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钮则勋:这回 蔡英文应该会怕了

台湾学者钮则勋:这回 蔡英文应该会怕了

2017年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期间举办的大陆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会资料图

 

日前,国台办公布31项惠台的政策大礼包,里面包罗万象,包括针对台商投资、影视产业放宽、赴陆就学、创业、工作便利及银行业务对接等部分;细部来说,台商可投资参与的范围又更形扩大,不仅可参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一带一路”和国有企业合作,甚至参与政府采购。在影视产业部分,台湾的剧组不再被定义为“境外人士”,台湾优质的戏剧更能有机会在对岸的一线卫星频道上播出;台湾民众能够参与其134种职业考试,且也有更多在学习、生活、创业及就业上的优惠措施及参与机会;台湾金融机构能与银联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为台湾民众提供小额支付服务等,这些惠台措施的内容等同于和大陆民众享受同等待遇。

 

当这些惠台措施出台后,相关产业及许多台湾民众确实对这些相应措施鼓掌叫好,然政府单位及特定亲绿媒体却是有些酸葡萄心理,不是制式地宣称“统战再起”,就是要大家注意背后可能的风险,除了膝射反应式的制式响应外,似乎也拿不出其他的对案或配套来因应。而政府的制式论述或手足无措的窘境,某程度已凸显小英政府对于对岸此举,应该是有些怕了;小英为何会怕?怕在哪里?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理性中间选民会对比小英的“口惠实不至”与大陆的“言行一致”,优胜劣败,小英当然会怕。蔡英文多会在重要场合释出对对岸仍有“善意”的论述,但问题是她的善意多属自以为是或自我感觉良好的善意,并没有善意的相应措施出台,且不断在进行“去中国化”的操作,是以其表示善意的目的,旨在出口转内销,用以巩固绿军基本盘;毕竟只要让绿色支持者觉得“小英好可怜,释出善意,但大陆都不理”,她就能达到哀兵策略的效果。但是就大陆方面来看,除了针对民间的论述会带出其善意外,这次特别以“惠台31项措施”等行动来配合,便形塑了一个“言行一致”的感觉。两相比较,小英除了会落入下风外,更会予人有吹破牛皮之感。

 

其次,台湾近几年经济停滞,职场新鲜人第一份薪资少得可怜,甚至比十八年前还要少,年轻族群被社会边缘化的情况并未获得缓解;蔡政府虽誓言拚经济、呼吁企业拉高薪资,但实际效果有待检验,陆客来台数量缩减,“新南向政策”虽喊得漫天响,但其间缺少战略的步骤、策略、方法及效果评估,难以发挥实效。

 

在台湾人才逐渐外流又吸引不到国际人才为台效力之际,大陆适时祭出“惠台31项措施”确实会对年轻族群创造相当诱因,毕竟到大陆能念名校,要创业也能获得政府或企业补助辅导协助、挹注资金,而大陆也释出台湾企业能够参与相关大型建设计划、和国有企业合作,甚至政府采购;相对比较蔡政府针对年轻族群及企业发展所投注的心力及资源,两相比较当然相形见绌,以理性思维做判断基础的台湾企业及年轻族群,当然会有“此时不去卡位,更待何时?”之感。对此,小英能不怕吗?

 

再者,“惠台31项措施”聚焦新闻议题版面,想必是小英最不愿见到的;因为两岸是她非常明显的弱点,诸多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民众对其两岸政策不满,期待她调整两岸政策的民意也多居于显著比例,但对于民意需求,她多是以冷处理的态度应对。而蔡政府对于大陆相关措施的响应,仍是酸酸地要大家小心风险,反而凸显其两岸幕僚专业的局限性;若是国民党能够回神,针对大陆此举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反应,或是借议题操作来聚焦两岸议题的深化讨论,将议题再形聚焦放大,顺势拿回两岸议题诠释的主导权,小英肯定会怕。

 

最后,日前“独派”青年赴慈湖针对蒋公陵寝泼红漆,此事不仅挑动了族群对立的敏感神经,也挑战了社会上对道德认知的底线,更恐怕会为“独派”最珍爱的“台独”运动蒙上一层阴影;毕竟中间选民,甚至是浅绿、中绿选民或许对这样的激烈行为都不赞同。更甚者,倘大家进一步认知“台独”就是以这样的过激的操作想来达到目的的话,不仅支持“台独”的比例会降低,期待两岸和平互动与发展的比例更可能随之增加;小英不仅要面对“独派”更激烈的逼宫,也要面对民众要求恢复两岸互动的压力,她能不怕吗?还能虚张声势,走夜路吹哨壮胆吗?(本文原载台湾NOWNEWS,作者钮则勋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