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者关注中国党建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0136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

 

海峡飞虹(驻新加坡记者 孙牧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一重要会议的召开引起了海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日前,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采访中谈到了他对相关问题的看法。郑永年教授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改革和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郑永年认为,制度建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符合国家、社会与法制的需要,“大部分人关切中国的经济发展、反腐败成就等,但是忽视了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建设。而十八大以来最使人鼓舞的成就就是制度建设。从十九大后,我们可能会见到有很多的制度得以体现。”

 

郑永年补充说,制度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党建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郑永年认为,这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非常重要。郑教授说,强大的党成为了中国国家治理中的政治主体,为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好的平台,这是一些西方国家不具备的,“我们很多欧洲的朋友知道欧洲的问题出在哪里,也知道怎么解决,但是却缺少一个政治主体,没有一个有效政府。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出现了一个问题,多党制变为了互相否决制,反对党政治的任务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没有整个国家的大局观,只有党派的利益,所以就产生不了有效政府。从历史角度看,产生问题后谁来解决很重要。这一点中国目前做得很好,像之前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个性和治国理政的做法,(都说明)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来解决问题,否则什么都谈不了。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很多别的国家做不了的事情,中国可以做。”

 

郑永年认为,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人在干活儿”非常重要,而中国有这样的行动组织。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有效政治主体的主导,而这样的政治主体也需要有力的领导人来引领。郑永年说,他曾经在多个场合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也曾经与总书记进行交流,习总书记敢于决策的行动派风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中国共产党、这个国家、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他敢于决策。我认为他是一个行动派,注重于行动。”

 

展望即将召开的十九大,郑永年认为这不仅仅关乎中国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发展历程,而是关乎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百年发展目标的大事,“希望十九大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