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边境达曼人迎接新生活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08-07 10:39:47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39岁的达娃是达曼人,她双手满是少年时帮人收割青稞留下的伤痕。“我出生在吉隆沟,父亲是一位铁匠。”达娃笑着说,从前,达曼成年人的经历几乎一样:以打铁营生,居无定所,过着无国籍、无户口、无土地、无房子的“四无”生活。幸运的是,早在2005年,达曼人的苦难都随着入籍中国而结束了。
达曼,藏语意为“骑兵的后裔”。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达曼自然村是他们的聚居地。传说达曼人的先辈是廓尔喀人,因战争失败而滞留边境,从中国清代开始,他们一直游走于中国与尼泊尔、印度的边境区域。高挺的鼻梁、深陷的眼窝是达曼人显著的外貌特征。
“我小时候帮别人收割青稞,人家嫌我年龄小。”达娃说,在2005年之前,她一直住在雇主家。而一家人仅有的财物便是一套打铁的器材和一口锅、几个碗。
达曼人印象最深刻的年份是2003年至2005年。“2003年,我们接到通知,说可以入中国籍。”达娃回忆说,2005年夏天,47户、170位流浪了一生的达曼人集中领取了中国户籍,住进了西藏官方投资147万元(人民币,下同)修建的达曼新村。他们每个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我记得入住那天吉隆沟阳光明媚,我们都换上了新衣服,傍晚我在新家的厨房里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如今,达娃已连续两届当选为日喀则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的爱人在吉隆镇做零工,三个孩子都在接受教育。其中大儿子达瓦多吉于2017年考上了湖北省的一所大学,这也是达曼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学生。
达曼村干部顿珠认为,达曼人命运的改变是得益于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附近的吉隆口岸是中国一级陆路通商口岸,连接中国与尼泊尔的热索大桥最早是木板桥,1979年中尼双方联合修建成了钢索桥。”顿珠说,如今第三代热索大桥是水泥桥。他说,是改革开放使吉隆越来越好。
2011年,达曼村受地震影响,房屋损毁严重,西藏官方当年再次投入564万元对达曼村实施重建,同时还为村民分配了牲畜、温室大棚以及家具等。
“2017年,达曼村人均收入达7000余元,全村58户、190人和吉隆县一起实现了脱贫。”顿珠说,村民主要收入为政策收入和各自的工作收入。如今,达曼人不但衣食无忧,而且政府正在为村民建设铁器加工合作社,力求使达曼铁器专业化运营。
73岁的江措是达曼村最年长的老者,他回忆说,打铁生活十分艰苦,2005年加入中国国籍后,他便没再打铁了。江措老人有一个儿子,在当地一养殖场工作,月薪3000元,享受社保、医保等一系列福利政策,他已经摆脱了祖辈“铁匠”的身份。
达曼村村民普琼说,之前他们没有国籍和身份证,无法去吉隆沟以外的地方,很多达曼人不知道喜马拉雅山区以外是怎样的。如今,达曼村在外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普琼听说了孩子们的讲述,他也想带着爱人央宗去日喀则市或者更远的地方看看。
中新社记者告诉普琼,日喀则到拉萨在2014年已经通了火车,坐火车去拉萨也许是不错的选择。普琼笑着说,那今年要试乘一次火车,坐着火车去拉萨。(作者 江飞波)
相关新闻
- 2018-08-07长江经济带纳入环保重点区域
- 2018-08-07为了“一岸翠绿”——江西九江生态修复百里长江
- 2018-08-07不到50万户籍人口的县级市,汇聚了1600多家外国企业!究竟有啥魅力?
- 2018-08-06库布其: 风沙变风景 沙子变金子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