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条量子通信干线开通 实现首次洲际量子通信
|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9-30 11:13:10 | 来源: 新华网 |
图为与会领导共同启动“京沪干线”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王莹)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9月29日正式开通;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打下坚实基础。
开通仪式在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北京控制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现场使用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分别与合肥、济南、上海、新疆等地成功通话。同时,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教授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在通话中,塞林格院长向我国科学家近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表示祝贺,也对进一步加强两国在量子领域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希望。
“京沪干线”项目2013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整个项目建设周期42个月,2016年底完成了全线贯通和星地一体化对接,经过半年多的应用测试和长时间稳定性测试,于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
据介绍,建成后的“京沪干线”,实现了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兴隆地面站与“京沪干线”北京上地中继接入点的连接,真正打通了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的链路,并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
在开通仪式上,“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告诉记者,“京沪干线”全线路密钥率大于20kbps,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量子卫星兴隆地面站到北京接入站点全线密钥率大于5kbps,可满足基本数据通信需求。在业务应用方面,“京沪干线”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交通银行京沪间远程企业网银用户的量子保密通信实时交易、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京沪异地数据的量子加密传输和灾备、阿里征信数据的异地加密传输以及量子加密流媒体视频点播等应用示范。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对接,预示着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已经形成,未来将以此为基础,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

图为量子通信网络示意图 中科院供图

图为量子通信网络示意图 中科院供图

图为量子通信网络示意图 中科院供图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