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保生文化”交流连民心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8-10-08 10:33:21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保生文化”一直是两岸民间尤其闽台交流的热门话题。日前,世界保生大帝庙宇联合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戊戌年秋祭大典,于台中大甲区泽安宫举行,两岸三地近200家庙宇、3000人共同参加活动。台湾庙宇执事人员指出,两岸保生大帝信仰同宗同源,未来每年都要联谊,维系这份血缘情缘。
追思先祖 祈愿平安
世界保生大帝庙宇联合会于今年1月成立,两岸及港澳、东南亚地区共400多家庙宇加入,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保生大帝信仰联合组织,总会长为台湾台南学甲慈济宫董事长王文宗。大陆厦门青礁、漳州白礁、泉州花桥等3大保生大帝祖庙并列为荣誉总会长,此次也都派员前来。
保生大帝的原型乃是北宋年间一位民间医者,本名吴夲,生于福建。他医术高超、品德高尚,深受乡民爱戴。去世之后,闽南乡民在吴夲家乡漳州白礁村为其立祠塑像,尊为“医神”“吴真人”,后世朝廷敕封为“大道公”“保生大帝”。历代帝王多为其追赐封号、扩建庙宇,保生文化从闽南逐渐传开,明清之时传到台湾。
台南学甲慈济宫是一座有着357年历史的古庙,其所供奉的保生大帝像已有800余年历史。王文宗向记者介绍,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民众将神像从福建白礁慈济宫请出,随军渡海至台南,立庙祭拜,自此保生文化在台湾落地生根。
王文宗说,早期台湾自然条件恶劣,瘴气四起,从福建渡海来台垦荒的先民既遭瘟疫疾病之害,又要忍思乡之苦,保生大帝便成了他们在困难环境中的精神寄托。
如今,台湾各地民众仍然年年举行各类保生文化祭祀活动,既是祈愿健康平安,也是感念从大陆来的先民们为台湾早期开发作出的巨大贡献。
血浓于水 割舍不断
保生大帝以医德医术为后世景仰,被视为中医在台湾的象征。庙宇里常有供信众占卜的掷签,台湾各地保生大帝庙里的签,有不少就是药签。今年的秋祭大典活动中,一项重头戏便是请两岸和港澳的专家举行中医讲座,科普中医知识,传播中华文化。
作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民间信仰之一,保生大帝祭祀活动还承载了大量闽南地区传统习俗,如“放火狮”“布袋戏”“过火”等。本次秋祭大典也举行了精彩的传统习俗表演,各式阵头绵延数公里长,鞭炮声不绝于耳,街道因此非常热闹。
在秋祭大典现场,记者遇到台中大甲泽安宫的理事长薛秋雄。他说,他的祖先从福建而来,自己是台湾第四代。他告诉记者,大甲泽安宫已有195年历史,保生文化深入大甲地区民心。这回主办会员大会暨秋祭大典,让他看到很多两岸的新老朋友,极为高兴,这种血浓于水、香火传承不分彼此的亲缘,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断的。
交流热络 亲缘愈厚
“秋祭大典是保生文化的重要部分,适逢第二次会员大会召开,两岸及港澳地区庙宇热烈响应,见证了保生大帝慈悲仁爱的精神。”王文宗相信,两岸血浓于水,血缘亲缘不会断绝,未来会员大会还将继续,这样的联谊能让两岸亲缘愈加深厚。
来自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的诗浦慈济宫主任严福林告诉记者,两岸保生大帝慈济宫交往频繁,很高兴能获邀来台湾参加会员大会,这回诗浦派了9人前来,晋江宝来庵、厦门市青龙宫等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也都有派员全程参加,合计有20家大陆宫庙与会。
厦门市林后青龙宫理事长陈世明说:“保生慈济文化是我们闽南以及台湾地区共同信仰的民间文化,两岸之间关于保生文化的交流不断,还建立了秋祭大典这样的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两岸之间的联系互相交流、增进友谊,使保生慈济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报台中大甲电)
相关新闻
- 2018-08-15赏名山大川访朱子故里 两岸学生文化之旅建起联络纽带
- 2018-06-27以志为媒 两岸同心——《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在台首发
- 2018-05-18探访千年古刹三平寺 闽台文化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