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土乡“抢救”边缘非遗“道拉”
编辑: 霍建阳 | 时间: 2018-02-12 11:34:03 | 来源: 中新网 |
图为青海土族选手表演“哭嫁”道拉。张海雯摄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的土乡群众身着盛装,以个人和两两、四五人团体形式进行“道拉”PK大赛,选手们时而欢乐愉快、时而掩面而泣,展现丰富多彩的“道拉”文化,以此“抢救”处于失传边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拉”。
图为选手盛装参赛。张海雯 摄
青海是土族主要的聚居区,中国85%的土族居住在这里。“道拉”就是土语“唱歌”的意思,常在婚礼等喜庆时刻演唱,是一种土族特有的宴席曲。青海民和的土族婚礼歌被评为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选手盛装参赛。张海雯 摄
比赛上,吕青蓝和几位姐妹们共同上演“哭嫁”“骂媒”等戏码,展现土族女儿出嫁时的场面。吕青蓝等人首先演唱了在婚礼上贺喜唱的“道拉”,待新娘子出门时又表演“哭嫁”的“道拉”,随着场景的不断转换,这些“道拉”的曲调和内容不断变化,各有风格。而在实际婚礼中,这些歌曲就在相应的场合进行演唱。
图为选手以组合形式表演在婚礼上贺喜唱的“道拉”。张海雯摄
吕青蓝说:“这对三川(民和县三川地区)的老百姓都非常有意义,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据了解,土族“道拉”在内容上始终贯穿孝道、感恩和向往幸福美满的生活三大重点。在形式上表现为庄村本家、亲戚朋友间的友好和谐;欢乐愉快;庄重、活泼,另外还穿插着滑稽嬉戏节目,如“骂钱”“打蒸饼”等,使喜事更为丰富多彩。
图为选手盛装参赛,等待上台。张海雯 摄
“土族‘道拉’历史悠久,是土族特有的一种婚礼歌,但由于现代文化和西洋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三川土族民俗学者徐秀福告诉记者。
正如徐秀福所说,记者在比赛现场所见,当日参加比赛的选手多为中老年人,难见年轻人的身影。徐秀福忧心:“当下,现代婚礼、流行歌曲盛行,‘道拉’民俗文化濒临废弃之边缘,眼看就要失传。”
图为选手以两两组合形式参赛。张海雯 摄
为此,徐秀福搜集近百首“道拉”歌词整理成《三川土族婚礼歌》,编纂《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观》,和民和县文化局举办大型传统婚礼的拍摄、歌手录音等等工作。
同时,青海省民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和官亭镇人民政府同民间组织一起举办“道拉”大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传承弘扬、抢救土族“道拉”,让这个优秀的土族文化给子子孙孙传下去。(中新网记者 张海雯)
新闻推荐
- 追寻共同抗战记忆 感受三湘发展脉动——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联合采访活动综述2025-08-13
- 福建沿海地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7周年 国台办:我们一贯不断采取措施增进金门乡亲利益福祉2025-08-13
- 台商话玉溪:高原农业“种草”现场 两岸经贸“致富”密码2025-08-13
- 山海之约,台湾自媒体人邂逅“有温度”的彩云之南2025-08-13
- “寻根筑梦 共创未来” 台湾青年学子文化研学之旅在镇江成功举办2025-08-13
- 莞台共垒 同心筑梦——2025第五届东莞市“莞台杯”慢速垒球邀请赛成功举办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