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国经济新气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MAIN201710101206000272027848295

 

8月7月—9月19日,《人民日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内推出“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每天用八个版的篇幅,全面展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年来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不凡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从8月7日至9月19日,《人民日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内推出“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每天用八个版的篇幅,全面反映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很不平凡”的五年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和不凡成就。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按照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决策部署,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上了砥砺奋进五年来的实践报告和对重大历史使命的庄严答卷,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人们面前展开。

 

经济发展

 

稳中向好,“颜值更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5406293335139766886

 

2013年,曾经以两位数高增长引领全球经济的中国,在经历了连续十几个季度的增速放缓后,经济增速降到8%以内。

 

面对种种质疑忧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集调研,冷静观察,缜密思考,深入研究,对中国经济形势作出全新的判断,对经济发展作出高瞻远瞩的部署。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迈上“70万亿元”台阶,比上年增长6.7%。

 

6.7%的增速,领跑全球,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动力源——在“70万亿元”高基数之上的中高速增长,每年的增量比前些年两位数增长时还要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更重要的是,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颜值更高”。

 

经济大省广东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7.95万亿元,连续28年全国第一。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署名文章中谈道,“通过抓创新发展,过去几年广东经济不仅保持了平稳增长,而且质量、效益、结构都有了明显改善。”

 

12个省份服务业撑起当地经济“半边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446856654412703254

 

5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

 

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达到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其中12个省份占比超50%,撑起当地经济“半边天”。5年中,山东、四川、湖北、浙江、江苏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

 

在湖北,“该轻的变轻了”,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该重的变重了,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8.5个百分点;该高的变高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增长3倍,居中部第一,光纤通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在一些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稳步提升。比如,宁夏、内蒙古、河南、福建、河北等省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较2012年有大幅提升。

 

传统工业大省也打响了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比如,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0%;青海亦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4.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铁锈地带”突围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河北践行‘四个意识’、向党中央看齐的具体行动,也是现实需求、大势所趋。”河北省省长许勤对《人民日报》记者谈道,河北是传统工业大省,是全国唯一的钢铁煤炭去产能“双先行”省份,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重,钢铁、石化、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45.4%,万元GDP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60%,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可以说,不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北的经济发展就难以为继,没有出路、没有未来。”

 

近年来,河北将钢铁煤炭去产能作为标志性战役,严格落实环保、能耗、水耗、质量等6类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2013年至2016年全省压减炼钢产能4438万吨、炼铁4376万吨,其中2016年压减炼钢产能1624万吨、炼铁1761万吨。今年上半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1572万吨、炼铁1408万吨,全部取缔“地条钢”,坚决防止“死灰复燃”。

 

“在去产能、调结构、治污染的情况下,经过不懈努力,河北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呈现速度回升、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说。

 

去年以来,河北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2016年增加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今年上半年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

 

能源大省山西也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推进煤炭减产量、去产能。“去年压减煤炭产量1.4亿吨,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均为全国第一,促进了煤炭供求关系的平衡,扭转了山西经济困难局面。”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说。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山西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大幅上升,GDP增长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实现与全国同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显著提高,规上工业企业同比扭亏增盈416.3亿元;经济结构和发展动能持续改善。

 

山西也在经济转型中找到了非煤产业“发动机”。今年上半年,山西省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9.7%。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署名文章中说。

 

目前,山西综改区探索“龙头项目+配套企业”、合作共建园区、市场化招商代理、引领成果转化等多种招商新模式,涵盖新能源、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正加速孕育成形。

 

而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辽宁省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136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GDP增长由负转正,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3%。“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辽宁正在走出低谷、走出困境,浴火重生、重振雄风的路子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实、越走越好。”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地抓,并要求我们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署名文章中表示。

 

5年来,吉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四大优势产业迅速崛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6%。如今,一系列叫得响的、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品赢得了市场,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为吉林经济转型升级汇聚了澎湃动力。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改善发展环境,重塑竞争优势,推动转型升级,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今年7月,一汽解放第70万辆J6卡车正式下线。10年前,解放J6的诞生,宣告了中国高端重卡自主时代的到来。10年后,解放J6卡车以累计70万辆的市场销量,缔造了一汽解放的辉煌。

 

一汽解放只是吉林汽车产业的缩影。2016年,吉林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汽车整车实现产销分别为254万辆和247.6万辆,比2011年增长55.6%和48.5%,年均分别增长9.3%和8.2%。

 

高铁已成为我国一张亮眼名片,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客”)“驶出”的中国地铁也正在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今年4月12日,长客击败多家竞争对手,拿下总值12.3亿元人民币的洛杉矶地铁车辆销售合同。自2014年首次登陆美国以来,长客已成功中标波士顿、芝加哥、费城、洛杉矶等地的地铁项目。

 

作为实体经济大省的浙江,专业化强,产业高度集中。然而,在经济放缓、发展红利日渐弱化的情况下,以前粗放经营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如诸暨袜业,一双袜子的利润只有1毛多钱,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困?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实体经济是浙江发展之基,无论遇到再大困难,坚守实体经济的信心不能动摇。壮大实体经济,关键在“转型升级”。近年来,浙江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基金,并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充分结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万亿元左右。

 

产业兴则国家兴。5年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重塑优势,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到“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十八大以来的5年,创新驱动,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创新驱动,更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

 

科创先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017年盛夏,位于浦东张江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几个大科学装置工程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着: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基建结构封顶,部分设备将开始安装;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光束能量正在不断升高;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今年内挑战瞬时输出功率10拍瓦世界纪录的科研,正按计划推进;旨在为全国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运用、服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在7月最热的一天揭牌成立。

 

以科创中心建设为载体,上海要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上海明确提出以高端发展为导向,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

 

2016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830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6.7%。

 

创新同样正在助推江苏产业“由低向高”迈进、动力“由旧到新”转换、经济“由大到强”跨越。在江苏,2016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经济发展动力加速转换。

 

江苏积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推动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目前,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3万家,是5年前的2.5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26%的工业产值、30%以上的利润、47%的新产品产值和73%的发明专利。

 

在天津,新兴产业同样蓬勃发展。2016年,天津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合计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形成了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等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产品,填补了产业空白。

 

“放管服”改革为新动能营造新环境

 

激活发展新动能,营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尤为重要。

 

“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不活是制约黑龙江振兴发展的症结。解决影响黑龙江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根本在于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署名文章中说,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共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942项,省级权力清单减少71.2%,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4%。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省近年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得意之笔。为了破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跑断腿、磨破嘴,甚至“一直在路上”的“办事难”,浙江一直在探索。1999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2年、2003年分别进行第二轮、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作为全国唯一试点,浙江启动以“权力清单”为基础的“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再推进再深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浙江探索与实践。”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态度鲜明:作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盯着抓、反复抓,让老百姓到政府办事跑一次成为常态。

 

“民营企业希望审批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就是不知道审批部门的存在。”有浙商曾在一次座谈会上直抒胸臆。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回应了这样的期待。

 

在内陆省份安徽,近年来,该省在全国首创政府责任清单,率先公布运行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省市两级权力事项分别精简72%、55%。在省市县三级同步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省级收费项目精简68%,市、县级精简58%,年减轻企业负担超过40亿元。

 

目前,安徽省营业总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有1041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5年前翻了一番。在一批科技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放管服”改革功不可没。

 

保障民生

 

把民众获得感放在发展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各省份交出的5年答卷中,民生是一项“必答题”。

 

很多省份都用数据说话——西藏、新疆、宁夏、青海等省份,5年来民生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普遍在70%以上;青海、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份,5年来民生领域支出的年均增长均在10%以上。此外,许多省份还列举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细分领域的数据,反映出民众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581782708068085652

 

京沪发力住房保障

 

过去5年间,北京增投入、建机制、兜底线,将90%以上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运用于民生改善项目。日渐舒适的居住环境,日渐便捷的交通网络,日渐健全的医疗体系,日渐优良的空气质量……正是在衣食住行这些可感知的点滴间,群众有了前所未有的获得感。

 

5年来,独具北京特色的“一租、一购、一补”的住房保障供应方式也在日趋完善,日益迈向“居者有其屋”。

 

“一租”即公共租赁房,重点保障北京市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以及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发展需要的“新北京人”住房需求。2017年4月起,北京市从公租房、自住房项目中专门切出不低于30%比例的房源面向长期稳定就业的“新北京人”。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公租房20万套,已分配14.68万套。“一售”即自住商品房,重点支持北京市无房家庭自住需求,项目价格低于周边市场价格30%左右。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成为都市上班族的习惯。目前,北京市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经达到574公里,位居世界前列;在建里程超过300公里,为历史之最。工作日日均客运量从2011年的646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119万人次。在北京一家网站工作的刘威说,“每隔一两年,我的空间感和距离感都要因某些地铁线路的开通而做一些调整。”

 

在上海,同样把住房保障放在民生的重要位置。近5年来,上海全面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每年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房不少于1200万平方米,累计拆除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320万平方米,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87.8万套。仅2016年就新增保障住房5.2万套。在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同时,使市民基本居住得到有效保障。

 

“小财政、大民生”

 

“财政等公共资金配置使用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要保住、切不可随意挤压。”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切实托住民生这个底。

 

在经济增速相对较慢、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地区,民生仍然是头等大事。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署名文章中谈道,“越是在发展困难时期,越要时刻记挂百姓安危冷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据介绍,黑龙江坚持财政等公共资金配置使用向民生领域倾斜,全省公共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

 

“辽宁经济增速放缓,民生投入不降反升,兜住民生底线,坚决防止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上面。”这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做出的承诺。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表示,辽宁坚持先生活、后生产,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超过75%。

 

青海省经济总量小,财力有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地区贫困程度较深,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但青海省的民生答卷却把钱花在刀刃上,做出了“小财政、大民生”的新亮点。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投入分别达到714.2亿元、138.6亿元、834.6亿元、429.4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资金投入最多的时期。

 

“为什么我们说青海是小财政大民生,原因是我们的财政总量在全国排名倒数,但我们的人均民生支出全国排名靠前。”青海省副省长韩建华说。

 

青海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巨克中表示,为了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财政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重点在就业创业、教育、社会保障、出行畅通、健康养老服务、群众文化、人居环境等方面,统筹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项目。随着每年民生10件实事的一件件落地见效,通过以点带面,有效发挥了推动全省民生建设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脱贫攻坚:迈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749797910732584010

 

改造前后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进村公路

 

扶贫,是最重要的民生。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2020年前,要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一个不能剩。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攻坚战的打响,各地精准扶贫创新政策相继落地生效,2012年至2016年,我国已累计脱贫5564万人。与此同时,各地的贫困发生率数据均呈现大幅下降。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无疑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2012年以来,贵州加快脱贫速度,稳步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0.6%。2012年以来,贵州累计投入产业化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9亿元,扶贫方式由单个项目扶持向产业化扶贫转变,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等十大扶贫产业,既美了生态,又促农增收。

 

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也正蹄疾步稳行进在精准扶贫路上:2016年投入160多亿元发展产业;建成2万多公里通达村屯的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富民兴业;金融措施激发贫困户致富内生动力……2016年,广西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11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25%,列全国第二;943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赣南老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主体,也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翻开了赣南老区脱贫攻坚发展的新篇章。为此,江西下足“绣花”功夫,围绕贫困群众脱贫过程中的难题,积极改革创新,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438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11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6% 降为3.3%,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2月,江西省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摘贫帽”。江西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实效和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

 

截至2016年,贫困地区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材料房的农户占到57.1%,使用管道供水的农户达67.4%;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通电话比重达到98.2%、道路硬化达到77.9%。在自然村上幼儿园和上小学便利的农户分别达到79.7%、84.9%。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或卫生员的行政村达到90.4%,91.4%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

 

生态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66263518700479145

 

无人机航拍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林地、草地、湿地交错。(《中国经济周刊》摄影记者 胡巍 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着力补齐一块块生态短板。

 

从数据上来看,5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三北工程启动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和修复自然生态

 

“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河北省、市、县三级同向发力,企业、社会、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的工作格局。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署名文章中表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数据显示,西藏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建立了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近4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

 

将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执行,取得效果明显。比如在云南,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16个州(市)政府所在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8.3%,较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云南越来越多的濒危动物得到格外呵护,截至2016年12月,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1个,总面积约28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同时,一些生态破坏现象也得到整治和修复。在湖北,长江沿岸实行“一迁两禁一停”:沿岸1公里范围内的重化工及造纸企业实行搬迁入园;禁止审批长江1公里范围内的重化工及造纸行业项目,禁止审批没有环境容量和总量的建设项目;对超过1公里、不足15公里的重化工及造纸行业建设项目环评一律暂停审批。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深刻反思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训,坚决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和修复自然生态。”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在署名文章中谈道,目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关矿业权、水电站、旅游等项目已全面停产停业,被破坏的植被正在逐步修复,各水电站已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同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在全省开展拉网式排查,切实解决各类生态问题。

 

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而吉林、河北、湖北等省份的单位GDP能耗,分别累计较2012年下降33.45%、21.2%和23.7%。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加速发展新局面,经济发展动能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以大生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贵州因地制宜发展环境生态友好型产业。截至2016年底,全省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的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贵州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形成特色食粮、油料、特色养殖、特色渔业和林业特色经济五大类特色产业,并通过农村电商让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把巍巍青山变成富民的“绿色银行”。

 

在青海,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生物、现代农牧业、生态环保、高原医疗卫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今,以这“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为载体,青海正在擦亮美丽经济“新名片”。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表示,“要转变传统思维定式,把高原生态农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生态产业打造起来,把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建立起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使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宁夏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包围,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3.68%。一面防沙治沙,一面沙里淘金。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宁夏沙化土地面积由2475万亩减少到1686万亩。特别是1994年以来,宁夏连续20多年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宁夏很早就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让防沙治沙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

 

黑龙江省依托整体性生态化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农业,向生态要红利、向绿色要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有机食品及其深加工和旅游养老健康体育等服务性关联产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部需求,给黑龙江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变化,更实实在在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如今,120万农民依托黑龙江多年来积累的绿色生态农业优势勇闯市场,实现创业收入230亿元,带动就业238万人。

 

扩大开放

 

谱写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新篇章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过去10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为新时期对外开放指明新的方向和道路,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从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世界范围内强烈响应;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聚首北京雁栖湖畔,到20国集团首脑相约杭州西子湖边;从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投入运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放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谱写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自贸区由1个变为11个

 

“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率先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率先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署名文章中说。

 

2013年9月29日正式运营,上海自贸区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试验3年多的成绩单上,最醒目的是以负面清单为代表的一项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的成功使得中国自贸区加速扩容,由1个到4个,再由4个到11个。“从28平方公里起步的一场改革试验,吹皱了960万平方公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一池春水。”《人民日报》如此评价。

 

与世界上16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全区有18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铁路、公路、空运并存的开放格局;经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有1202列……内蒙古2016年对外开放的数据,见证了内蒙古走向世界的步伐。2012—2016年全区累计进出口额达到622.9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3倍。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备案境外投资企业累计553家,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拓展到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

 

 

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是我国新时期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特征。目前,中国已经签署了15个自贸协定,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自贸区伙伴遍及世界各地。双边、区域经贸合作的稳步推进,深化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

 

广西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东盟博览会效应凸显,“南宁渠道”进一步拓展,4年来全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

 

云南全省拥有25个国家级口岸,跨境人民币业务已覆盖8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结算额突破3700亿元。2016年,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达124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23%。

 

新疆霍尔果斯成为全国首个“关外”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试点区,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直接交易发展迅速,涉及86个国家和地区,金额达2435亿元。

 

“一带一路”助内陆省份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从最初创立时的57个扩大到80个;丝路基金成立两年多来,目前承诺投资金额已达68亿美元,首批投资项目已启动。

 

“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署名文章中介绍,河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生产基地,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45万吨,郑州—卢森堡开通每周15个定期全货机航班;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去七回七”常态化均衡开行,功能性口岸数量不断增多,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量和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许多内陆省份正加速形成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7月,西北地区首条直飞非洲的航线——西安直飞埃及的航班开通。自此,西安前往埃及将由23小时缩短至10小时。接下来,咸阳机场还将开通直达胡志明市、布拉格等航线,提升机场国际枢纽集散能力。“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陕西再次站到了向西开放的前沿。

 

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宁夏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积极“走出去”,与有关省份和企业合作建设境外产业园区,重点打造的中国—沙特(吉赞)、中国—阿曼(杜库姆)两个园区列入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

 

中欧班列(重庆)从重庆经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国门,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在沿线的德国、荷兰、比利时等12个国家,中欧班列(重庆)已经建立集结分拨点。全程跨越1.1万多公里,用时不到13天,比江海联运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成本只有空运的1/5,大大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5年来,重庆外贸总额上升23.5%,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10.76亿元跃升至207亿元。2016年,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81亿美元。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国通过多种渠道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达到了约20万亿元人民币的贸易总额。2014—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049亿美元。

 

中国企业先后在20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设了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从严治党

 

扎紧制度的笼子

 

2012年12月6日,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后落马的第一位省部级干部,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4年6月14日,苏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给予徐才厚开除党籍处分;2014年7月29日,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2014年12月22日,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给予郭伯雄开除党籍处分;2017年7月24日,中央决定对孙政才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对腐败零容忍,“打虎”无禁区,中央反腐的雷霆之势,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认识。

 

“要问这5年党和国家工作中最大的亮点、最得人心的是什么?最具共识的回答一定是:反腐败!”《人民日报》这样评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以重拳反腐为全面从严治党破局。

 

在《人民日报》“砥砺奋进的5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系列报道中,一些省份也公布了相关数据,例如,截至2017年6月,北京共问责72个党组织和929名党员领导干部;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17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5.5万余件,其中地厅级干部119件、县处级干部1185件……

 

巡视利剑显现威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

 

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

 

5年来,中央巡视组开展12轮巡视,实现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许多重大问题线索都是在巡视中被发现的,例如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

 

“全省人民深切感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像一场洗刷雾霾的春雨,使山西从一度政治生态退化的受害者,变为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受益者。”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署名文章中表示,山西省委深刻汲取前几年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沉痛教训,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落实准则和条例,采取组合拳措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辽宁拉票贿选案也是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过去一个时期,辽宁选人用人出了严重问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歪风盛行;部分干部为了快速升迁,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搞‘忽悠’,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少数干部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致使政商关系和投资营商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劣币驱逐良币,乌烟瘴气、浊水横流。”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在署名文章中披露。而现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坚持讲真话、察真情、报真数,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党内正气上扬,社会风气好转。”

 

2014年,“小官巨腐”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北京市反馈报告中。北京市向群众身边的腐败亮剑,在集中力量查处一系列“小官贪腐”案件的同时,北京市深入开展“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和“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5年来,北京查处“小官贪腐”问题1578人,查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1025人。

 

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首虎”李春城的四川,“以最坚决的态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署名文章中表示,四川省委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彻底肃清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的恶劣影响,依纪依法彻查严处南充拉票贿选案。“通过努力,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展现出奋发有为精神状态,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成为自觉追求,全省政治生态发生可喜变化。”

 

党中央从第9轮巡视开始,每轮都安排对4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延伸放大震慑效果。共对16个省区市开展了“回头看”,覆盖率超过50%,发现黄兴国、王珉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用制度培育良好政治生态

 

5年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保障,党内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向着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迈进。不仅有中央巡视的利剑高悬,中央纪委设立47家派驻纪检组,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实现全面派驻后的2016年,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共谈话函询2600件次,立案780件,给予纪律处分730人。

 

5年来,党内法规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中央共出台或修订了近80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40%,让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有规可循、有据可依。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踏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征程。

 

抓住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这个“牛鼻子”,上海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2015年5月,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严防“一家两制”,严管“家属经商”,从制度上堵住贪腐的“蚁穴”。在规范工作中,上海市334家单位的2133名市管干部,就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作专项申报,并由相关部门一一甄别核实。

 

“白恩培、仇和等严重腐败案件,使云南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把制度治党作为治本之策,堵塞漏洞、标本兼治”。把组织建党作为固本之举;把用人导向作为风向标,打造“云岭铁军”;把惩贪肃腐作为“手术刀”,扎实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集中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坚决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使受到破坏的政治生态全面恢复起来,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全面好转起来。

 

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三个试点省市之一,山西按照中央绘制的蓝图精心施工,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整合了反腐败资源力量,构建起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实现了对行使公权力人员的全覆盖,让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

 

作为中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唯一的副省级试点市,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平台共设置市管干部廉洁档案、纪检监察对象、执纪审查、联网信息核查等11个模块,涵盖全市1169名市管干部、47万余名党员干部及各级公务员基本信息,178个市直属单位和各县(市、区)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同时延伸链接了房产、工商、税务、医保、社保、水电气缴费等多部门网络数据资源,为执纪审查工作提供了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反腐成绩单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80多人、厅局级干部8600多人、县处级干部6.6万人;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3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64.8万人。

 

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万多起,处理24万多人,对“四风”问题坚决露头就打,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好转。而截至2016年底,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追回赃款86.4亿元,目前已有45名“百名红通人员”落网。

 

巡视发挥了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

 

5年来,中央巡视组开展12轮巡视

 

对16个省区市进行“回头看”

 

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

 

中央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

 

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

 

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

 

资料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徐豪   责编:陈惟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