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文言文比例调降 是台湾的教育危机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9-11 10:03:12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课程审议会大会10日决定新课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比例,维持台湾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组原来的方案,比现行课纲略降至45%至55%。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南华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副教授周平的评论文章指出,文言文比例的争论,不宜以“统、独”或文、白二元对立的框架来讨论,重要的是当今台湾语文教育的深层危机。文言文学习可以让中学生走出教条主义式的阅读态度,让学习者与古、今、文、白的作者可以对话、相互批判和彼此建构存在意义。
评论摘编如下:
台湾课程审议会大会10日决定新课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比例,维持台湾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组原来的方案,比现行课纲略降至45%至55%。近来文言文和白话文比例的争论或可告一段落,但笔者认为,应该借此次的机会重新检视台湾语文教育教学现场的危机。
文言文比例的争论,其中一派主张调降,以强化台湾新文学;另一派认为文言文是我们的屋宇,是台湾学子面对世界的基础,比例不宜限缩。笔者认为,此议题不宜切割成两个截然对立的范畴,从而以“统、独”或文、白二元对立的框架来讨论,重要的是当今台湾语文教育的深层危机。
首先,古文和今文,或文言文和白话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它们都是承载无尽意涵的语言和文本。语文教育重要之处不仅是协助学子习得符号工具来描述世界,更是在创造世界和彰显人自身的存在意义,这可以跟上述“文言文是我们的屋宇”相呼应。
其次,阅读文本时,无论古、今、文、白,都是一个读者(教师和学生)的意义世界,与文本(包含作者)的意义世界之间的对话和经验融合过程。对当下的读者而言,文言文的文本应该是一个可以被开放性理解和批判的对象。而且每一个文本的言外之意和可诠释空间都是可以无穷开展的,换言之,每个文本都是个未完成式。
在中学时期,笔者在考试领导教学、填鸭式教育的体制下,非常痛苦地跟台湾所有的学子一样默写生硬的章句、记诵标准化的注释和翻译。这样的学习除了在分数面向上产生了效应之外,完全没有感动和启发。
及至成年,笔者重新以主体的身分与古文重逢,放弃琐碎的片段讯息,以整体观来理解文本,终于感受到古文的屋宇庇荫效应和存在姿态的开展。笔者如今可以从《论语》中读出当代批判理论的精神,也可以从《琵琶行》诗文中领略练琴时的美感境界,也能从《金刚经》中找到了理解量子世界的入处。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文言文学习可以让中学生走出教条主义式的阅读态度,让学习者与古、今、文、白的作者可以对话、相互批判和彼此建构存在意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