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湾经验助大陆社区营造 台胞周芷茹乐当两岸文化“摆渡人”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8-09-20 10:03:33 | 来源: 新华网 |
“乡愁是深烙于心的一种情感,它承载着每个人对家乡的记忆和思念,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来自台湾的周芷茹说。
1972年,周芷茹出生于高雄。17岁时,她随父亲回浙江老家探亲,那是她第一次来大陆。“当时回浙江要从厦门转机,我们在厦门停留了两天,当地的红砖建筑、闽南小吃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城市不大,也算不上繁华,却让我觉得很亲切、舒服。”她说。
少年时期的周芷茹不曾想到,自己今后的人生会与厦门再次产生交集。2005年,周芷茹故地重游,这次她是以台南市文化协会秘书长的身份造访厦门。“闽南地区和台湾语言相通,有相同文化根基,两地文化交流要靠两岸共同努力来推动,我非常乐意成为其中一条纽带。”她说。
此后十年间,周芷茹频繁穿梭于闽台两地,高峰时一年往返30次。每次来厦门,她都会带来一些新的文化交流项目和想法。2015年,海峡两岸社区营造工作坊在厦门成立,工作坊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社区营造为主,聘请台湾专业管理团队入驻,借助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和经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作为工作坊主任,周芷茹甫一上任便参与了沙坡尾社区营造项目。
“当时的沙坡尾还是一个原生态渔村,走在路上可听见渔民叫卖声,乡土气息浓厚。”周芷茹说,几百年来沙坡尾承载着一代代厦门人的生息,见证了厦门港口变迁历程,虽洗尽铅华,但沉淀下来的渔港文化不应被忘记。
周芷茹走遍沙坡尾的每个角落,挖掘在地元素,在尽可能保留原始风貌基础上,活化古渔村的记忆。改造房屋,修复戏台,举办各种形式文化活动……在周芷茹及团队努力下,沙坡尾以全新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逐渐成为厦门一处新旅游地标。
2016年起,周芷茹投入中华街道社区营造工程中。她前后花了近1年时间盘点街区内所有不可移动文物和建筑,并按照时间、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把点上的文物串联成线,最终设计出三条游览线路。
“目前已培训了40名厦门本地业余讲解员,每周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年龄阶段。”周芷茹说,“文化传承是地方再生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事情,每一位基层民众都应有这个意识,并参与其中,只有认同和保护地方文化,才能构建文化自信。”
如今,周芷茹一年中有一半时间都在大陆。除了厦门以外,她还参与了泉州的社区营造项目。“希望能唤起大家的‘乡愁’,让传统文化保留下来,这是社区营造的一个方向。”她说,“两岸拥有相同历史文脉,两岸同胞应当共同来守护。”新华社福州9月19日电(记者宓盈婷、付敏)
相关新闻
- 2018-09-19首批30名上海市常住台胞获颁台湾居民居住证
- 2018-09-18台胞台商热议陕西惠台“60条”:期盼落实、共享机遇
- 2018-09-17在榕台胞“迎中秋”联谊:“在大陆挺好的”
- 2018-09-13江苏出台“惠台”76条实施意见 助台胞享受同等待遇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