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林璟均:台青大陆创业要接地气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10-09 10:43:05 | 来源: 中新社 |
台商林璟均在广州开的甜甜圈店郭军摄
“大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台青大陆创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还要接地气,视野要开阔,要像海绵一样去吸收、学习。”广州台湾青年之家辅导会长林璟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渐成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据广州市台办的统计,仅去年以来,就有76个台湾青年创业团队落户广州。
林璟均是第一个将甜甜圈引进华南地区的人。2006年,他前往广州暨南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一年后就在广州开出第一家甜甜圈店。
十年来,林璟均稳扎稳打,目前在大陆的广州、佛山、深圳、南通等地共开了10家甜甜圈店,家家盈利。今年他计划加快开店速度,将在广州、深圳再开四家,而明年还将进军成都和武汉。
台商林璟均接受采访 郭军 摄
进入甜甜圈行业,源于亲戚的一次美国之行。他们发现这种在美国历史悠久的食品,在当时中国竟然还几乎没有。于是,在友人的帮助下,他们在台北开了第一家日式甜甜圈店,市场反响相当不错。
到大陆念书期间,林璟均发现这里的市场要大得多,遂决定以广州基地拓展大陆市场。
为了选择开店地点,他当时做足功课,拿著计数器在广州各大商圈“蹲点”计算人流量。最终选定体育西路附近开了第一家店。
“放弃在台湾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到大陆,一开始没有朋友,一个人打拼,心里其实很彷徨,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林璟均回想到。
第一家店面刚租下来时,房租每月五万元人民币,房东给了20天的免租期,但实际上,光装修就去了两个半月时间,前后花去130万元人民币,而在这期间店里没有任何收入。好在装修期间林璟均把这家店面外用木架包装好,做了整整两个月免费广告。“之前没人看过、吃过的甜甜圈,加上又是台湾人开的,店铺还没开张,广告就赚足了眼球。”林璟均说。
正式开业那天,店一下子涌进来大批客人,每个人都好奇地想试试这些在面包上涂满水果和巧克力的甜甜圈,“第一天我们就卖出了1200多个。”
为了保证品质,甜甜圈的原料面粉一开始都从日本进口。2007年至2008年,中日关系出现波折,使得林璟均的甜甜圈店一度面临原料断货。“有一次甚至连续12天没有新进的面粉供应。甜甜圈不得不限量出售。”林璟均说,好在后来与合作厂商协商,改由他们在中国大陆投资设立的工厂供货,危机才得以解决。
广州第一家店开了三年,店铺租约到期后,林璟均决定把店开进商场内,减小店面,降低租金。“广州地铁建设一日千里,形成许多新商场,而这些商场人流有保证。”林璟均说。此后数年内,甜甜圈店陆续入驻广州正佳广场、动漫新城、江南新地等购物中心。
在大陆发展十年,林璟均坦言,遇到最大难题是店铺租约不稳定,租金上涨过快,“商场里的铺位争夺大过临街铺位。台商没有资源,往往拿不到好铺位,即使把冷僻铺位炒热,租期一到,开发商就可能不再续约。”林璟均说,这也是服务业和做生意的正常逻辑,应对的办法只能寻找新的地点或者通过与台商同业合作一起拿店,然后再内部分工合作。
“大陆市场比以前更大,但竞争也更激烈。”林璟笑称自己是幸运儿,决定把自己创业经验和曾遇到的难题与台青、台商分享,以帮助更多人。他现在是广州台湾青年之家辅导会长。“台湾人创业想法多,但缺资金跟执行,真正去做只有10%。”林璟均常鼓励年轻人“有想法,大陆绝对是大市场。”
“来了就要接地气,以前在台湾的经验和知识要放下、归零,在这边要多跟本地人交朋友,寻找本地合作伙伴,才能学到更多东西。”他坦言,大陆发展太快,新一代台商想法有些跟不上大陆人,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不少台商太过墨守成规,以前台湾有的一些优势如今正慢慢丧失。
“这让我们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林璟均说,台湾人做生意喜欢单打独斗,而大陆人则喜欢打团体战。但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讲究资源整合。
去年底,林璟均在广州的居民小区里开了一家新店,他同时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台青创业基地,“我们称之为逗阵工园,意为‘一起创业的园地’,这里的成员来自台湾,专注在餐饮、烘焙、文创等领域,大家互帮互助。”林璟均告诉记者,目前他同时辅导8组台青创业团队。(完)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