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士表示 科创为香港发展带来新机遇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士表示 科创为香港发展带来新机遇

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去年成功研发出香港首部多功能无人车。图为团队成员和无人车合影。新华社记者 刘 昀摄

 

多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受访时指出,科技创新发展料将成为香港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为科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此前,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公布了首份财政预算案。在去年预留100亿元(港元,下同)支援创新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今年将额外预留500亿元,按年飙涨四倍。

 

跟  进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创科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面对激烈竞争,要在创科路上突围而出,香港当善用资源,聚焦具有优势的四大范畴,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

 

全球创科中心都在争相吸引世界一级科研机构和科企落户。如新加坡政府2016年推出的RIE 2020计划,5年投放190亿新加坡元(约1121亿港元)于科研、创新及企业。所以特区政府也不惜拿出真金白银来跟进。

 

500亿元资金怎么花?其中香港科技园独揽400亿元,包括拨款100亿元设立“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两个创新平台。两个创新平台各投资50亿元,交由香港科技园公司负责。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吸引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和相关的科技龙头企业进驻香港,并与本地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更多中下游研发项目。目前已有来自内地、香港及海外企业在洽谈中。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前校长陈新滋说,预料500亿元不会一次性投到相关产业,而是以基金形式长线投资;成果不会今年就显现,但符合科创产业需要较长推动周期的特点。陈茂波也表示,特区政府会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100亿元,继续支援香港的应用研发工作。

 

推  动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成立于2015年底。次年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年度《施政报告》都将科技创新内容单列成章。创科局局长杨伟雄近日表示,特区政府就创科发展拨出历来最大笔款项,反映政府就创科发展的决心和承担,希望四年后的创科开支由现时的180亿元,增至450亿元,约占本地生产总值1.5%。

 

真金白银的推动力不容小觑。但另一方面,香港科大创业管理副教授黄岳永认为,顶尖企业不会仅仅因数十亿元来港,反而政府承诺率先使用科研成果会大增吸引度。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介绍,创新及科技局成立前,香港的科技创新多为上游推动,即研究机构取得成果后向企业推介;现在,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做出调整,创科局向工业界提供经费,相关企业可主动找研究机构开发科研项目。他指出,科技创新平台对象是非牟利的世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考虑落户地点,更重视与该地产生的协同效应。特区政府有决心推动创科,香港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应该加快在法例上为创科“拆墙松绑”。

 

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主席罗范椒芬表示,乐见政府拨款,完善医疗科技研究及生产流程,更好地支持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未来会加强支持初创企业,增加资源,革新现有的创业培育计划,并提供全面增值服务,让创科企业的成果推向市场。

 

合  作

 

财政预算案中关于创科的500亿元,预留200亿元发展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2017年1月,香港与深圳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在园内建立重点科研合作基地和相关设施。

 

“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主办方之一、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香港科技园的责任是带动创新科技和研究开发。科技园将着重科研成果产业化,并通过加强与内地联系带动香港产业多元化。黄锦辉认为,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一定是双向的。他希望,优化深圳河两岸的科创产业布局,香港的科研团队在深圳科创企业做成果转化,深圳的青创团队透过香港的平台“走出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新滋以医药研究领域为例提交提案,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在他看来,联合实验室连通三地研究机构一同工作,未来还拟纳入企业,更好地实现成果转化。身为中科院院士,陈新滋坦言,目前来内地工作的香港科研人员还不多,但大湾区建设带动科技产业兴起,会让香港的科学家更有意愿参与。内地鼓励科学家进行成果转化,长远看,转化一旦成功、带来的收入远高于普通薪资。

 

黄克强表示,人才、资金、货物和数据的自由流通是香港最大的竞争力之一,如果落马洲河套地区能打通上述领域,将为香港生物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等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记者  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