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涌掀巨变 昆山台商“再登山”

时隔多年,台商宗绪惠仍清晰记得初来昆山的情景:马路两边全是农田,牛车在路上慢悠悠走,晚八点后就无处吃饭……

 

而如今昆山被称作“小台北”,高楼林立、道路宽阔,10万台商台胞在此工作生活。

 

从一个普通的农业小县,到利用台资占大陆九分之一,昆山之变被视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生动案例。站在产业发展高地,昆山放眼未来,打造台商精神家园,意在成为两岸深度融合的新样本。

 

28年“交心”引来593亿美元投资

 

宗绪惠2017年当选为昆山台协会第十三届会长,企业会员多达1487家。他笑言,当年很多台商都是被“半路拦截”到昆山的。

 

“刚开始根本不知道昆山这个地方,只是到上海、苏州路过这里,休息一下、上个洗手间,结果受到热情邀请。”宗绪惠说,昆山人招商的韧性、亲商的热情,让很多台商难以拒绝。

 

昆山市台办副主任张琴回忆,曾有位台商连吃十几只阳澄湖螃蟹后,当场敲定了300多万美元的项目,“以蟹招商”传为佳话,也成了品牌。

 

宗绪惠坦言,吃是次要,关键是被诚意打动。现在当地主官会约台商一起打球、踢球,“交心”是昆山吸引台商的秘诀。

 

江苏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裕盛说,初到昆山确实艰苦,没有出租车,出门只能叫人力三轮车,遇到上坡、拱桥,还得帮忙推车。但当地领导非常关心企业,经常询问有哪些困难,而且尽快解决,这让他们坚定地“留下来”。

 

多位台商提到,除了昆山人的诚意,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生机,是对他们的最大吸引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大潮,台商开始进入大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试探性投资;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在大陆掀起新一波改革与发展浪潮,促成台商投资的新高潮。

 

自1990年首家台企落户,昆山迄今累计批准4903个台资项目,投资总额593亿美元。统计显示,台资在昆山经济中的贡献度超过七成,支撑其多年位居“中国百强县”首位。

 

“40年后的今天,数千万农民脱离了贫困,村庄成为现代化的大城市。”有德国媒体近日如此形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对此,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说:“昆山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到大陆“为下一代选择未来”

 

作为日月光集团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林大毅名片上印着另一个头衔:昆山两岸合唱团团长兼任指挥。

 

合唱团里台湾人大陆人各占一半,平时两岸的歌都唱,频率最高的是《爱拼才会赢》和《昆山是我家》。

 

林大毅说,前一首是台商在大陆打拼的宣言,后一首代表安家于此的心声。他1997年来到大陆,辗转厦门、青岛、深圳等地,现在与家人定居昆山。

 

“儿子在公司制造部工作,从基层做起。女儿是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第一届学生,如今在深圳创业,还担任了当地台协会的副秘书长。”林大毅说,儿子、女儿都各自找了大陆的男女朋友,打算在大陆长期发展。

 

陈裕盛1994年来大陆属“被逼无奈”,公司合适人选中只有他是单身。如今他觉得,相比留在岛内,年轻人到大陆有更多机会,身边许多朋友已经把孩子都带到了昆山。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承说,他33岁时来大陆,父母很不放心,到现在家人都生活在昆山。

 

“选择大陆,就是为下一代选择未来。”蔡志承感慨道,改革开放让台商获得很多发展机遇,希望下一代也能分享大陆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对于新来昆山的台湾年轻人来说,当下的条件比父辈初来时好得太多。

 

走在昆山市区主干道上,两侧遍布台湾人开的饮食店、咖啡馆、茶铺,“大台北”“小台北”等招牌随处可见。上了出租车,当地司机也会哼唱台湾歌曲。

 

应众多台商需要,昆山请闽南大师设计建造了妈祖庙。“外地台商来这里,拜了妈祖泪流满面,觉得昆山台商太幸福了。”昆山副市长宋德强说。

 

台商家属在昆山成立了妇女慈善会,定期组织活动,比如去福利院给老人剪指甲、洗澡等。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怡秀评价说,这类活动让台商眷属感到心灵有了归属,找到了“精神家园”。

 

“31条惠台措施”:明天会更好

 

1994年郭怡秀随丈夫来到大陆,在南通开办了第一家工厂。2000年迁到昆山,夫妇二人投资设立了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昆山发展壮大后返回台湾成功上市的台企。

 

郭怡秀说,“31条惠台措施”许多已在昆山得到落实,她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例如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从25%变成1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2017年受到优惠约有1000万元人民币;符合总部企业的资格还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奖励。

 

更重要的是,“31条”让她看到了未来新的发展机遇。“第4条涉及能源、环保,第12条涉及金融,我都印象很深,希望在继续做好公司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空间。”

 

据宋德强介绍,“31条惠台措施”大部分已在昆山实施,2017年在企业研发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等方面减免台企税费超72亿元人民币。近日又集中发布了一系列台企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文件,涉及企业技术改造、总部经济等领域。

 

作为台协会会长,宗绪惠平时接触大量台商,感觉他们“状态不错”,大多数认为大陆发展前景光明,希望“31条”落实更快一点,在昆山这样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试。

 

有观察人士提出,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昆山作为产业融合的先行者,如今正在为两岸心灵相通、深度融合积极探路。

 

宗绪惠呼吁,同等待遇不仅是要享受公平的待遇,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台商台胞更多地参与到城市建设、环境提升等事业中,把自己视为当地的一员,真正共生、共荣。

 

“早期登陆的台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两岸秉承互利合作双赢的精神,可以打造出令世界骄傲的奇迹。两岸的经贸和文化合作有待进一步成长。”台湾长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江宜桦说。(记者赵丹平张展鹏刘刚陆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