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爸爸”一年盈利5000万秘方:靠质量和流量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6-19 10:23:30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常爸”,是黄任这几年的新名字。
3年前,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黄任从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资银行辞职,创立“常青藤爸爸”公众号,投身学前教育行业。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这样的转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为了陪伴孩子成长,二是商业嗅觉。
这个公众号目前已形成电商、内容付费、出版物和启蒙体系课为主的创业项目,2017年盈利5000万元。
陪孩子成长是他创业的“导火线”
黄任曾经是一名每天西装革履、出入于各种谈判场合的“投行金领”。如今,当记者在位于北京银河SOHO的一间办公室见到他时,他身穿棉质T恤和室内拖鞋,周围放满了儿童英文书籍,整个人十分放松。
想陪伴孩子成长是黄任创业的“导火线”。他在投资银行主要做公司的上市和并购工作,时间围着客户转,出差更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我去香港出差一个月,回来之后,7个多月的孩子已经不认识我了。我想去抱抱孩子,孩子嚎啕大哭。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黄任说。
他开始抽出时间陪孩子,每天都会陪孩子散步,交流。希望多陪陪孩子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黄任萌生了辞职做育儿教育的想法。
黄任是一个较真的爸爸。他买了很多所谓育儿专家的育儿经,给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然而,他很快发现了育儿市场上的缺陷和乱象。
他回忆,一本很有名的育儿专家写的书中提到,“3岁前的孩子不能学习外语”。起初,黄任对于这本“权威书籍”的内容深信不疑,但在美国看到了相关学术研究中完全不同的论述后,他才发现,国外的育儿知识书籍里有大量的论文引用和数据支撑。
这让黄任感到气愤,“一本书出版10万册,里面一些拍脑袋的结论,不知道会影响多少人!”
意识到国内市场上启蒙教育内容良莠不齐,优质原创内容极度稀缺的痛点,黄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从投行转战教育领域,黄任认为这完全符合商业逻辑,“我是个理工男,拿出科学研究的劲头儿去调查探索,我就想做这个事情,解决这个痛点。”
从冒出来想法到辞职创业,他只用了两个月,“我没有经验和资源,就找到了李开复,没想到他很支持,投了一笔钱作为启动资金。”
“当时就是觉得我可以做得成,就是很朴素的自信,也没有想过会失败,很自大地说一句,哪怕失败了我也不怕找不到工作。”黄任说。
成功靠“两个量”——质量和流量
2015年6月1日,“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始运营,针对在育儿过程中的体会,黄任组建了内容研发团队。这个公号一开始主要以内容创业为主,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推荐优质的教育资源。渐渐地,黄任被粉丝称为“常爸”。目前,“常青藤爸爸”拥有百万粉丝群。
在市场竞争中,黄任认为,自己能够闯出一片天,首先得益于不一样的启蒙教育理念。他举例两个词的区别:“‘习得’和‘学得’有什么不一样呢?‘习得’是无意识的学习。在美国,没有哪个妈妈会对孩子说复数要加s,也很少告诉他们要区分he和she,这些都是自己慢慢就知道的。‘学得’是有意识地学习,孩子来学习‘他是he,她是she’,就是为了记忆。‘习得’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负担,就是提倡孩子在儿歌、绘本里快乐地学习。”
在黄任的办公室中,摞放着他通读研究过的数百本英语学习绘本,“我们主打的英语启蒙方法,就是我在教育儿子的实践中结合很多外国先进教育理念得出的。所以我很有底气。”他说。
面对现在以线下课程为主流培训方式的早教市场,从微信公号起家的黄任坚持线上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他看来,做线上教育不仅在于赢得更大的用户数量,还在于现在公司主营的是知识付费板块,“现在核心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知家庭。因为这些群体很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愿意为知识埋单。”
黄任获得了知识付费的红利,“去年盈利5000万元左右,今年预期是1.5亿元。App的付费用户有4.5万人左右。”
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黄任认为,就是靠了两个“量”——质量和流量。他说:“两手都要硬。质量是立身之本,有好的东西就有了市场。流量也很重要,就是要做好营销宣传。”
黄任表示,“常青藤爸爸”有独特的运营模式,这是他通过微信公号创业成功的秘诀之一。“我们平台上有很多忠实粉丝都是高知父母,他们本身就是自己的小圈子里的意见领袖。我们发布这些课程后,会邀请这些‘意见领袖’来推广课程。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不用开口说,他们认可内容就已经在推了。”
“这些‘意见领袖’看到好的东西特别愿意分享,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有良好的口碑。不好的东西,你给他再多的钱,他也不会帮你去推,好的东西你不给他钱,他也愿意去分享。我们坚持做好的产品,也会鼓励这些意见领袖帮我们推广,这是我们的秘诀。”黄任说。
“无论多么国际化,也不能丢掉我们的传统文化。”目前,黄任不断扩展内容,从最初的英语启蒙扩展到国学。今年年初,出版了《教孩子唱学最美古诗词》。在今年4月,和“诸葛学堂”合作,推出了60堂精讲诗词课程。此外,“常青藤爸爸”还在研发音乐、体育类的线上课程,努力拓展三四线城市业务。(实习生 张修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相关新闻
- 2018-06-11两岸人才交流对接活动在厦门举行
- 2018-06-11【微视脱口秀】海峡“良”岸系列之海峡论坛十周年
- 2018-06-13未来深圳会继续加强对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持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