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台商:30年感恩感动 期待未来携手奋进

“30年来,台湾来大陆发展的的企业一般都有十倍的成长。”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王屏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早期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之一,王屏生和很多成功台商一样,赶上并抓住了大陆经济起飞前的最好时期。早在1985年,王屏生就到访过大陆。那时候是因为探亲祭祖。随后的几年中,王屏生多次来往大陆探亲交流。他渐渐地爱上了大陆,决定将企业从台湾外移到大陆。1989年,王屏生在顺德开办了锡安家具公司。目前,王屏生的企业已跻身世界庭院家具行业的佼佼者。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IMG_7217.JPG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王屏生接受记者采访(摄影:霍建阳)

 

在大陆办企业近30年,王屏生已经算是非常了解大陆的资深台商。他噪门儿很大,嗓音宏亮,说话很大胆。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会被他身上那股独有的豪爽与魄力所感染。

 

“以前我们在台湾每年做三四千万美金的生意,到大陆来以后有广大的市场、充足的人力资源,能够很快速就发展成很大的企业,到现在我的企业每年能销售到三四个亿美金。”王屏生认为,海峡两岸30年的交流创造了极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显示了两岸融合的力量。王屏生说:“30年来,大陆政府用爱心用包容对待台湾,出台了那么多的优惠政策让台湾人在这里读书、生活、做生意,我一直呼吁全台湾人民抱着正面的态度来看待统一。历史已经翻篇了,我们应该面向未来。统一是大趋势,有识之士都应该顺应趋势迎着上。”

 

2000年左右,在中关村一带生活和工作的人可能还会记得一句最热门的广告语:“威盛中国芯——有芯,就有希望”。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主要生产主机板的晶片组、中央处理器(CPU)、以及记忆体。它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独立主机板晶片组设计公司。2000年,威盛怀抱“做世界第一流的中国人自己的芯片”的理想,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地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0年成就展威盛展台中国台湾网南京讯 记者尹赛楠扶海涛

 

首届大陆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会威盛电子公司展台(资料图片)

 

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行政长徐涛回忆说:“这么多年,在北京的时间要多于在台湾的时间,可以说北京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威盛经过近20年的发展非常成功。大陆给予台商的优惠政策非常到位,对刚刚进入大陆初期发展的台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大陆的发展非常了不起。当时我们进入大陆时这个产业不是很发达。经过20年,大陆在高科技方面进步非常快,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和公司。我们有幸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引以为荣。”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出席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的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曾培炎参观“大陆台商台企发展成就展”

 

出席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的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曾培炎在参观“大陆台商台企30年发展成就展”时体验威盛公司的VR产品(资料图片)

 

“我见证了两岸交流30年的状况”。在大陆投资刚好30年的南宝树脂董事长孙德聪感慨万千。1996年,南宝树脂(中国)有限公司就到江苏昆山投资建厂。孙德聪感慨道,一路走,一路看,30年在光影变幻间仿佛又似昨日。南宝在大陆投资近30年,大陆和台湾两相结合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感谢这块土地给台商机会,也感谢很多同胞的支持。19大之后,大陆应该会迎来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会给予台商更好的机会。

 

“半个甲子携手前行,三十春秋成果丰硕。”前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上个月召开的两岸企业家峰会上说,30多年来台商在大陆的发展过程很不平凡,希望未来两岸民间经贸持续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共创双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0年

 

上月召开的两岸企业家峰会举办了“大陆台商台企30年发展成就展”,集中展现了30年来台商台企在大陆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发展成就展分为“法律保障 政策护航”“敢为人先 努力打拼”“互利双赢 共同发展”等部分,回顾了台商台企跨越海峡、搭乘大陆经济发展快车、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摄影:霍建阳)

 

台商们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期待与展望。

 

今年37岁的林子凯打扮精干、英气勃发、语言表达力惊人。这个年轻人经历过金融风暴,自己创立的公司保持平均每年60%的增长速度,喜欢和各地的青年人交朋友,还是民间乐团的主唱......他跟随父亲的企业来大陆发展已经有13年了,现在已经是全国台企联副会长、青年团执行长、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执行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林子凯接受采访

 

林子凯在“大陆台商台企30年发展成就展”上接受记者采访(摄影:霍建阳

 

林子凯是2000年后到大陆发展的青年台商的典型代表。他对未来两岸的融合发展有独到的见解:两岸开启交流30年了,大陆的发展如日中天,跟火箭发射的速度一样快,这个发展趋势全世界都能看得到。未来两岸民间的交往和经贸合作只会大步前进。再不及时捕捉机会、再不快一点,我们将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如何实现合作共赢是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台湾在文创、软实力方面有相当的优势,应该及早将这些优势引进到大陆来。我们最近这两年在做的产能孵化器,就是将台湾的核心技术力、团队项目引进到大陆,结合大陆资金、人才、市场上的优势得以快速做大放大,让他们原本需要三年时间的运作缩短到只需要三个月。这样能帮助到更多的台湾创业青年,也帮助到更多的出资者、团队人才,这个就是多赢,已经不是父辈以前单兵作战、独立操作的模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016台湾名品博览会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馆

 

林子凯和创业伙伴们在2016台湾名品博览会台湾青年创新创业馆(资料图片)

 

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行政长徐涛则认为,十九大之后各行各业都对未来有很好的规划,我非常看好未来中国大陆在高科技领域在全球起到的引领的角色。我们非常期待能够与时共济,在大陆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台商初期进入到祖国大陆是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这个时候对于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是非常敏感的。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大陆也有很多变化,对于台商来说如何转型升级是非常重要的。要创新,不但是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还有生意模式上的创新、品牌的建立对于台商来说都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徐涛接受采访

 

徐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台湾的年轻人应该到外面的精彩世界看一看,机会很多。(摄影:霍建阳

 

徐涛说,台湾的年轻人来大陆创业投资是一个大趋势,我鼓励台湾的年轻人来大陆创建自己的事业,无论在市场、机会、资源、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各方面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回顾30周年,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非常令人鼓舞。”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王屏生说,台湾也是中国的一分子,我们也愿意参与到这个伟大复兴中来,这对台湾是个契机。我希望台湾的经济不要太依靠美国、日本或者其它国家,我们跟大陆的经济能够紧密结合,很简单,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本来就是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共同发展。现在大陆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等商机对台湾来说有很多元素可以很容易就能以加分项融入到整个规划中,对大陆来说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两岸合则双赢,分则双害。

 

从单纯的生产汽车的零部件,到现在进行整车生产,敏安电动车董事长秦荣华非常自豪。他说自己全世界都跑遍了,他们的零件工厂也遍布全世界,从投资环境来讲,比大陆好的地方找不到。他说,十九大之后,对于做基础制造行业的企业来说,环境会变好。振兴基础制造行业能够改善大家的就业,会真正改变经济结构的形态。对于环保的重视,也能让让规范的企业受到更多的鼓励。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敏安汽车

敏安汽车参加上月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大陆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会 (摄影:霍建阳

 

“30年来两岸交流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泪水,有非常多感人的画面,但更多的是机会。”上海台商协会会长李政宏回忆说,这30年来,很多台资企业从小到大,也有很多企业抓住机会,跟着祖国大陆的发展红利一起走。他展望说,未来随着“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的推进,更广大的宏图在等着大家,而所有人要做的就是积极去开拓和奋进。

台湾中小企业期待深度参与“一带一路”

2017-12-07

“‘一带一路’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希望更多的台湾中小企业能够深度参与其中,找到发展新机遇和新路径。”台湾中小企业总会理事长林慧瑛说。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合作重庆峰会是第九届“重庆·台湾周”系列专场之一。来自全国台企联、台湾中小企业总会及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的200余名台商,就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等话题展开探讨。多名台商表示,期待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寻找发展新机遇。

 

林慧瑛说,台湾中小企业非常看重大陆的广阔市场和丰富资源,“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海外市场机遇,也可成为台湾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台湾中小企业可借此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去年5月,我来重庆考察后,就决定在重庆设立西部运营中心。”台湾南侨集团副总裁、大陆事业营运长陈正文说,“我亲眼看到,大陆的西部地区正在崛起,‘一带一路’更是让西部成为开放前沿,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陈正文说,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区位优势明显。“这为南侨集团的事业又推开了一扇窗,重庆已成为集团开拓大陆西部市场的战略支点,集团已依托中欧(重庆)班列,将商业触角延伸至白俄罗斯、法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作为重庆台协首任会长,杨恩明是第一批到大陆投资的台湾中小企业负责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杨恩明的企业已完成从房地产开发向农产品进出口的转型。

 

“重庆相继获批进境水果、肉类、粮食口岸,已崛起为内陆开放高地,是促使我们转型的关键。”杨恩明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不仅仅是重庆,整个西部都充满了发展机遇。

 

重庆市台办主任刘贵忠说,中小企业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在大陆投资的台企中,中小企业占98%以上。台湾中小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开拓广阔的西部市场,还能与大陆企业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新华社重庆12月7日电   记者赵宇飞、刘恩黎)

展开全文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2017-12-06

大学要比专业度!大家好,不当学霸好多年却一直关心教育的撩叔来了!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撩叔要跟大家聊聊台湾高等教育的事儿,而一切都是从一份大学专业领域排名开始的。截至上月28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专刊,陆续公布了2018世界大学11个专业领域排名。据了解,这个机构每年都会针对全世界的大学做出各项排名,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各校的专业领域做出评比。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撩叔对这份排名的具体指标和尺度了解不多,但台媒关注到了一个挺尴尬的情况:大陆顶尖高校几乎压倒性完胜,台湾所谓的顶尖大学却是“一面倒”。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撩叔这种感觉,好像近几年来,这种大陆高校秒杀台湾高校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了。所以,当撩叔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对曾经高到让我们仰视的台湾教育水平没落到如今的地步感到有些悲哀和怜悯。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当然,我们还是把情绪收一收,毕竟撩叔不是卖鸡汤的。就事论事看看这份排名,在公布的11个领域之中,我们选两个有指标性意义的领域。

 

先来看工程科技方面,台湾7所大学入榜前500名,台大在岛内排名第一,为第81名(去年79名);但大陆却有35所高校入榜,其中北京大学第7名(去年12名),清华大学第22名(去年23名)。

 

再来看资讯工程方面,台湾有5所学校上榜前300名,台大还是岛内第一,不过在总榜中第53名(去年39名);大陆则有11所学校上榜,北京大学第25名(去年27名),清华大学更厉害一点,排在第20名。

 

剩下的9个领域当中,台湾高校除了在教育领域表现还过得去之外,全部大幅落后大陆高校。

 

这样一份榜单公布出来,想必台湾教育届人士都会感觉脸上无光。当然,要说最尴尬的,可能非台大莫属了。作为台湾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虽然在岛内一直做大哥,不过拿到国际上比一比,却越来越缺乏自信了。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对于这次这个事,台大方面也给出了回应。台大副教务长张耀文说,每个有意义的排名系统都有其参考价值,无可否认其结果,尤其当大部分的排名系统都显示出北京大学和清华超越台湾的各大学同一个趋势时,那我们一定要深刻自我检讨,不能当鸵鸟视若无睹。

 

台大代理校长郭大维说得更严重一些,他表示,“台湾高等教育的问题相当急迫,已经是强弩之末。”台湾所有顶尖大学已经面临崩解,而他们的崩解,将对若干年后的台湾,造成全面性冲击,台湾社会与产业将比现在更加缺乏竞争力。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这两个说法撩叔都给个高分,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鼓励,不过后面还有不少内容。台大副教务长接着巴拉巴拉说了一些例子和推导,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其实总名次退步,最主要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近年对高等教育的大幅投资造成的反差。他对比大陆高校和台大的经费,表示大陆高校经费每年都以约20%至30%的速度成长,而台大可能要面临未来的负成长。

 

台大代理校长的分析也大同小异,他说,退步原因主要来自于教授薪资过低,求才与留才都不易,几所顶大的高教经费严重不足,而目前岛外同级大学的教授薪资是岛内数倍。更雪上加霜的是台大教授在退休新制下,所领到的每月退休金可能比中小学教师还略低。

 

这两位其实说的都是一个事:缺钱!缺钱!缺钱!台湾网友的回应则一贯的丰富有趣。有揶揄台大的: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甚至搬出了台大的“知名校友”: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也有网友认同台大领导的分析,痛批当局的: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台高校世界排名快被大陆"甩丢了" 台大却这样解释

 

作为围观群众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撩叔觉着首先要认清事实。

 

什么是事实?以台大为首的台湾高等院校在与大陆名校对比时逐渐优势不再,这是事实;台当局近年来对高等教育投入远低于大陆,这是事实;网友口中所说的台大并没有足够好,教育水准并没有足够高,也是事实;而这些事实共同构成了一个循环,每一个环节的恶化,都会导致整个教育体系的不断失衡和教育水平的持续下滑。

 

认清已上这些事实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比起台湾大学专业领域排名落后更让人悲哀的是,当这件事发生后,校领导的眼中只有经费、工资和退休金,仿佛学者变成了商人;而本该操心经费的教育主管机构和官员,甚至连一点声音都没有,不知道是真的没看到、不关心、还是装糊涂。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觉得:台湾面临的高等教育困境可能会长期存在,只有口水仗,没人想办法。

 

可能也是基于对这种混沌状态的绝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学者和年轻人开始来到大陆学习、工作、生活,而大陆方面也在尽全力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和措施,让两岸青年之间、基层之间、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为直接、深入、密切。对于台湾学者和年轻人来说,岛内只有打不完的口水仗,而大陆拥有无可限量的前景和未来。

展开全文

商务部:30多年来大陆实际使用台资超660亿美元

2017-11-30

商务部台港澳司日前披露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9月,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来大陆投资项目10.1万个,实际使用台资660.65亿美元,粗估创造大陆11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台湾是大陆第二大投资来源地,大陆是台湾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台资作为大陆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陆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积极贡献,也带动了台湾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孙彤指出,台商投资有效拉动了大陆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带动了大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孙彤说,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两岸经贸关系恢复和发展以来,台商赴大陆投资即成为带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30多年来,台商赴大陆投资大致可分为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转型发展期四个阶段。当前,服务业成为台商投资热点;投资区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川、重庆、陕西、广西等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投资策略以长期型经营为主,投资目的由以往的“降低成本、出口海外”向“开拓市场、内外销结合”转变。

 

在大陆对台投资方面,孙彤介绍说,大陆累计已有438家非金融企业赴台设立公司或代表机构,投资金额近22.35亿美元,涵盖批发零售、通讯、餐饮等多个行业,为岛内创造了1.6万个就业岗位。(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刘欢查文晔)

展开全文

两岸共同守护乡土文化

2017-12-07

两岸共同守护乡土文化

保留了百年台北老城记忆的大稻埕,近年成为怀旧游客追捧的热门景点,焕发新生。(资料照片)

 

有历史感的老街区怎么保护、开发?最近新兴的特色小镇怎么建设、运营?这些有关“乡土文化守护与传承”的课题不仅大陆很关注,台湾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在两岸开启交流30年之际,两岸相关专家学者齐聚河南南阳,参加首届海峡两岸乡土文化论坛,就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议题共话经验、共享成果。

 

传统文化仍闪光

 

亲亲尊尊的宗族伦理、代代传承的独特文化、互帮互助的社会道义、尽心尽责的乡土责任……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看来,传统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两岸社会仍然有其价值。“两岸应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承乡土文化,深入发掘乡土文化的价值精髓。”方铭说。

 

在重视人情往来的台湾社会,传统文化更是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台湾学者表示,两岸中国人共同拥有悠久的文化,这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宝藏。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现代化条件下如何更好挖掘与保护两岸乡土文化,并从实践出发,分享了台北大稻埕、台南无米乐等案例。

 

老旧乡村扮新颜

 

如今,两岸农村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凋敝甚至消失的问题。如何为乡村注入活力?如何让乡村的新生代愿意留下来?与会的150余名两岸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研讨交流。

 

台湾社区规划师、创新人文农村讲师与评审委员黄永全介绍说,近年台湾经济不景气,外加社会老龄化,一些农业县市一蹶不振,已经到了必须转型才能生存的境况。“要让在中北部发展的离乡游子愿意返回故乡,为老旧的乡村打造生气蓬勃的新面貌。”黄永全说。

 

具体该怎么做?台湾京典传承文创事业执行长李宛平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可行路径,寺庙、宗祠、地方小吃、土特产品、手工艺、庙会、节庆、生活礼俗等元素都可以被挖掘出来。“比如台湾高雄的美浓文化小镇,是客家人的传统聚落。美浓把客家文化、手工艺、饮食重新包装,打造出特有的观光和休闲地,吸引大量都市中的年轻人返乡。”

 

大陆各地也在进行相关探索,以乡土文化为引领,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逐渐崛起。上海赛博旅游文创集团总裁谢翅分享了江苏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的案例。在相对饱和的华东旅游市场上,这个乡村小镇以禅意主题的定位,通过“心灵度假”的方式契合了“逃离都市”人群的需求,也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了新的方式。

 

两岸携手注活力

 

让农村留住乡韵、记住乡愁——这是与会两岸专家的共同期待。两岸专家表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是单向的怀旧和复古,它指向的是现代和未来。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有助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两岸业界应凝聚共识,抓住契机,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为两岸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台湾在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环境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于大陆正在展开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目前正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时代,两岸更应多加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陈建安说。他建议要多鼓励青年参与,“营造青年与乡土文化的融洽氛围,培养其对乡土的认同感,这种文化自信的养成,才是乡土文化保存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全文

“2岁”和“32岁”——台湾表演工作坊见证两岸交流30年

2017-12-06

两年来,制作演出了19台原创剧目,上演238场,周均4场,进场人数近12万人次,平均上座率77%……5日晚,在海峡两岸享有盛誉的戏剧导演赖声川携夫人丁乃竺,在位于上海徐家汇的“上剧场”庆祝这座“赖声川专属剧场”诞生两周年。

 

今年也是“上剧场”的母体——台湾表演工作坊诞生32周年。“2岁”和“32岁”,赖声川丁乃竺夫妇的表演工作坊“往来”两岸,成为30年交流的亲历者。

 

1985年,台湾表演工作坊创团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台北市南海路的艺术馆首演。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剧情前所未见的创意,在当时的宝岛台湾引起轰动。时隔一年,《暗恋桃花源》横空出世。

 

赖声川与追随他一直从事舞台剧制作的丁乃竺,是台湾文艺界公认的恩爱伉俪。《暗恋桃花源》诞生之初,就是在他们自家的客厅里排演的。

 

“而今,上海的‘上剧场’变成了我们家的客厅。”站在舞台中央的丁乃竺说。

 

两年来,众多海峡两岸知名艺人做客这座剧场特别举办的“丁乃竺的会客厅”及读书会活动,讲述的故事、分享的心情,大多与这30年间两岸文艺界不断深化交流有关。

 

表演工作坊创办之初只是剧团,没有专属的剧场,因此往来两岸主要是与大城市的各种文化设施相伴成长。对此,赖声川一直觉得“不够”,他希望“圆一个剧场梦”。

 

赖声川回忆,常年在各地奔走,感觉自己就如同游牧一般,在走走停停之间,一直渴望寻求一种“家”的归属感。

 

2015年,赖声川的“梦”化为现实。这座专属剧场坐落在上海市徐汇区美罗城商场5楼,2009年起筹建,包含一个剧场和一个排练厅,剧场可容纳600余名观众。

 

他为这座剧场命名为“上剧场”,“上”字不仅代表上海,也被他译为英语“Above”。从一开始,他就希望能把“超越舞台本身的精神意义”带给观众。

 

两年来,“上剧场”复排了台湾表演工作坊的诸多剧目,如《爱朦胧、人朦胧》《冬之旅》《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一夫二主》《弹琴说爱》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剧场”还将在两岸及海外公演近10年的话剧《宝岛一村》“请回家”。

 

今夏,众多大陆观众涌入“上剧场”重温《宝岛一村》,不少人是2009年这部话剧赴大陆“破冰演出”时的“老观众”。有人告诉剧组,看一次哭一次。

 

《宝岛一村》凝聚了半个多世纪的两岸乡愁,从“老赵家”“小朱家”“周宁家”等1949年赴台落户的眷村家庭讲起,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为了这部作品的大型舞台装置能够进驻“上剧场”这样的中型剧场,赖声川颇费脑筋,悉心设计。

 

赖声川说,进入2018年,这样的“回家式”大型演出还将继续,另一部赖声川经典作品《如梦之梦》也将以8小时的长篇巨制挑战“上剧场”相对狭窄的侧台候场区。

 

丁乃竺透露,将这一部部经典作品请回“家里”演出,不是儿戏,而是筹备多时。比如《如梦之梦》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策划“上剧场”版本。此外,赖声川的两部新作《隐藏的宝藏》《雕空》也将在2018年亮相。

 

不知不觉中,台湾表演工作坊花了两年时间,还在上海培养了一支“上剧场”专属的青年演员队伍,他们中有的是原创音乐剧《恋恋香格里拉》的主唱,有的担纲复排的“我们说相声”系列相声剧。到明年3月,还将有一批散落在大陆各地的《暗恋桃花源》民间演出团体,集中到“上剧场”举行大汇演。

 

在两岸观众和文艺界人士送上的生日祝福中,赖声川和丁乃竺为“上剧场”许下新的愿望。他们觉得,“上剧场”还只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婴儿”,希望以绵薄之力为两岸的舞台艺术不断耕耘,“种”下更加美好的未来。(新华社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许晓青)

展开全文

台商江宜隆一家三代人的创业故事:扎根在镇海

2017-11-24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020171108302098822976

江宜隆参与台商青年联谊会活动。图片来源:中国镇海网

 

1981年出生的江宜隆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很像父亲,身材却比父亲高大。他说着软糯的台湾腔普通话,文质彬彬,很有礼貌。

 

2003年,他来到镇海,接手家族企业。比起父辈创业的艰辛,江宜隆幸运了许多,公司交接给他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还有父亲在旁事无巨细地指导,政府的扶持力度、创业环境也要比父辈们那时更好。江宜隆所要做的是适应新环境,让公司迸发出更多的活力和后劲。

 

十多年里,江宜隆跟着父亲,边学边做,从青涩的大男孩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爷爷和父亲的经商基因在他身上得到了传承。机械加工业是传统产业,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迫在眉梢。江宜隆果断花费200多万元购买了一批自动化设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8岁那年,江宜隆娶了镇海本地姑娘,按他的话说是“开始本土化”,“宁波姑娘很好啊,又贤惠又大气,我很幸运能做宁波人的女婿。”现在他不但能听懂简单的宁波话,还能说上“一眼眼”。江宜隆的目标是在闽南语和宁波话之间随意切换。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也很关心孩子的学习,采访中跟记者感慨镇海的教育质量真厉害,朋友的孩子读了几年书回台湾上学,都变成班级的第一名了!前几年,弟弟江宜泽也娶了宁波姑娘,现在一家子在大陆落地生根了。

 

凭着这么多年在镇海生活、工作的经验,去年江宜隆当选镇海区台商青年联谊会会长。镇海区台商青年联谊会由区台办推动成立,成员是在镇台企台商二代和台企中的台湾人青年骨干,大家不定期聚会,联络感情,分享信息。上一次,江宜隆组织了卡丁车活动,大家聚在一起用熟悉的乡音,谈创业的故事,分享创业的经验,寻求商机。政府有相关惠台政策,江宜隆也会召集大家进行培训、学习。

 

联谊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深受青年台商、台干好评。“感谢台办为我们青年台商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我们会把这个平台充分利用起来,统筹资源,加强青年台商之间的联络交流,展示青年台商朝气蓬勃的良好形象。”江宜隆表示,自己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有台湾的朋友过来考察,他就会向他们介绍镇海,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大陆,鼓励他们来这里投资办厂。(来源: 镇海新闻网)

展开全文

陆企将参与台北捷运建设 大陆盾构机首进台湾市场

2017-12-08

记者7日从湖南省台办获悉,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近日与台湾荣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2台6米级土压平衡盾构机供货合同。这标志着大陆盾构机首次进入台湾市场,打破了日本企业在台湾地区30多年的市场垄断。

 

记者了解到,台北捷运万大线是台北兴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本次大陆盾构机所参与建设的台北捷运万大线CQ850、CQ850A两标段上下行线总长分别为2754米和3417米,主要地质为粉土质砂层与砂质粉土层。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需要克服50米超小转弯半径、下穿双河桥桩基础、经过通风竖井段原位偏移、遭遇沿线连续墙及其他地下障碍物等地质和施工难题。

 

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在台湾地区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都是日产盾构机主导市场。为了拿到这个订单,在前期技术方案设计阶段,铁建重工研发团队围绕工程对盾构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提出的个性化要求,尤其是针对小转弯半径做了细致的研究和论证,提交了高度定制化、针对性极强的技术方案,最终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可。

 

“台湾地区较高的施工标准、严格的审核制度也锻炼了企业技术和营销队伍,为铁建重工继续深耕台湾市场、开拓其他区域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刘飞香说,后续铁建重工将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组织好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现场组装调试、试掘进和后期服务等工作。首批设备将在2018年交付并投入使用。(新华社长沙电 记者张玉洁)

展开全文

冰滴茶香浓——台东老“茶王”的新茶经

2017-12-07

三层的亚克力架子上,最上层是装满冰块的玻璃漏斗,中间是放着茶叶、底部开孔的烧杯,最下层则是细颈圆肚的烧瓶。第一眼在陈锡卿的茶社看到这套物事,还以为是用来做实验的特殊装置。

 

陈锡卿不久前开始尝试的这个装置,其实是用来“滴茶”的。冰水在漏斗下方的阀门控制下,以大约一秒一滴的速度滴落到烧杯中,浸润茶叶后,茶汤再滴到烧瓶中。两个小时左右,能攒下200多毫升的茶饮。其色晶亮透彻,入口沁凉,乌龙特有的香甜令人回味无穷。

 

“用冰滴的方法,可以让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缓慢释放,茶叶原始的味道也不会因为高温冲泡而被破坏。”陈锡卿说,当然,所用的茶也必须是很好的茶。

 

30多年致力于做好茶的陈锡卿,是台湾有名的“茶王”。2005年,他以清香型乌龙茶获得台湾第一好茶比赛总冠军,也创下一斤88万元新台币的台湾茶叶最高拍卖价。在陈锡卿位于台东市区的允芳茶园里,摆满挂满各种获奖的匾额。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拿过多少奖,“大概有四五十次吧。牌匾都摆不下,很多都被我放到仓库去了”。

 

对于种茶和制茶,陈锡卿有着自己的坚持。从茶叶的采摘、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到浪菁、炒菁、揉捻、干燥,再到筛选、烘焙等,每一个步骤他都是用心去做。即便是现在从茶场转做茶行专注于烘焙和制造,在挑选和采购茶菁(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叶子)时,他也仍是一丝不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拔、湿度、温差和日照等生长条件有着苛刻要求的高山茶,也是越种海拔越高。陈锡卿笑称自己就像游牧民族一样,到处去找好的茶菁。

 

他介绍说,自己一般都是提前一二十天就要去茶园,观察茶园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还要关注采摘前的天气变化。比如采摘前三四天如果下雨,那么茶菁的含水量就会偏高,后期的制作技术就需要做调整。在制茶过程中也是如此,要随时关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判断茶叶的水分会挥发多少。

 

“这些都要靠经验,用心拿捏。”陈锡卿说。

 

同样需要用心的还有包装和营销。在陈锡卿看来,“茶王”之道贵在坚持传统复古,茶的包装和营销则要创新求变。为此,他请来专业的文创团队,为产品设计打造全新的包装,既增加附加值,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台湾的好茶。

 

每一个设计,陈锡卿都要亲自参与。他会把自己想要的效果告诉设计者,而不是简单地把文创的部分全包给别人去做。

 

“那样有时会跟产品跳脱得太远。”陈锡卿说,“而且我会要求包装保留本地的味道,太过于都市化的包装并不好。”

 

在允芳茶园的展示区,不同造型、不同色调的茶包装颇有些令人目不暇接,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古朴大方是主基调。茶园的网站设计亦是如此,黑底金字的极简风格首页,大气中透着儒雅。

 

因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茶园的营销策略和手段也在不断调整。“前几年大陆客人很多,高山茶就卖得很好。”陈锡卿说,为了适应大陆客人的消费习惯,茶园开通了银联,甚至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于大宗购买,茶园还提供顺丰快递包邮。有些环岛游的大陆游客,人可能还在岛内,茶已经送到家了。

 

至于茶园最近推出的冰滴茶,在岛内说起来并不算什么新鲜事。相对于形式上的创意,陈锡卿更看重的是“滴茶”的门道。他会细细琢磨怎样通过调整冰水的滴速和茶叶的配重,更好地“逼”出茶的特质。

 

“滴茶也代表一种心意。”陈锡卿说,用精心滴制的茶饮招待朋友,能让人更感温馨,也能让人体会到好茶得来不易。“谁知一滴茶,汇进吾心血。”(新华社台北12月7日电  记者刘刚 赵丹平)

展开全文

两岸关系是影响嘉义市长选举的重大因素

2017-12-06

嘉义市是南台湾行政区域最小的县市,长期由无党籍执政,近年来国民党、民进党先后拿下执政权。对于国民党来说,这是“止跌回稳”、向南部开拓的关键;对于民进党而言,“民主圣地”丢不起、南台湾不能被国民党打开突破口。声明参选嘉义市长的学者李允杰认为,两岸关系对嘉义发展影响很大。如果他成为嘉义市长,要打造嘉义市成为中南部两岸交流重要基地,为嘉义市带来大商机与大发展。

 

陆客赴台必去嘉义县的阿里山,但山上的旅馆容纳量有限,大部分的旅客住在山下的嘉义市,因此带动嘉义市住宿业的大繁荣。蔡英文上台后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陆客骤减,嘉义市包括旅馆、餐饮在内的众多行业面临巨大损失。两岸关系良好时,不少业者看好大陆赴台旅游前景,在嘉义市建了不少饭店,后来有的建到一半就烂尾,有的无奈的延长工期,有的采用“试运营”来减少支出,足见两岸关系对嘉义市发展之影响。

 

李允杰说,嘉义市政府目前虽有成立“两岸事务小组”,绿营市长涂醒哲担任召集人,但毫无功能、形同虚设。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根本难以突破,嘉义市也错失两岸城市交流。

 

早在去年10月,台湾省商业联合会荣誉理事长萧博仁就公开指出,嘉义市的住房、游览车、洗衣等相关行业业绩仅剩2至3成,要求当局和市政府予以重视。随后,国民党籍嘉义市议长萧淑丽联合了跨党派的嘉义市议员提案,要求民进党籍市长涂醒哲也该发声,正视旅游相关产业所受的冲击,谋求因应之道。

 

目前,对于两岸交流无太大作为的市长涂醒哲已经被蔡英文再度提名,众多支持“九二共识”和两岸来往的候选人投入选战。虽然选战结果仍不能知晓,无可否认的是,两岸关系将对选战产生极大影响。这也是在领导人层级的选举之外,两岸关系再次产生较为明显的作用力。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融合程度的加深,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作者:李东海,四川省台湾研究中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