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余封书信见证两位耄耋老人割不断的两岸情谊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08-14 16:08:01 | 来源: 新华社 |
“国基学长如晤:家母在家乡多蒙兄照顾,此等恩德无以为报,返家后当登门面谢。”“家乡的凉绿豆汤店还开着吗?好想与兄再喝一碗,共忆童年时光。”
这是一封1988年2月从台湾寄来的信,写信的是韩昌鸿,收信的是苏州太仓人蔡国基。二人是发小。虽然早在1947年两人便分隔两岸,但兄弟情谊却从未被海峡阻断。
蔡国基今年86岁,韩昌鸿与他同龄。自1987年两岸打破隔绝状态、开展民间交流以来,两人已经先后通信80余封,最长的书信有十几页。在信中,从工作到生活,从家庭到社会,两位挚友无话不谈。
“我们是小学同学,也是邻居。当时虽然我家里很穷他家里比较富裕,但是我俩的关系非常好。经常一起上下学,一起玩耍,一起喝绿豆汤,比亲兄弟还亲。”回忆起儿时与韩昌鸿共同度过的童年时光,蔡国基老人至今难以忘怀。
1945年,两人小学毕业,蔡国基因为家里穷,不得不去外地学做生意。尽管刚开始只是学徒工,工资微薄,但蔡国基每次回太仓老家都会用平时攒下的零钱买点小特产,带给韩昌鸿一起分享。而韩昌鸿每次也会请蔡国基到街上吃好吃的。
“那段时间虽然分别多了,见面少了,但是每次回去与昌鸿见面、聚会都特别开心。”蔡国基说。
1947年,韩昌鸿跟随叔叔去了台湾,不久以后便在台湾参了军。稳定下来后,韩昌鸿从台湾给蔡国基写了第一封信。随后二人断断续续又通了四五封信。1949年后,受两岸关系影响,两位挚友渐渐失去了联系。
1951年,蔡国基也在大陆参了军。1955年转业后,蔡国基回到家乡太仓县卫生系统工作。每天上下班他都要从韩昌鸿家门口经过,跟韩昌鸿的父母打招呼,平时生活中也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照顾两位老人。老人家渐渐地也把蔡国基当作亲儿子一般看待。
“大概是1986年的时候,昌鸿的妈妈找到我,说她特别想儿子,我当时就承诺老人家有机会一定托人去找。”为了这份承诺,蔡国基到处打听,最后终于得到了韩昌鸿的消息。
此时的韩昌鸿已是一名上校军官,也有了三个孩子。当蔡国基把这些消息告诉韩昌鸿母亲时,老人家特别兴奋。后来,在蔡国基的帮助下,韩昌鸿母子二人终于在1989年见了面。
1989年后,韩昌鸿每年都会回太仓老家看望亲人,蔡国基也得以与阔别了42年之久的挚友每年聚会一次。与此同时,两位好友的通信交流也逐渐恢复。由于韩昌鸿母亲不识字,蔡国基还经常替老人家代笔写信给在台湾的韩昌鸿,韩昌鸿给母亲的回信也都是蔡国基读给老人家听,并交由他保存。
“老人家特别信任我,昌鸿也跟我无话不谈,我很乐意给他们母子当‘信使’。”蔡国基笑着说。
采访中,蔡国基老人翻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是1994年韩昌鸿写给他的信,信的内容足足有11页。虽然写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但是蔡国基老人每次都读得津津有味,并时不时在信纸上圈圈画画。
每封信看完后,蔡国基都会轻轻地折好,装入信封,然后一封封码放整齐。“这些信记载了我们的往事,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我要一直保存下去。”蔡国基说。(记者陆华东)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