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学家:共冶一炉力创一流成果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8-05-15 09:42:56 | 来源: 人民日报 |
习近平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引发热烈反响
香港科学家:共冶一炉力创一流成果
习近平主席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消息传出后迅速在香港科技界引起热烈反响。参与向习主席写信的多位香港科学家表示,感谢习主席对我们的关怀,信中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体现了国家的重视,令香港科技界十分鼓舞。习主席的指示将进一步激发香港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国家科技发展大潮中,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内地与香港科技共冶一炉,将创造更多一流的科研成果。
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是写信的牵头人。他告诉记者,去年香港回归20周年时,他参加庆祝活动感触良深,“一国两制”在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不过,虽然内地和香港的科技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但仍存在一些障碍。因此,他联合23位在港院士给习近平主席写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创新科技发展大计的愿望。习主席很快就作出指示,国家有关部门迅速予以落实,令香港科技界十分鼓舞。这一指示,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
陈清泉说,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正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香港曾经错过了与内地合作发展创新科技的机遇。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是以创新科技为发展动力,又一个历史机遇来到面前,“我们都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融入这个大趋势中”。
谈到香港科研的优势和条件,陈清泉认为,香港高校是中国高校中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香港拥有两院院士40余位,其中两位院士于2006年和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习主席的指示,为香港科技工作者直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既有的政策限制。我们只有积极参与到国家的科技发展大潮中,才能使自身的科研事业发展获得广阔的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尧主管香港高校科研工作多年,卸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不久,就参与到为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的鼓与呼中。他认为,习主席的指示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突破性的开始。
沈祖尧表示,一方面香港科研团队国际化水平高,生物科技等科研项目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则面临资金不足、大型器材不多、实验室地方不够、工业资助投资较少等问题。“现在有了这些支持、渠道,我们会有更多资源和机会发展科研,就可与内地更好地合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
沈祖尧认为,资金注入、体制突破、大湾区建设发展,为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一是大湾区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将更频繁,共同研究项目更多;二是大湾区企业众多,对科研项目有投资兴趣和投资能力,有利于香港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三是大湾区交通便利,方便科研人员来往。这些都会让内地和香港科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升级。“科研里没有内地、香港的区分,打造最好的科研环境,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让更多的科研项目服务国家和香港,利莫大焉。”
“非常高兴、深受鼓舞!”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她表示,允许香港科学家直接申请国家科技项目,可谓香港与内地科研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未来香港科技工作者不仅可以参与项目,更可发挥所长,在某些领域扮演‘领头人’的角色”。
她认为,国家资源陆续开放给香港科学家,一方面说明国家对香港科研的重视及鼓励,为香港基础科研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证明香港本身的科研能力得到国家的肯定和认可。
目前香港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1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6个。叶玉如就担任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她说,此前已与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一起完成不少骄人的研究成果。习主席的指示,将进一步加快内地和香港科技发展的步伐,提升科学家的合作创新能力。
“内地与香港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有望创造更多一流的科研成果。”叶玉如期望香港科技界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好机遇,推动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迈向更高的层次,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人民日报香港电 记者连锦添、张庆波、陈然)
相关新闻
- 2018-05-14习近平: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
- 2018-05-15香港特区政府: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为香港科技界带来极大鼓舞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