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06-08 16:17:02 | 来源: 解放军报 |
谈到我国版图,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事实上,如果把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放在一起,我国的版图更像是立在欧亚大陆东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从“雄鸡”到“火炬”,不仅是形状描述的变化,更是海洋意识的觉醒。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公元3世纪以前,我们的先祖就已经利用季风变化规律进行航海;宋代,航海家已掌握指南针航海技术;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我国曾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海上舰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刻影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
遗憾的是,农耕文明繁盛的时代,国家和民众海洋意识却很薄弱,在很长一段时间,海洋只是“兴渔盐之利、仗舟楫之便”的场所。正因为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我们曾两次与海洋强国失之交臂。15世纪大航海时代,多个欧洲国家向海发展、迅速崛起,而我国则自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进入了漫长的海禁锁国时期;18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马汉的“海权论”掀起了现代海军建设热潮,西方国家纷纷发展海上力量,而我国则长期处于有海无防、有海无权的落后状态。梁启超曾悲叹:“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近代史上,我们走向衰败、受尽凌辱,与此息息相关。
背海则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这是历史的深刻昭示。海洋意识的强弱,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如果对海洋这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资源的开发基地、重要战略安全方向缺乏认识和重视,就势必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在后面。“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的话,直到今天仍是至理名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盛与衰的历史已经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再也不能错过机遇,必须坚定走向海洋、主动拥抱深蓝。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建设成就显著。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海工装备、海洋电力等新兴产业不断取得突破;深入实施科技兴海,“三龙”深海装备体系基本成熟,海水淡化、系列海洋卫星等跻身国际领先或先进行列;着力推进生态管海,“生态+海洋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大力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海上朋友圈越来越大;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和平稳定环境。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认识海洋、重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习主席指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支撑。”当今时代,海洋与人类的联系更为密切,成为国家利益拓展和安全空间延伸的重要战略领域,围绕海洋疆域、海上通道、海底资源的斗争时有发生。我们爱好和平,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军事力量,必须保持强大威慑力和战斗力,才能切实担负起有效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重任。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光荣使命。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然而,增强全民海洋意识的工作,却不能只限于这一天。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和传统海洋文化,把增强海洋意识纳入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只有在全社会营造亲海、爱海、强海的良好氛围,我们才能真正与海洋紧紧拥抱。(责编:邱越、黄子娟)
相关新闻
- 2018-06-08探秘那片未知的蓝,中国这些成就让世界瞩目
- 2018-05-09自然资源部出台海岛统计调查制度
- 2018-05-02我国在南海启动大深度潜水器联合科考
- 2018-05-02南海伏季休渔启动 为期三个半月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