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守底线大胆闯 中国加大自贸区改革
|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8-09-30 09:31:59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 |

最近,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6份文件。其中,《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颇为抢眼。虽然这份文件中的具体若干措施尚未公布,但它已向外界透露出四大信息。
首先,中国在落实中共十九大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方面已制定出政策工具。这意味着中国在迎来改革开放40年之际,仍不忘初心,继续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接着一项推动改革开放。
其次,由于“若干措施”是事关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新举措,可预期的是,中国上海、广东、天津、福建、海南等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将率先落地中央的若干措施,助力这些自贸区在政策环境、资源、制度、市场等方面制订出台有竞争力的方案,并直接推动当地营商环境、对外开放的发展。
第三,鉴于自贸试验区包含着高水平双向开放基因,它们既对接国际市场、资本、技术,也传导国内市场,将有利、有力地整体提升中国对外开放和拥抱世界的能力。换句话说,自贸试验区在获得更大程度的授权去探索、去试验、去闯关后,其积累获得的改革经验、开放红利将福泽全国,惠及世界。

那么,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将如何创新?政府又将给予怎样的支持呢?很显然,这将围绕自贸试验区发展竞争力去设计,围绕服务引导全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来谋划。一句话,就是要更深入地融入世界、更加高水平地拥抱世界经济。这其中,建设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
营商环境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中外相互适应的复杂系统。就国际贸易而言,打造营商环境,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降低交易成本,就是要让企业和个人少跑路、少花钱、少磨嘴皮、少重新学习适应。

过去几年,中国各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不少好的做法,并逐步在全国推广。这其中包括引进联合国关于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理念,形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将涉及海事、海关等部门的事项和信息通过电子化,在一个窗口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成本。在知识产权、人才、土地使用等方面,各自贸区也不断创新,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第四,守住底线、加大授权开放。中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状况地域差异大,一个试验区的经验不足以覆盖全国。设立自贸试验区,中国就是希望通过它们在经贸领域改革探索,最终带动全国经济高水平开放发展。因此,自贸区的创新试验是有底线的,这就是不能触碰和逾越国家经济安全。在此基础上,中国支持各自贸试验区坚持各自的特色定位,“在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人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等方面”,加大改革授权,加大开放力度。这也预示着自贸区新一轮改革有了重点放权范围,力度或许前所未有。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