本届“重庆·台湾周”以“两岸同心融合发展,渝台携手合作共赢”为主题,共策划了经贸活动、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等系列活动。(记者 耿鹏宇 赵宇飞)

展开全文

“台青筑梦齐鲁行”在济南启动

2018-11-29

为进一步增进台湾青年对山东的了解,搭建鲁台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鲁创业发展,“台青筑梦齐鲁行”活动28日在济南启动,来自台湾的30位青年将在山东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访交流。

 

当天,台湾青年参观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并与该校师生进行座谈交流。据校方有关人士介绍,该校发挥“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作用,定期举办体验式研习营,与台湾部分高校加强交流,互派学生参加学习体验活动。让台湾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医学术文化氛围,通过精心组织文化参访、名家讲座座谈等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该校还充分发挥在中医药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台湾学生来校就读,目前在校台湾学生超过100人。

 

第一次到访山东的台湾义守大学学士后中医学系教授李长殷告诉记者,通过参访感受到山东社会经济正高速发展,惠台政策也不断完善、细化。希望两岸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各自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方面的优势,加强交流学习,组团创业,共同为中华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青年是两岸的希望与未来,也是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尹晓民表示,两岸青年人要多交流、多沟通,消除误解、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尹晓民说,山东省政府十分重视鲁台青年的交流合作,该省出台的《关于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涉及促进鲁台经济合作、文教交流和支持台湾同胞在鲁学习生活等三个方面,逐步为台胞在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与山东居民同等的待遇。希望来自台湾的老师和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亲身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和独特的齐鲁文化,加深与大陆青年的交流,携手共谋发展。(中新社济南电 记者 梁犇)

展开全文

北京:做好港澳台居民就业创业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8-11-27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1271

 

北京市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就业创业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53号)、《关于为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通知》(人社厅函〔2018〕170号),向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下简称“有效身份证件”)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以下简称“港澳台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做好港澳台居民在本市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将在本市求职、就业、创业的港澳台居民纳入公共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港澳台居民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开业指导、就业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二、港澳台居民在本市实现就业且符合就业登记条件的,其就业登记与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合并办理,就业登记信息以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信息为准。其中,未持有本市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港澳台居民,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本人近期免冠2寸照片,到就近的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街镇社保所”)申请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港澳台居民在本市中止就业且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就近的街镇社保所提交《港澳台居民失业信息采集表》(附件)及失业登记有关材料,申请办理失业登记。未持有本市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可同时提交本人近期免冠2寸照片,申请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

 

四、办理了失业登记的港澳台居民,符合本市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就近的街镇社保所申请领取失业保险待遇。

 

五、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高度重视港澳台居民在本市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各级经办人员掌握文件规定,加强窗口作风建设,及时准确的向港澳台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同时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服务手段和内容,为港澳台居民在本市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六、本通知2018年12月1日起执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展开全文

惠台政策吸引台青大陆圆梦 “创二代”靠新技术获天使投资

2018-11-23

 

惠台政策吸引台青大陆圆梦 “创二代”靠新技术获天使投资

 

台青郭冠逸。(中国台湾网 马一娜 摄)

 

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是西部第一家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2017年5月12日,德阳弘益智电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成立了。“创二代”台青郭冠逸接受本网记者采访表示,“互联网很容易被模仿,沿海地区市场更饱和、竞争更激烈,这也是我们选择来到德阳的一个原因。”

 

离开家族生意 德阳实现梦想

 

郭冠逸当初到大陆发展,主要是家人要他到杭州接手家族生意,但他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郭冠逸在一次聚会活动中与朋友刘惠菁聊到了无线充电技术,他们都觉得“充电宝”、“充电线”已成为新的“城市垃圾”,而无线充电会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并希望能把这项技术带到大陆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就这样,当时四川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的环境及各项政策吸引了他们来德阳实现梦想。

 

郭冠逸介绍,弘益智电于2017年5月参加德阳创客大赛荣获二等奖殊荣,并在同年6月底与德阳阳光天使投资基金签署投资协议,成为目前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内唯一获得政府“天使投资”的青创公司。说到现在公司运营的情况,郭冠逸表示,公司运行的不错。“公司在德阳落地,在成都有办公室,在杭州有子公司,在广州深圳都有我们的设备在。”

 

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一直致力于打造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对台招商引资、两地青年交流的3大平台。“一个园区、双重服务、一套政策”的建设发展模式是创业园的亮点和特色。“园区提供3年免房租和免物管费。”郭冠逸表示,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为台湾青年来德阳创业提供了优惠。“创业项目经过认定后,可以领取创业补贴。”

 

惠台措施落地 吸引台青赴陆创业

 

2018年2月,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出台后,大陆十几个省(市)、地区推出细化落实措施。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台资企业数量最多、拥有涉台园区最多、投资额最大的省份。今年9月,四川省紧扣“31条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发布《关于促进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川台70条”)。措施共计70条,逐步为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在四川投资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要有勇气去跨出这一步。”郭冠逸表示,台湾市场太小,台湾青年不敢踏出来大陆创业的第一步。“31条政策的出台,可以吸引还在台湾的年轻人来到大陆创业。”郭冠逸说自己比较敢去做,“失败了会承受打击,但是还会爬起来。”

 

郭冠逸还和记者介绍了如今网上办理营业执照的便捷,“现在很方便,不需要备案,在网络上登记后,再把原件交到工商部门,一个礼拜营业执照就出来了,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居住证”便利台胞 落实同等待遇

 

9月1日,台湾居民居住证正式开放申领,符合条件的台湾同胞自愿申领居住证,并在居住地享受到与大陆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和便利。

 

郭冠逸为记者展示了自己新办理的台湾居民居住证,他表示,此前持有的台胞证只有8位号码,还是会造成些许不便。“一些酒店只接待大陆居民,拿着台胞证不能入住大陆酒店”,“坐高铁也不能直接在自助取票机上取票,需要到窗口去排队”,如今有了居住证,住宿不会再受限,自助购票也更加便捷。( 中国台湾网11月23日德阳讯 记者 马一娜)

展开全文

台生与陆生:虽在不同地方成长 回忆却惊人相似

2018-11-22

台湾《旺报》21日刊登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学生许哲玮的文章称,台湾与大陆,一起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读着相同的古文,考着同样的历史,虽然成长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回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台生与陆生:虽在不同地方成长 回忆却惊人相似

 

台湾学生与大陆交换生的一次大稻埕小旅行。(图:台湾《旺报》/许哲玮 提供)

 

文章摘编如下:

 

飞机起飞,滑过天际,在湛蓝的天上留下白白的痕迹,像是一声绵长的再见,对着地面仰望的人们道别,此去一别,不知下次相见时隔几年,也许我们能透过手机屏幕了解对方的生活,但是一起走在校园、走过台北大小街道的快乐,却不是一个小小的屏幕可以带来的。

 

大学第一年,我像是个留守的人,驻扎在台湾一所小小的大学,每个学期迎接刚到台湾的交换生,一学期后,挥挥手,送走他们。

 

这样的循环,让我习惯听见飞机飞过的声音时,抬头望向天空,想着每一个从我生命经过的大陆学生(陆生),如今他们在对岸是否过得安好,在繁忙的大城市里会不会怀念在台湾的悠闲生活?

 

与大陆的缘起,不是教科书里的文字,而是一个秋意正浓的午后,点开一段偶像团体的视频,无意间误闯了大陆的演艺圈,开启了我的新视野。随着偶像们参加的节目越来越多,我慢慢涉猎大陆的综艺节目、戏剧、实境秀,其中实境秀打开了我对大陆的好奇。

 

实境秀开启新视野

 

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悠闲自在的乡村;东北爷们的耿直,南方男孩的暖心;上一代人的筚路蓝缕,这一代人的更上层楼,实境秀里的每一幕,都是大陆生活的微观。

 

我从中看见了大江南北养出了不同性情与视野的人,看见了大陆神速的进步,是上一辈人辛苦打拼,与这一代人珍惜并努力延续而来的。

 

透过网络影片,我了解到了不同样貌的大陆。而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想要真实拥有大陆朋友的渴望逐渐膨胀,我想要透过自己的经验,去认识更多的大陆文化,去了解大陆人眼中的祖国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将大学要去大陆交换列入了我的生涯规划,而在大学第一年里,透过社团,我遇见了你们,一群性情不同却相合的朋友。

 

我的学测、你的高考

 

台湾与大陆,一起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读着相同的古文,考着同样的历史,虽然成长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回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的会考,你的中考;我的学测,你的高考,在捷运(地铁)上我们笑谈着那些年备考的日子,被试卷题本追着跑的青葱岁月,每天天亮便坐在书桌前,浮沉在书海之中,啃食书里的字句,恨不得有记忆吐司,将书中知识全都刻在脑海里。

 

准备考试的过程充实却无聊,当谈起那段时间的乐趣,最大的莫过于品尝美食,你们谈起巷子里的串,超市里的辣条辣片,再说起火锅底料,牛蛙兔头等各种奇异的食物;我说起夜市里的鸡蛋糕、米血糕、香鸡排,母校旁的臭豆腐和土虱。

 

在你们看来,台湾的食物太过于甜腻,即使是咸食依旧带有独特的甜味,而于我来说,大陆的食材有些口味则太咸太辣。我们分析着两岸食物的差异,赞扬着自己家乡的美食,并且相约下次拜访彼此时,要带对方挑战不同的铜板小吃。

 

曾看到节目上说,世界两大美食之国是中国与法国,很庆幸我们生活在美食帝国,让我们在通勤的时间里,用各式美食填满我们的时光。

 

台北捷运、大陆火车

 

你们来台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走过许多地方,平时在我眼中平凡无奇的风景,因为你们的加入而有了不同,透过外地人的眼睛认识台湾,会看见许多惊奇之处。

 

你说,台北的捷运有许多人性化的设计,例如站名一次显示三个,可以让乘客清楚的知道上一站和下一站是什么,不至于眼花撩乱,信息也够明确。也说,捷运进站时的音乐,每每响起时对你来说都是一种乐音,像是圣诞节时响起的欢乐颂,是对每个乘客的一种祝福,甚至连捷运站中的艺术品都被你称赞了许久。

 

在你的眼里,我看见了平凡捷运的不平凡之处,尔后步行于其中,我总会想起你对于捷运的赞美,忍不住嘴角上扬。

 

也想起谈论捷运过程中,一旁的她对于大陆硬坐、硬卧、软卧的经验分享,台湾只是个小岛,乘坐十几小时的火车对于我们来说是壮举,你们却是日常。听起车厢里发生的趣事,遇见不同的人,在短短的时间里成为几日室友,这些新奇的事情,你们答应我,当我去交换时,要一一带我去实现。

 

我带着你们漫步傍晚的大稻埕,骑车游过关渡淡水,当夕阳西下,我们几人之间静谧无声,倾耳聆听周围的嘈杂,共同享受这份悠闲时光。

 

你们感谢我带你们走过只有台湾人才知道的午后景点,我却想谢谢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走在这些街道,从台湾的日常里找出与大陆的不同与我分享。

 

一个学期的时间很短暂,在离别之际,我们没有哭泣,只是挥挥手,相约在大陆。你们等着我去大陆交换,去旅游,所以只要有关两岸的活动,都会告知我,希望大家再次相聚的时间,能提前一些。

 

偶尔走在街头,看见我的偶像的照片,你们总会驻足,拍下来私信给我,虽然没有在同一片土地上,但是我们都活在彼此的生活中。

 

渴望去大陆求学

 

对于大陆,我从陌生到逐渐熟悉。慢慢跳脱影视圈的不真实,进入了现实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大陆朋友,在你们的身上,我看见了大陆学生的求知欲和那份勤勤恳恳,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台湾的热情。

 

因为你们的善良,让我对于想到大陆求学和工作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站在同一片土地上,在繁忙的城市里忙碌着,偶得空闲,去吃吃你们口中的烤串。(中新网11月21日电)

展开全文

台湾民众看大陆:两岸无法切割 应放开心胸接纳对方

2018-11-23

台湾《旺报》23日刊登署名吕三的台湾民众文章称,在血缘、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交叠说明了两岸本就无法完全的切割,呼吁民众放开心胸,从根本接纳对方。(中新网11月23日电 )

 

文章摘编如下:

 

自2012年以来,往返两岸似乎已然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差别之处可能仅在于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所居住的城市而已。虽然每次的目的都有所不同,但总是能让我对于下一个“旅行”的地点感到无比的期待。

 

大陆与台湾之间存在着一种既模糊又熟悉的连结性,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历史、文化所产生的关系,都能从细枝末节的地方看出彼此共同的足迹以及无法切割的情感。

 

对我来说,以往的大陆似乎只存在教科书上,无论是长江黄河的文化孕育、地形塑造的自然奇景,又或者是对日抗战下的义愤填膺,仅能透过字里行间或相关图片的二次描绘,让自己进入那个“未知”的领域,所呈现的感觉似乎那么远,却又触手可及。

 

首次踏上大陆,重庆火锅的艳红伴随着辛香料的刺鼻,呈现与台湾食物截然不同的气味,一动筷子,舌尖上传来阵阵的辣味,那种辣并非辣椒所带来的刺激,而是另一种恍然的成瘾感。

 

随后,经过了几个城市、乡村,西双版纳的纯朴、广州的小蛮腰、天安门广场的肃然起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哈尔滨的“不冻冰棍”、“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湖畔、凤凰古城、上海的十里洋场,都让我有着不同的感受,仿佛同一片土地上有着穿越剧般的跳跃感。前一个月仍在充满现代感的商场,下一个月却又回到弄堂,如此具有冲突的美感,虽然仍需习惯场景变换的速度,但对于我而言,却也是另一番滋味。

 

即使两岸关系时而严峻、时而和缓,但我想双方于历史上所建立的血脉关联却也是难以切割的。仍然记得,在一场两岸学者的交流会上,双方对于彼此呈现出的亲切感确实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型态。在该场会议上,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学者,都期盼借着更多的交流、参访,了解双方学术研究、社会型态,或是食物、文学或同或异的特殊性,都希望能借此增进两岸民间的情感。

 

总地来说,现今两岸无论在经济还是社会上的重叠性极高。在台湾,随手转开电视便可看到台湾艺人担任大陆综艺节目的“导师”或者参加实境真人秀的演出。走在台湾街上时,大陆艺人的歌声随风飘散在空气中。这种连结是能够切断的吗?我想:并不可能。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距离急剧缩小,更遑论两岸间仅隔着台湾海峡,在血缘、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交叠其实更说明了双方本就无法完全的切割,而是应该从一个广阔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现实。两岸的交流绝对不限于政治层面,而是社会上发自内心的紧密结合。既然如此,吾辈是否应该放开心胸,从根本接纳对方呢?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