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台湾文化为蔡英文两岸政策敲响警钟

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台北故宫博物院缺席深圳文博会,今年台湾馆声势大不如前。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潘罡的评论文章指出,这都因两岸当前政治僵局,反映在文创产业上,不只意味台湾少了商机,更严重的是台湾文化发展前景敲响警钟。

 

评论摘编如下:

 

大陆文化创作指标盛会之一的深圳文博会日前落幕,不论参展厂商与成交额都创历史新高。主办单位呼应“一带一路”政策,扩大招来埃及、以色列等35个国家、地区参展,现场洋溢异国风情,北京故宫也大举参展,搭配丰富配套体验活动,4天观展人数超过66万,在促进文创商机的同时,也为大陆民众启迪美感与创意视野。

 

文化发展与商业市场本来就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有鉴于此,前些年台湾故宫、台北市、新北市等也多次进军北京、深圳等文博会,凭借高水平文创产品博得大陆媒体惊叹,不但在大陆民众心目中种下台湾优质文化的印象,也成功推介多家文创企业进入大陆,近3年已在10个以上的大陆城市授权开店。

 

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台北故宫博物院缺席深圳文博会,今年台湾馆声势大不如前,“台湾名品展”今年在大陆的场次也严重缩水。这些状况都因两岸当前政治僵局,反映在文创产业上,不只意味台湾少了商机,更严重的是台湾文化发展前景敲响警钟。

 

其实,民进党不曾好好解释过什么是“台湾文化”。以知识论视角来看,“文化”是一种反思性概念,这意谓它的定义还在摸索演进中,但大抵来说,语言、风俗习惯、制度、宗教、艺术,被普遍认同是文化的子系统。

 

这些文化子系统中,风俗习惯与制度大都属于缓慢演进,台湾“文化部门”难以着力。然而艺术、宗教等,均可纳入有效的文化施政范围,并依照学者布赫迪厄所言,视为文化资本。

 

当代学界与产业界普遍认定,文化消费背后蕴含文化认同,可以兼顾功能与象征价值。所以我们看到云门舞集、朱宗庆打击乐团等,近年频繁到大陆巡回演出,除收益考虑,更重要的是在大陆民众脑海中,植入台湾的文化形象,延续台湾的文化软实力。

 

因此,文化艺术需要市场的支撑,没有市场的创意仅是昙花一现的灵感或奇思妙想,根本无法形塑出具有分辨度而且有生机的“台湾文化”。民进党当局如果真心想发展本土文化,就要帮文化产品找到更大的内需与外销市场,而大陆是唯一的最佳选择,尽管两岸存有体制障碍,毕竟有共通的历史脉络,比较不容易出现“文化折扣”的现象。

 

如今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制度性协商中断,原本倡议讨论多时的“两岸文化合作”也停摆,台湾文创业者难以深入运用大陆市场,严重影响未来发展。以影视为例,台湾偶像剧曾风靡大陆一时,但无法有效接轨大陆产业,结果现在对岸影视起飞,台湾电视频道被《甄嬛传》、《琅琊榜》全面攻陷。

 

日前台湾表演艺术中心董事长朱宗庆忧心指出,台湾文化仅剩几年的优势。这些警讯对民进党而言难道还不够多吗?蔡当局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当前两岸僵局的方法,否则所谓发扬台湾文化,不过仅止于动人的美丽词藻与口号而已。(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