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看北京:妈妈给带的口罩一个也没用上

台湾青年看北京:妈妈给带的口罩一个也没用上

 

两岸青年创业路演圆满结束,台湾青年和导师一起在华灿工场合影。(中国台湾网 齐昕 摄)

 

 9月2日,在中关村华灿工场,参加“鲲鹏会台湾青年创业研习营”的32名台湾学生用一场精彩的创业路演为他们为期十天的北京交流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台湾青年看北京:妈妈给带的口罩一个也没用上

 

路演现场,台湾青年认真聆听他人的项目介绍。(中国台湾网 齐昕 摄)

 

从研习营10天前在北京大学的开营仪式开始,参加研习营的每位同学都开始为最后的路演做着准备。在参访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孵化器企业的同时,32位同学也分成了6组,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点子。在9月2日的路演上,6组同学展现出了各自精彩纷呈的想法,既有解决住房隔音问题的隔音墙,又有服务健身人群的健身餐车;既有帮助照顾独居老人的APP,又有提供心理咨询的咖啡厅。四位创业导师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但也指出了具体执行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好的想法需要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调研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同学们也纷纷表示,通过与创业导师的深度交流,发现了很多之前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创业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台湾青年看北京:妈妈给带的口罩一个也没用上

 

台湾青年针对新兴的大陆健身市场设计了营养均衡的健身餐。(中国台湾网 齐昕 摄)

 

在亮点颇多的创业路演之后,一场闭营仪式将台湾青年的笑声和泪水留在了北京。短短的10天,给台湾同学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北京之旅让几名第一次到北京的台湾同学受到了震撼,也让多年前来过北京的台湾同学颠覆了之前的印象。

 

台湾青年看北京:妈妈给带的口罩一个也没用上

 

 会后,几位有意报考北大的同学向本次路演的导师,北大教授窦尔翔虚心请教。(中国台湾网 齐昕 摄)

 

来北京之前,许祐祯脑中的北京是个空气很脏、很浑浊的地方,是个她“绝对不会喜欢”的城市。将要离开北京的许祐祯发现北京除了古都的历史韵味,还在多个方面引领了整个科技行业的进步。“在百度和腾讯我见到了很多新颖的科技成果,我第一次觉得我们在互联网产业不再落后于西方。同时我也在想,大陆在不断进步,台湾该何去何从。我觉得台湾应该利用文创优势,与大陆的技术优势结合,共同发展进步,带领整个东方文化向前。”

 

无独有偶,谢镇吉的妈妈也觉得北京的空气“有毒”,临行前给自己的宝贝儿子装了一大包口罩,结果一个都没用上。这个暑假是谢镇吉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他放弃了跟朋友一起到巴厘岛毕业旅行,选择来到北京参加创业研习营,这个决定没有让他后悔。“在台湾的时候,地铁上偶尔会遇到一些比较彪悍的大陆游客,在上下车的时候会挤我们。但是在北京,我遇到很多热情、善良的人。在自由参观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义务为我们讲解了一个多小时。在大陆,我的感觉就是每个人都很特别,此行改变了我自己对大陆的看法。我之前以为在大陆的人都会‘功利’一点,但是这次来到北京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台湾青年看北京:妈妈给带的口罩一个也没用上

 

 台湾青年魏玄德和他的团队向创业导师徐展勤虚心请教。(中国台湾网 齐昕 摄)

 

5年前,还在读高中的刘政宪参加的交流活动让他有机会到北京四中学习了几天。当高中二年级的四中同学都在认真学习微积分的时候,搞不懂状况的刘政宪只能在数学课上画画玩。但是当时的北京城在他看来还不如台北繁华热闹。经过5年,翻天覆地的北京城刷新了他的认知。“仅仅5年,台北跟北京的差距已经开始慢慢地拉大,台湾要加油,不然永远都追不上。”不仅如此,这次北京之旅还打破了就读于台湾清华大学的刘政宪心中的小骄傲。“原本以为自己能在台湾前几名的学校就读,很厉害。来到这边才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参观了这么多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北大、清华这么多厉害的学校,才知道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台湾要加油的也有很多。”

 

“我自幼从家里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最好能走出台湾,一方面是台湾市场较小,另一方面是台湾社会充斥着各种政治斗争。”一直勇于尝试走出台湾的陈昱硕09年第一次到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北京的市容市貌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当时的北京在他看来还不能跟台北媲美。“三年后,再到北京,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场,也看到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素质的提升。这次来到北京,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便民服务,印证了大陆的确是在蓬勃发展。我希望大家以后能隔三差五的来到大陆,想必大家每次都能收获不一样的体验。”

 

10天前,32名台湾青年带着台湾的美好来北京;现在,他们即将启程,带着从北京汲取的养分回到台湾。(中国台湾网9月4日北京讯 记者 齐昕)

 

注:“两岸青年创业研习营”由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中心与鲲鹏会共同举办,致力于推动两岸青年交流,鼓励台湾大学生自主提案、规划、组团并自我管理,组团前往大陆参访、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