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走出台青大陆创业新路径

编辑:左妍冰|2017-09-15 10:25:24|来源:海峡之声网

市场化走出台青大陆创业新路径

 

“亚台青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是政府倡导,提供专业团队、创业资金和配套政策措施支持,由台湾企业运营,又与风投相结合,通过组织台湾青年参加两岸创业大赛择优入驻。所以,在帮助和引导台湾青年来这个基地创业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全国许多青创基地建设的路径。”

 

----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

 

久闻郫都区双创小镇—菁蓉镇的大名,亲眼一见,果然气宇不同。汽车一开进那犹如展羽飞翔的红色标志性双翅环门,一股集追逐、攀登、飞翔于一体的创意之风便扑面而来。“去征服所有不服!”的巨幅标语居高悬下;马云和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柳传志等富豪大咖的霸气巨照醒目突出;不同色块组成的立体创意LOGO和蓝红黄窗格展示的是一种别样的创意风格;临街公寓每一个阳台都冠以“**科技”之名,是“幸运梦之楼”的标配也是广告;楼体外向上攀爬的小人、街边站立的变形金刚……林林总总尽是励志、时尚的元素。街上人不多,比比相邻的互联网+孵化器、双创空间、研发中心及商铺也都不动声色,然而,就是在这看似平静中,却能感受到一种飞奔而来的暗潮涌动,裹挟、带动着置身其中的人们跃升跑动。

 

市场化走出台青大陆创业新路径

 

路径一:竞争机制催生优质青创项目

 

作为小镇的一份子,亚台青海峡青年创业园座落在离创新展览中心不远处,计划占地1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位创业青年。成立不到4个月,已有32家企业入驻。虽然招聘的员工还没有到位,台湾公司的负责人也因故不在现场,但这里的设施布局已初具规模。走道旁,各入驻公司的宣传广告见缝插针;墙壁上,两排刚申办下来的营业执照并列井然;展柜中,各公司产品小样和联系方式一清二楚。在这些联系人中间,我忽然意外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其中的艺璞儿(成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络人许家豪和成都绿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络人蔡芷妤用的是同一个手机号码。怎么回事?我忍不住好奇拨了过去。

 

接电话的是许家豪,台湾新北市人。他一点也不惊讶于我的好奇。他告诉我,那是因为他有两个项目接连在海峡创业大赛中获奖。2016年是物理隔离霜的项目获得了创业大赛的一等奖,2017年,和蔡芷妤合作的PlanTC植物干细胞项目一举夺得了特等奖,由此双双获得入驻创业园的资格。“初审时有一百多个团队竞争,在台湾选出十几家,然后是6组进入成都决赛,最后是和大陆本地的两个青创项目PK。”回忆起当时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夺冠的过程,许家豪颇为自豪。

 

那么,现年30岁的许家豪凭什么连获大奖,这个奖项为什么颁给了他而不是别人?“他的项目得奖的原因是团队成果突出,酝酿了两三年,可行性高,项目储备上较为成熟,两大公司都注册在成都,团队都过来了,本身落地创业的动力很强。”亚台青海峡青年创业园总经理郭弘扬介绍说,创业园每年度都会举办三场项目入选会,和台湾的大学、企业联合起来,以海峡创业大赛的方式通过岛内《工商时报》《中国时报》等主流媒体及及网站平台发布信息,有意者自行报名参加。今年三、五月已经举办了两场,刚刚结束的秋季项目入选会的报名活动也于9月5日截止。提出申请的项目团队当前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项目说明,在接下来的路演筛选中说服评委:“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是台湾企业界、金融业、辅导机构出身,在相关领域里有多年从业经验,有强大的专业及财经实力,能够引导台湾年轻人的企业项目在大陆落地,进行招聘辅导,更重视后段实际,让他们的项目企业在当地可以做得起来、做得开来,留下来扎根。”

 

通过许家豪的介绍,我发现了亚台青第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将竞争引入入驻企业的筛选机制,通过公开竞逐的大赛方式吸引台湾青年自发参与,除了创业园这级的评选选拔之外,也间接接受菁蓉镇双创基地的考核评估,因为,亚台青海峡青年创业园同时也是菁蓉镇双创基地的入驻台资企业,需要接受菁蓉镇专业评委的考核。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力量,而竞争机制是贯穿市场机制全过程的基础性机制。亚台青的这种做法在保障企业入驻公平、提升项目品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市场化走出台青大陆创业新路径

 

路径二:企业一线原则完善创投环境

 

应该说,郫都区菁蓉镇为台湾青年提供的创业环境是很优渥的。别的不说,初来乍到,不用为住宿办公操心是最直接的感受。跟随摄像头走进政府提供的创业人才公寓,大约50平方米的住宅,一室一厅带卫浴厨,电视、空调、洗衣机及生活用具一应俱全,绝对是拎包入住的节奏,“除了几十元的清洁费,我们不必交纳什么费用。”许家豪说,在正式落地亚台青的孵化器之前,他和他的团队也跑过许多地方考察,各地有不同的特色,但亚太青的真实与真诚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对于青创来说,速度很重要。这里原本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手续大概三周时间就能完成。奖励资金是账户开好就拿到了,补助是申请三到六个月就可以拿到了。”

 

在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四川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郫都区《支持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的发布,涵盖了鼓励专业化载体服务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提供高层次人才资助、提供项目启动资金、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实施企业融资补贴等多个方面,和以往许多地方不同的是,政府把在这些政策的执行落实权交给了亚台青。依据亚台青制作的宣传册,相关的优惠政策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专项服务:提供包括营业执照申办、专项资金及认证服务、协助入驻企业申报软件及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商标专利申请等工作、纳税、审计服务、人事管理及人力资源服务、著作权登记服务等。

 

——资金扶持:成立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对入园企业进行创业扶持。经评审进入产业园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享受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专项扶持基金补贴;对在园区产业扶持技术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企业,产业园将给予额外奖励;

 

——生活保障: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均可享受办公场地三免(前三年免房租)以及员工住房补贴。

 

——发展规划:除企业育成工作外,由专业团队在每个创业阶段提供不同资源协助,并在企业加速发展时期协助对接资金,提供与川、北、上、广、深及海外的投资人对接机会。

 

市场化走出台青大陆创业新路径

 

乍一看,这些优惠政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可能在其他创业园区也不少见,但是郭弘扬总经理特别指出了这项政策实际操作面的特殊性。“奖励资金可不是所有入驻的企业都有的,只有获奖的才有,如果他们做些研发、聘请员工,我们有些配套政策,但不是一概而论的。比如,免费公寓办公室,我们是一年签一次约,补贴也是阶段性发放的。如果入驻企业没有使用或没有落实创新创业项目,就必须让给其他人。园区载体有限,珍贵的资源要提供给需要的人。我不断跟台湾青年说,千万不要为了申请政策和一点奖励资金来大陆创业,创业主要是做自己的事,完成自己的梦想,开创自己的人生,为了获取政策补贴毫无意义,对园区工作人员的形象也是很大损害,在操作过程中是禁止的。政策都是搭配性的,可以让他们创业失败的成本趋于零,但终究是为了协助他更轻松地完成梦想。”

 

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原本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但在复杂敏感的两岸关系现状之下,往往会被赋予政治联想而受到干扰和阻碍,因此,政府如何处理政策制定与具体实施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菁蓉镇,政府退离一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吸引、对接、服务台湾青年赴大陆创业的一线工作交给专业创投公司,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政治敏感性,也更好地调动了管理公司的积极性。

 

作为直接吸引台青创业的主体企业,亚台青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状况进行对接式的引入服务,发挥其专业性、深耕性优势,一方面能够清楚把脉台湾社会的经济状态和年轻人的需求,提前做好项目的筛选确立和宣传促进,另一方面则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到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服务保障。为期两周的“明日总裁班”就是亚台青专门针对新入驻的台青开设的深层次辅导班,从生活上打车、微信支付等软件的使用到行政流程、税法财务,全面予以指导:“通过我们园区的辅导,让他们从落地第一天就可以生活、可以专注到项目上去。他们的成功就是园区的成功就是政府的成功。”

 

市场化走出台青大陆创业新路径

 

路径三:效能化评估推动可持续发展

 

囿于对园区的一般想象,我很难把亚台青与台资企业联系起来。但既然是企业,肯定要以赢利为目的,那么,在落实当地政府所提供的种种优惠政策的过程当中,亚台青是否从中赢利?郭弘扬总经理告诉我,先期园区所进行的所有辅导对接服务及资源提供都是免费的,“我们的获利根源不在这里,而在于未来投资收益的报酬率。现在很多台湾青年想创业,苦于没有机会,股东们一致决定将政府好的政策原封不动地转给他们,同时,注入我们本身的资源。目的有两个,一是希望台湾青年真的放心,勇敢地到大陆来看一下,尝试一下他们在台湾很难想象的创业环境;二是希望在这个园区里能够孵化出一些好的项目,未来企业自己的资金也可以参与投资,尤其是台资企业。”

 

是的,着眼未来,着眼可持续,这可能才是亚台青的前途所系。从当初的产业空心小镇,到如今全球知名的双创示范基地,郫都区的菁蓉小镇已然羽化成蝶,它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西部城镇的高速发展,更映射着科技产业的升级换代日新月异。对于身处其中亚台青而言,压力抑或动力?台湾的企业家们很乐观,把这当成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开阔视野、提升品质的一个机会。郭先生感叹道:“十五年、二十年前,台湾人对大陆还心存疑虑,现在不是了。大陆的发展是飞奔式的,世界性规模,全世界的人才往大陆涌进。西部的能量、人口、商业氛围、政府支持让我们看到了10年前上海的影子。非常多的台湾年轻人期待来大陆创业,相比于高门槛的北上广深,二线的或者是新兴的城市正合适。”

 

目前着手市场布局的许家豪信心满满地说,现阶段就是把初期规划做好,未来希望能够拓展市场,扩大公司规模,在研发项目上可以投入多点的资源。不过,亚台青毕竟只是一个孵化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离开。政府提供的后续空间很大,是否要转场进入其他空间要视企业经营的成熟度而论。

 

市场化走出台青大陆创业新路径

 

“政府搭台、专家辅导、企业运营、青年主体、市场化运作”,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概括总结说,现在,四川有各种各样的创业基地,在成都平原呈现模式多、吸引力强、雨后春笋般发展的特点。“经过自动筛选和打拼的过程,这些青年是踊跃、自愿、争取来创业,不是我们引导而是通过竞争竞赛来的。政府给它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也注入资金,助推它的产业化、市场化,风险企业担,有二十几所大学,还有几十家大型企业和创业辅导老师,它的成功率比其他任何一个创业基地更大。我相信,党的十九大以后,大陆对台湾青年,尤其是支持和帮助台湾青年到大陆学习、实习、创业、就业的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尤其是便利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生活工作旅行居住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也会陆续出台,相信前途会更好。”

 

亚台青海峡青年创业园是有LOGO的,红白相间的四方体上有一个醒目的钥匙孔,郭弘扬说,那是开启大陆创业成功之匙的意思。在我看来,那两色相扣的图案犹如两只紧紧相握的手,正如周敏谦主任所说:“携手合作,共同走向世界才是我们两岸青年的未来。”

 

九月,正是橙黄橘绿时。(作者 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