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新媒体 台湾青年更多角度看大陆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6-07 14:58:05 | 来源: 中新社 |
从微信公号到网络直播、再到短视频,伴随大陆互联网社交方式的快速更新,“登陆”的台湾学子亦“跟风”及时,写文章、做直播、拍视频,不仅通过海量信息看大陆,更在网上以亲身经历吸引更多台青“出来看世界”。
正在福建厦门举行的第十届海峡论坛上,来自多所大陆高校的台生接受了中新社记者采访。
交换生陈郁今年初从台湾政治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除修读多门课程外,还在知名孵化器华灿工场实习。
图为来自台湾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生袁勋(图中左二),接受两岸青年短视频大赛颁奖,其有关环境保护、少数民族议题的纪录短片《火种》获得最美剧情奖。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陈郁同时参与两个微信号的经营:在公司账号上介绍大陆衣食住行;在个人账号上编写自己的“北漂日记”,里面有试吃各种大陆零食、提供各种生活贴士等。
陈郁说:“我们在岛里面对的人比较少,有时候想法会比较片面。借新媒体平台,我想让台湾朋友透过我的角度去看大陆。”
作为海峡论坛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6日在厦门举行,活动的一项重要流程是颁发两岸青年短视频大赛奖。获得“最佳传播力奖”的台湾青年陈美桦,虽住在台南,但使用微博、微信已是平日生活的一部分。
在台湾,陈美桦已能感受大陆短视频市场的火爆。她说,如今岛内许多热门视频都出自“抖音”软件,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下载。
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就读硕士一年级的袁勋,是大赛“最美剧情奖”作品的获奖导演。他认为,大数据时代,智能手机高度普及是短视频风靡的重要原因;他正考虑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增加受众。
读本科期间,袁勋曾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栏目组暑期实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希望毕业后留在北京或上海做导演,“这边的市场大,希望可以从网络电影的导演慢慢做起,走向大银幕”。
王若蜜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系读大三。她认为,过去两岸青年都在各自平台上建立社群;如今台生到大陆求学,通过这边的社交媒体能够更加畅通地与大陆年轻人交流。如果能消除刻板印象、寻求共同点、传播正能量,两岸年轻人可以在网络上更柔和地相处。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吴晓芳说,随着人员往来的频密,两岸网友分别“到对岸”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的趋势愈加明显。相对于发文字留言,弹幕、直播等新形式的出现,让互动的“画风”变得温润、生动。
吴晓芳认为,互动带来交流甚至交锋,并会进而带来相互关注及人际关系的延续,这有益于现实中两岸民间的互动,增进彼此了解。(中新社厦门6月7日电 记者 杨程晨)
相关新闻
- 2018-06-07没有“脱台者”只有“脱蔡者”
- 2018-06-07专家谈大陆“惠台31条措施”施行细则:须行之有效
- 2018-06-07【海峡论坛】“台湾团挤满厦门机场”的感动
- 2018-06-07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做学问不分地域 两岸应加强教育交流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