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 一双巧手传非遗
|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1-09 17:47:24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捏好的面人五颜六色,十分惹人喜爱傅颖川摄
浙江面塑文化“守艺人”:童心未泯捏面人 一双巧手传非遗
“揉,捏,剪,拨,挑,镶,嵌”短短几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面塑就从方晔手里诞生了。方晔是来自浙江金华金东区塘雅镇的一位面塑手艺人,他所从事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现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了艺术殿堂,然而会做面塑的手艺人却是越来越少,一个小小的面塑人儿不知不觉竟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
面塑,也叫捏泥人儿。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是在中国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捏好的面人五颜六色,十分惹人喜爱 傅颖川 摄
方晔是一名70后,看起来还十分年轻,却是做了十多年面塑的“老手艺人”了。他的爷爷,也是一位地道的面塑手艺人。在方晔的印象里,爷爷的手有着“鬼斧神工”般魔力,五颜六色的面团,到他手里,就变得格外精彩。
面塑虽说是个细致的手艺活儿,可通常都是男人在做。方晔告诉我们,以前,为了营生,许多男人,都会挑着箱子上街做面塑,风吹日晒,真可谓“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门生计越来越少人问津。
“这手艺不赚钱。”方晔说。

方晔出门携带的小箱子,摆满了捏面人的工具 傅颖川 摄
越来越少的收入让这门手艺被大多数街头艺人遗弃。因此当方晔毕业想继承爷爷的面塑营生时,遭到了全家人的坚决反对。迫于无奈,当时的他只好进了一家国营单位,拿着固定的收入,过着中规中矩的生活,可内心始终放不下与面塑的情缘。
也许是童心未泯,在爷爷去世后,方晔的面塑情结变得愈加浓厚,他想要将面塑文化传承下去的心情也愈加迫切。起初,他只是按照爷爷的教法,自己在家反复琢磨。到后来,他更加一门心思钻进面塑文化中,苦练手艺,甚至连面塑的配方都亲自调试。

揉完以后给面团一一上了色,就可以开始捏面人了 傅颖川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方晔成了整个金东区传承面塑文化的独一人。
“做面塑要细心,要耐心。”方晔现场为记者展示,从原材料到捏面人,他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面塑原材料的制作,十分复杂。七成面粉,三成糯米粉,加入一定的水和蜂蜜,揉到一起蒸三十分钟,然后再揉均匀。揉完以后给面团一一上了色,就可以开始捏面人了。
方晔准备做十二生肖中的鸡。只见他将五彩的颜色贴着鸡尾巴摆放整齐,然后轻轻揉搓,就成了一条彩色绸缎般的羽毛,几根羽毛粘合在一起,纹理分明,往鸡身上一装,活灵活现,分外生动。

眼前的面塑栩栩如生,憨态可掬 傅颖川 摄
“我最擅长做的就是十二生肖,我觉得这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色,而且孩子们都很喜欢,在摆摊时,经常有小孩子围着我,‘叔叔,我想要一个龙’……”那样热闹的场景,可以想见,对于方晔而言,面塑不仅是一个谋生工具,更是一种幸福的来源。

方晔手中的面塑快要完工了 傅颖川 摄
如今的方晔虽不用为了营生四处走街串巷,可他还是会在婺州公园或新农贸摆个摊子,挂出各色各样的面人儿,在往来人们目不转睛的神情中,既有大人对面塑的记忆,也有孩子对面塑的好奇。

方晔手中的面塑快要完工了 傅颖川 摄
“我家有两间老屋,我正准备腾出来,做成面塑体验馆。”据悉,方晔所在的下吴村正在打造村落景区,未来,他的面塑体验馆,或许也将成为下吴村乃至金东区、金华市的一个非遗体验窗口,让更多的人们体验到面塑的乐趣。(中新网金华1月8日电 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李林蔚 通讯员 吴奕静)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