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融合是民意:从港台两场选举结果看民心走向

28日,香港《大公报》发表署名为龚之平的评论文章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貌似巧合的事件,背后却有着历史逻辑,折射出人心向背。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上周六,喧嚣半年之久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落幕,在民进党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大本营”高雄市,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成功当选市长,且选票超出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13万票,被民进党灌了20年“迷魂汤”的高雄市民,被韩国瑜“高雄又老又穷”等政见惊醒了。有“空心菜”称号的蔡英文,只能黯然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

 

上周日,香港九龙西区补选立法会议员结果揭晓,以主打“民生最优先,政治放一边”为政纲主题的陈凯欣胜出,这位“政治素人”以106457票赢得了民意支持,得票率达49.52%,善于玩弄政治手法的“政坛老手”李卓人落得惨败而归。

 

港台两场选举折射出民心走向。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民众都希望政党及政治人物聚焦发展经济、优先改善民生,而不是搞对抗、闹分裂。古语云:“善弈者谋势”。综观今日之中国,港澳台与大陆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是最大民意!香港和台湾唯有看清大势、与内地融合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全球化遭遇波折,但不可逆转

 

说“经济融合”,须先看天下大势。

 

本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众所周知,眼下,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作为第一经济体的美国接二连三地“退群”,接连发起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但这只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插曲”,不是趋势。因为,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各国产业“大而全”、“大而杂”,使各国的相对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生产要素能够实现最佳组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更加丰富、且价廉物美的商品,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而今天的世界,信息和交通条件前所未有的发达,完全可以满足经济全球化的所需的条件。那么,人们还有什么理由“关起门来过日子”呢?全球化不可逆转。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香港、台湾的产业都是全球产业链当中的一环,无论某些政客如何“嘴硬”,终究摆脱不了这个大背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一个地方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香港是祖国的“东方之珠”,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港、台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谋发展,就必须敞开胸怀、张开臂膀,而不是向某些经济体那样以“优先论”排斥别人,只顾自己。

 

内地经济面临挑战,但总体向好

 

说“经济融合”,绕不开中国内地。中国经济如何?

 

习近平主席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习主席的“大海论”赢得了与会各国人士的强烈共鸣,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普遍看好。

 

事实也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实力、活力、潜力和韧性。今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遭受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大盘稳定。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可以坦言,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一些领域风险挑战增大。但中国经济“三个没有变”主导和影响着大局: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这意味着了中国经济航船依然乘风破浪、奋力前行,依然可以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依然是各经济体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香港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内地的3%,台湾的经济总量则相当于大陆的12%;而且香港、台湾作为较小的经济体,产业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在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香港和台湾如何选择呢?蔡英文当局倒是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她宣扬所谓“新南向战略”,而她选择的那些国家几乎全都在加强对华经济合作。台湾的经济发展根本脱离不开大陆,蔡英文当局却一个劲地要挣脱、要走远,结果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港台搭乘“中国快车”,则可持续发展

 

说“经济融合”,要聚焦民心民意。

 

我们先看“韩流”。高雄的民众抛弃了民进党,把选票投给了自称“卖菜郎”的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这是长期受民进党“台独”理念蛊惑的高雄民众大梦初醒后的强烈反弹。由于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使得台湾南部与大陆方面的交流不畅。高雄民众终于醒悟。不能说“卖菜郎”多么有才,而是高雄的民心走向发生了改变,民众希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不是与大陆搞对抗。

 

我们再看“欣风”。香港九龙西的选民选举了“阿欣”陈凯欣,同样是因为她关心经济民生,而不是玩政治。“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与祖国内地是同进步、共繁荣的关系,不是搞对抗、闹分裂的关系。香港市民深切地感受到,中央真心全力支持香港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比如:出台便利香港居民赴内地工作学习居住的新政,解决科研资金“过河”,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支持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等。这些政策的正面效益,或立竿见影,或利及长远,都是香港在其他任何地方难以获得的。“欣风”展翅的是明媚前景。

 

放眼未来,香港、台湾搭乘“中国快车”,则可持续发展。中国内地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完备的产业体系、13亿多人的超级市场、虽然放缓但仍让人羡慕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日渐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试问:香港、台湾还能找到比中国内地更合适的经济合作伙伴吗?

 

政治活动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种反应。融合发展,对于香港来说,更是机会满满。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今年三月在港公开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时就直指要害,他说:“新时代改革开放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时代机遇和战略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战略支撑和重要平台,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创建‘新优势、新中心’提供了不竭动力。”斯言中肯,言犹在耳!香港社会各界应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站位,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