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古老“大同”理念的现代阐释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7-10-18 09:53:44 | 来源: 人民网 |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俄中问题研究和预测中心首席研究员洛曼诺夫(资料图)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问题研究和预测中心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洛曼诺夫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具体目标。“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中国古老“大同”理念的现代阐释。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在2020年前达成,而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将迈出实现这个目标决定性的一步。
洛曼诺夫表示,“中国成功而稳定的发展使人深信,在下一个十年之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一定会达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轮廓已经日渐清晰,总体发展方向业已明确。中国打算在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建成一个‘伟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此外,洛曼诺夫还表示,“中国愈强大、愈繁荣、愈自信,就愈珍惜和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他指出,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不仅一次提到“大同社会”这一观点并强调“大同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将经济的繁荣和高尚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和平生活和全民族统一的向往。
在俄专家看来,“一致性”和“共同性”在当代的中国政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对内经济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将改革成果惠及整个中国社会的每个成员。“共同富裕”这一理念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洛曼诺夫认为,从这一点上来讲,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古老的“大同”思想是不谋而合且相得益彰的。
洛曼诺夫指出,在对待国际关系方面,习近平坚决推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这种理念是以“在承认不同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和合作的。“共同富裕”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大同”这一古老理念的现代阐释,因为它们指明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和平社会生活的新航向。(人民网莫斯科电 记者 华迪)
新闻推荐
- 第七届港澳台大学生德阳研习营赴罗江、绵竹开展交流体验活动2025-08-15
- 烟火两岸意绵长——“山海寻味”台湾青年交流营活动圆满落幕2025-08-15
- 诗意东坡故里 情牵两岸学子——2025川台大学生诗词会在眉山开营2025-08-15
- 商丘市举办“1895-1945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主题活动2025-08-15
- 台湾高雄关帝庙参访团到四川自贡开展文化艺术交流2025-08-15
- 线上线下看大戏 两岸一家国粹传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