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再登月 中国今年宇航发射任务有望突破40次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1-04 15:01:38 | 来源: 科技日报 |
2018年,中国航天又要干不少大事。
记者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该集团将实施长征五号发射、嫦娥四号探月、北斗三号组网等重大任务,长征系列火箭全年计划实施35次发射任务,创历史新高。
加上“快舟”火箭等,2018年我国宇航发射任务有望突破40次,一幕幕航天大戏令人期待。
长征五号“王者归来”
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带着实践十八号卫星坠入大洋。
经过休整,王者归来。在我国计划实施的长征五号遥三任务中,它将托举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再次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征。
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肩负着未来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任。如果此次任务成功,我国将于2019年发射长征五号B火箭,开展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并将空间站核心舱送入太空。还将用长征五号火箭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前往月球取样。
嫦娥四号的奇幻之旅
继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月球车登陆月球后,嫦娥家族又一位成员——嫦娥四号将开启探月之旅。它的旅程更为奇幻,将落到神秘的月球背面。
这次任务被英国《自然》杂志选为本年度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由于任务地点受月球遮挡,我国将在6月向地月拉格朗日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为嫦娥四号搭建测控通信、数据传输链路。
年底,嫦娥四号将搭乘长征三号乙火箭升空,最终登陆月球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成为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它将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初长成”
2017年11月,我国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首发星送入轨道,奏响了北斗走向世界的序曲。
2018年,我国将用长征三号乙火箭与远征上面级配合,通过9次任务发射十余颗北斗卫星,建立由18颗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35颗北斗三号卫星在轨,完成北斗系统全球组网。
此外,2018年我国还将发射2颗北斗二号卫星,与即将“退休”的卫星进行“交班”。
“高分”兄弟接连出征
自2013年高分一号卫星升空以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天基系统已发射4颗卫星。它们通过推扫或凝视方式,采用光学或红外、雷达观测手段,获取了海量高分数据,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高分五号、六号兄弟俩将接连出征。
4月,高分五号卫星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这是一颗环境专用卫星,也是高分家族中搭载载荷最多、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其搭载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等6台载荷,可对大气气溶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种环境要素进行观测。
同样计划于内年发射的高分六号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将与高分一号组网运行。与高分一号相比,它增加了多个谱段,可以对地面农作物进行识别。它还将在国内首次采用对月定标技术,可解决对地定标受天气影响的问题,提高成像效率。
张衡一号能从太空“看”地震
2月,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的首颗卫星张衡一号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使我国实现从太空里“看”地震。
该卫星以发明世界首台地动仪的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名字命名,是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它能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我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
未来一年,我国不仅要发射的航天器五花八门,所用运载工具也多种多样。除了由长征系列火箭组成的“国家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快舟十一号火箭也将首飞,一次将伽马射线暴探测微小卫星等6颗卫星送上太空。在商业航天市场初显锋芒的快舟一号火箭,也将在一周内连续实施4次发射,在尝试遥感星座快速构建的同时,验证自身的快速发射能力。
此外,我国首家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间”,也计划在2018年上半年实施其X系列火箭的首飞。
(科技日报北京1月3日电 本报记者 付毅飞)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