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百年老店“古早味”的推陈出新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06-19 15:01:34 | 来源: 中新社 |
一碗清澈的石花膏里,冰凉的蜜水、多样的配料,这是闽南人最原汁原味的甜品冷饮。
店内阿姨娴熟地为大家搭配美味。 陈龙山 摄
“来来往往的食客中,有不少海外侨胞回乡后总要喝上一碗,品一下儿时的味道,尝一下家乡的‘古早味’。”福建泉州石花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秉正如是说。
在泉州,丁秉正早已是远近皆知的“红人”。从外婆手中接过石花膏制作技艺的他,将“秉正石花膏店”做成“中华老字号”,还上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如今,丁秉正的女儿丁端旭亦开始继承父业,共同坚守这碗闽南“甜”味。
“秉正石花膏”始于清光绪末年,当年丁秉正的外婆黄韭菜为了生计,拜泉州南门聚宝街一带有名的石花阿婆为师,学习石花膏制作技艺。丁秉正告诉记者,外婆学成之后,开始自制石花膏,并挑担沿街叫卖,渐渐的小有名气;后来,丁秉正的母亲郑算、父亲丁子镇继承了黄韭菜的石花膏制作技艺,开启经营石花膏的生涯。
1975年,少年丁秉正随外婆和父亲学习石花膏的制作技艺,并把两者的制作技艺融为一体,探索出一套既保持传统又有开拓创新的独特技艺。在对石花草的浸泡工序中,他采用“六晒六泡”的技艺特点,使做出来的石花膏外观晶莹清澈,口感脆嫩爽滑、富有弹性,食之清凉润肺、解暑去燥。
“以前都是加糖水、香蕉水等,后来偶尔有亲戚送了蜂蜜,我就尝试着用蜂蜜去泡,口感和味道很不错。”丁秉正说,从单一的石花膏到添加水果、谷类、莲子等,是又一次的创新突破,“选材、制作技艺等,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入夏以来,暑热难耐,位于泉州天后宫旁的“秉正石花膏”总店常常门庭若市。柜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果和豆类。顾客中有的喜欢来一碗石花膏,加入绿豆、红豆、枣糕、芋丁,佐以西瓜、芒果、菠萝等水果,或搭配银耳、莲子、白木耳等保健食材;年轻人则喜欢来点珍珠、椰果、鲜果布丁等,增加嚼劲。
“这种泉州特色小吃也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一些港澳台侨胞回乡探亲访友,品尝后意犹未尽,还打包冰冻捎带回去,给亲友家人品尝。”丁秉正笑着说,“石花膏在为人们解暑祛热的同时,也传播着泉州的美食文化。”
泉州市民柯端凯在古城长大,对石花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柯端凯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一碗石花膏承载着许多回忆,“这个味道是我们儿时的味道,不管我们走到多远,这种老味道一直在我们的味蕾中、脑海中萦绕。”
从小跟着父亲在店里帮忙的丁端旭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古早味”也深深印在她的记忆里。“要保留最原始的闽南味道,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年轻人的喜好和当下流行的东西,再进行创新传承,固化和优化老字号产品。”
如何让石花膏这样的“古早味”代代传承?丁端旭说,很多顾客来店里吃石花膏,都是冲着一份情怀,怀念这个味道所带来的情感。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创新结合了很多的配料,让更多人有多样化的选择,就像兼容并蓄的泉州文化,吸收和包容更多的事物。”丁端旭希望石花膏可以融合在文化里,通过味蕾上的“甜”味把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侨乡文化推广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中新社泉州6月19日电 作者 孙虹 陈龙山)
相关新闻
- 2018-06-06果贱伤农,民进党“独”害何时休?
- 2018-06-13我国自主研发的疏浚重器“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
- 2018-05-09台湾菠萝价崩 台资深水果商:大陆人不买"台独"水果是主因
- 2018-06-07台北大稻埕:“没有城墙的城市博物馆”将再次开放历史“秘境”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