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前驻平壤记者讲述她眼中的朝鲜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8-05-18 09:08:29 | 来源: 新华网 |
新华社前驻平壤记者杜白羽所写的纪实随笔集《我的平壤故事》于2014年初版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喜爱,2018年推出彩图修订版出版。她眼中的朝鲜是什么样?近日,杜白羽接受了新华网的采访。
新华网:《我的平壤故事》是本什么样的书? 有评论说这是国内外最真实记录今日朝鲜社会的纪实作品,你怎么看?
杜白羽:这本书以我在朝鲜常驻工作生活的视角,力求客观真实反映今日朝鲜市井平民的真实面貌。我以2年多驻朝作为“平壤市民”的眼光,近距离接触朝鲜百姓,融入他们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书中篇章《友谊酒吧的姐妹》《友谊塔下的约定》《放生大同江》等,讲述的都是我与朝鲜普通民众间发生的故事,这与短暂去趟朝鲜观光游览所能接触到的广度和深度是大不相同的。以平行视角观察,接地气地客观描述朝鲜人民的生活质感和生活肌理,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
由于多种原因,有关朝鲜方面的书籍,多半是抗美援朝、国际关系等政治历史类的书。我希望以新华社记者客观理性的职业素养,对今日朝鲜做尽可能真实而全面的记录,既不拔高也不贬损,既不美化也不歪曲。通过观察和事实,还原朝鲜的本来面貌。
新华网:此前两版的读者反应如何?此次图文修订版有哪些新内容?
杜白羽:纪实随笔集《我的平壤故事》于2014年初版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喜爱,得到朝鲜半岛圈内外的好评,2017年第二版问世。2018年年初,半岛局势发生戏剧性变化,华夏出版社眼光独到,进而推出彩图修订版,新增200余幅彩图,和近两年我对半岛的持续跟踪报道,更新近三分之一的文字,更立体、全方位地为读者展现了鲜活可感的朝鲜社会全貌。
相信广大读者,无论是对半岛局势、朝鲜领导人感兴趣,还是对朝鲜经济未来发展机遇、社会文化好奇,都会在本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了解不曾听说的真相,读后感慨“原来朝鲜竟是这样的”。
新华网: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和阻碍吗?
杜白羽:我试图全面客观反映朝鲜社会全貌,本书将重点放在“平壤故事”,力求以点带面。虽然平壤不是朝鲜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有深挖价值的“宝藏”。
我尽力描绘多彩方圆,跨界了解多元朝鲜,去探索一般人无法企及、更未曾触碰过的神秘国度。本书的出版经过了中朝两国相关部门的多道把关和大力支持,双方一致对本书的出版寄予厚望——期待此书为增进中朝人民友谊和交流作贡献。
新华网:你曾常驻朝鲜、访学美国、特派韩国,有来自美朝两国的经历和体会。你所了解的美国人是如何看朝鲜?朝鲜人又是如何看美国的?
杜白羽:朝韩首脑板门店会谈成功,外界第一次实况了解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风采——原来,此前西方媒体报道的形象多有失真。朝美领导人会谈在即,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间会演化出怎样的“化学反应”,未来半岛局势走向如何,举世瞩目。近期向我询问朝鲜领导人、朝鲜经济开放等话题的朋友、同事越来越多,我的回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美国人对朝鲜了解之片面丝毫不亚于朝鲜人对美国了解之局限。
在朝鲜和美国的工作访学经历,让我试图尝试打通这两个对立的话语体系,以跨文化的视角构建“敌人间”的沟通、相互理解和信任。我多次给美国人做关于朝鲜的讲座,令美国人感慨道:“这样‘正常’的朝鲜社会,我们第一次看到”。
新华网:你希望通过这本书,向读者传递怎样的信息?
杜白羽: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是通过它让读者看到一个多彩的朝鲜,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和偏见,非黑即白或黑白颠倒。同时,我想尽量突破大众媒体所能报道的局限,通过小切口讲故事,反映一个正在悄然经历变革的朝鲜社会。朝鲜之于中国,曾经重要,现在和将来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对这个极不同于他国的近邻多些更多些真实而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杜白羽,新华社记者。曾常驻平壤,特派首尔。美国东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著有《我的平壤故事》《朝鲜印象》《我的夏威夷——当东方遇上西方》。
作者在美国智库东西方中心做访问学者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