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30年的老兵记忆 映照蔡英文的故步自封

台湾《联合报》28日发表社论指出,出席台湾举办的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活动,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整个谈话空泛,反而反应了她不能正视现实的心迹!

 

该社论指出,蔡英文小心翼翼,对着读稿机一字不差地读出稿子。观其内容,也并非没有铺陈,她至少用了三个策略,这三个策略分别为:一、老兵返乡的温情动员;二、“概括承受”的涵义暗示;三、未来三十年关系框架的报酬。然而,这三者都只绕着周边打转,处心积虑地避开“九二共识”的核心概念,结果恐怕难以如愿。

 

首先,谈老兵要求。蔡英文试图以当年民进党曾助“老兵返乡”一臂之力,说明民进党在两岸互动上的“开创”功绩,而不是一味“反中”、阻挡交流。但是,当年的民进党,早已不是今天的民进党。当年的民进党不排斥中华民族血脉种源,尚未订定《台独党纲》,这与今天“去中国化”如火如荼、动辄扣人红帽的民进党,两者的精神脉络已不可同日而语。拿早年的民进党当成今天民进党的盾牌,可见民进党30年来在两岸毫无寸进,只见倒退。蔡英文首次竞选台当局领导人时,即曾以“他者”标签台湾的“外省”族群;如今,她突然诉说当年老兵“想家”的乡愁时,未免跳接得太过突兀。

 

其次,“概括承受”显然是这次演说刻意安排的机关,蔡英文借由文字布置,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与据此基础得到的成果,作了巧妙的切割。对于1992年的香港会谈和两次“汪辜会谈”,声称“尊重”其“历史事实”;但对于马当局任内8年签署的两岸23项协议,则慷慨地“概括承受”。说穿了,“概括承受”其实是虚晃一招,只爱23项协议、不认“九二共识”,更讳言被阻挡的服贸、货贸协议;这样的言词心机,只是回避关键问题。

 

其三,蔡英文以过去30年的交流为底蕴,提出“共同思考、擘画未来三十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愿景工程”之议,暗示两岸可商签诸如“和平框架”或“和平协议”。但蔡英文不提“框架”或“协议”,却代之以“愿景工程”一词,显为避开中国大陆所坚持的核心政治意涵,大陆岂会看不出其中蹊跷?如此缺乏基础的空洞呼吁,要说服对岸只怕是空中阁楼而已。

 

该社论又指出,我们很难说蔡英文没有足够的眼光看见中国大陆的快速崛起,但她和民进党却似乎还耽溺于自己的想象,佯装世局仍是30年前台湾领先的时代,两岸政经的优劣形势未曾有任何移动。譬如,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一再退缩,她却设想台湾可以依偎在美国的保护伞下,要求美售台F35隐形战机,彷佛美国仍是台湾强大“靠山”。

 

也正因为这样的遐想,蔡英文以为可以尾巴摇狗,单向改变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3年前她曾声言,只要民进党胜选,中国大陆就会向台湾民意“低头”;5月就职周年,她更以“新情势”为由,提出“新问卷”。与此同时,蔡当局“去中国化”的作为却无日间断:历史课纲去中国,语文课纲去文言,甚至欲在户籍登记去中文,连蔡英文要出访南太平洋“友邦”,竟称是去“寻亲”。

 

该社论表示,蔡英文不可能未意识到两岸发展差距逐渐拉开的事实,但她仍拒绝面对自己把台湾带向孤立、退缩的问题,不肯修正她的路线。检视两岸30年交流进展,蔡英文只能重提30年前老兵故事,说明她和民进党都被滞塞在旧时空及旧思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